2025世界读书日|串起2000余个借阅点,重庆轨道交通变身移动“精神粮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9:07 3

摘要:4月23日清晨8点,重庆轨道交通中央公园东站,上班族陈燕熟练地将身份证放在“巴・掌书”自助借阅柜上,取出一本巴掌大小的书籍。随着轻轨穿梭在山城楼宇间,她开启了新一天的“精神早餐”。这样的场景,如今每天都在重庆轨道交通上演。

4月23日清晨8点,重庆轨道交通中央公园东站,上班族陈燕熟练地将身份证放在“巴・掌书”自助借阅柜上,取出一本巴掌大小的书籍。随着轻轨穿梭在山城楼宇间,她开启了新一天的“精神早餐”。这样的场景,如今每天都在重庆轨道交通上演。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愈发强烈。然而,各地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覆盖不均、触达不便等痛点。

如何让书香真正飘进千家万户?以“8D魔幻”闻名的重庆,给出了独特的解题思路。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发现,日均客流量超400万人次的轨道交通,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市民停留时间长、流动性强的公共空间,这里藏着巨大的文化服务潜力。”

轨道上的“精神粮仓”

“没时间读书”“碎片化时间没条件读书……”为精准解决这些问题,重庆创新推出“巴・掌书”轨道交通驿站项目,依托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与轨道交通网,运用“嵌入式”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嵌入城市交通脉络。

所谓“嵌入式”,就是巧妙利用站台转角、换乘通道墙面、楼梯下方等轨道交通闲置区域,因地制宜设置图书借阅点。这种设计让阅读服务无缝融入市民日常出行,解决了市民没时间看书、想看书却缺乏便利条件的难题。

走进“巴・掌书”轨道交通驿站点,明黄色的自助借阅柜格外引人注目。柜子设有168个小开本书仓和30个大开本书仓。小开本书仓里,书籍一掌可握,便于携带;大开本书仓书籍正常大小。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小开本书仓设计是为了让市民可以根据需求随心借阅不同尺寸的图书,称心阅读。

此外,书籍内容涵盖职场技能、文学经典、科普漫画等多个类别,市民可凭身份证、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等方式免费借阅图书,还可以通过“巴·掌书”微信小程序进行在线办证、图书漂流等,真正实现了阅读“零费用”“随处用”“随身用”的便利。

“以前等车总觉得无聊,现在翻几页书,时间过得特别快,而且很充实。”经常乘坐轻轨上班的张女士这样感慨。

如今,重庆已在8条轨道交通线路的69个站点,建成71个“巴・掌书”轨道交通驿站,覆盖渝中区、大渡口区等10个行政区,并联通重庆市2000多个图书借阅点。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不到一年,外借人次已达42853,外借册次已达46627,文献流通率高达279.3%。

“组合拳”破冰

然而,“巴・掌书”轨道交通驿站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我每天坐地铁,现在才知道有这个服务!”“想看的书总借不到,书架上的老面孔都看腻了……”在社交媒体上,类似的声音不断出现。调查显示,大量的市民对“巴・掌书”项目缺乏了解,而找书难、书籍更新滞后成为读者满意度下降的主因。

面对困境,重庆迅速打出“组合拳”,从推广与管理两端同时发力,为项目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推广层面,一系列沉浸式主题活动在城市各个角落铺开:李子坝站里,身着汉服的“阅读使者”手持经典书籍,与穿楼而过的轻轨构成一幅古今交融的独特画面;曾家岩站中,“行走的图书”快闪活动惊喜现身,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与;“巴・掌书”还走进校园、社区,让书香从轨道站点延伸至千家万户,逐渐提升项目的社会知晓度。

管理优化方面同样亮点频出。如今,每一本“巴・掌书”都贴上了专属小程序二维码。读者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就能快速定位附近书柜,实时掌握各轨道站点书柜的藏书情况,彻底解决了找书难的问题,让借书变得轻松便捷。

与此同时,项目还专门开设了反馈渠道。市民如果遇到问题、有特殊需求,或是想对图书提出建议,都能直接通过电话与工作人员沟通。这些来自读者的意见,会被及时传递给图书馆。图书馆再结合自身馆藏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巴・掌书”的藏书进行补充和优化。

在借阅规则与书籍管理上,项目也进行了科学规划。为平衡读者阅读需求与全市图书通借通还体系的稳定运行,“巴・掌书”自助借阅柜设定了单次最多借阅8本书的规则。在书籍更新方面,工作人员不仅保持每年4次的集中更换频次,还通过后台实时监测借阅数据,灵活开展小范围的图书更换,让书架上的书籍常换常新,时刻保持吸引力。

传播巴渝文化

站在新的起点,“巴・掌书”轨道交通驿站项目正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

在文旅融合方面,“巴・掌书”微信小程序平台实现了新突破。除了基础的图书借阅功能,平台还创新推出文旅打卡特色服务。打卡点不仅涵盖“巴・掌书”借阅柜、重庆市各大图书馆,还拓展到城市景点等场景。当市民和游客抵达这些打卡地,只需打开“巴・掌书”平台,就能轻松获取该地的文化背景介绍。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打卡照片,写下游览感想,让阅读与旅行深度融合,碰撞出别样的文化火花。

与此同时,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近期启动了“巴蜀高铁掌书廊”项目,计划首期在重庆15个高铁站点搭建阅读服务网络。届时,往来的乘客和游客在旅途中,也能便捷借阅“巴・掌书”,随时随地感受文化的力量与阅读的魅力。

“我们希望‘巴・掌书’不仅是一个图书借阅平台,更能成为传播巴渝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及项目愿景时,满怀期待。

从重庆轨道站点里的小小书柜,到逐步构建起覆盖高铁站点的文化网络,“巴・掌书”这座移动的“精神粮仓”,持续为城市输送着丰富的文化养分,滋养着每一位市民的心灵,也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重庆样本”。(谭湘)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