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3月,我被诊断出来患有转移性乳腺癌。得知患癌的那一刻,我的世界崩塌了。一开始,我有注意到左侧乳房有一个肿块,并未在意,以为会自行消失,然而并没有。过了一段时间,我的手臂莫名肿了起来,并且疼痛难忍。于是,我不得已前往医院就诊。很不幸,我确诊了HR+/H
2014年3月,我被诊断出来患有转移性乳腺癌。得知患癌的那一刻,我的世界崩塌了。一开始,我有注意到左侧乳房有一个肿块,并未在意,以为会自行消失,然而并没有。过了一段时间,我的手臂莫名肿了起来,并且疼痛难忍。于是,我不得已前往医院就诊。很不幸,我确诊了HR+/HER2-浸润性导管癌,并且出现了淋巴结转移。
即使遇到了这么糟糕的事情,命运之神一直都在眷顾着我。在这11年抗癌之路中,我实现了从绝望到希望的长跑。因此,我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实现了从绝望到希望的长跑
阶段一:初战告捷(第1-3年)
2014年,42岁:左乳无痛性肿块,穿刺确诊HR+/HER2-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1/12转移。
治疗:改良根治术+4周期TC化疗(多西他赛+环磷酰胺)+25次放疗+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
心理:“头发掉光时,丈夫悄悄剃了光头陪我,那一刻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阶段二:复发风暴(第4年)
2018年:复查CT显示肝多发转移,最大病灶3.2cm,CA153飙升。
治疗:改用AI内分泌药依西美坦+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2周期后肝转移灶缩小50%。
副作用: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住院注射升白针;然而出现了潮热,“夜里常被热醒,床头备好湿毛巾”。
阶段三:耐药突围(第6-8年)
2020年:疾病进展,肝转移灶增大至4.5cm,腹水出现。
治疗:加入芙仕得(氟维司群)替换依西美坦,腹水引流后腹腔灌注化疗。
转折:参加PI3K抑制剂Alpelisib临床试验,病灶稳定一年多,但出现严重高血糖,“每天测6次血糖,胰岛素泵不离身”。
阶段四:脑转移警报(第9年)
2023年:突发头痛、呕吐,MRI显示脑转移灶(2处,最大1.2cm)。
紧急处理:全脑放疗(W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精准清除病灶。
心理冲击:“得知脑转移时,在医生办公室失声痛哭,但孩子说‘妈妈你要打败怪兽’,这成为了我的新支撑。”
阶段五:带瘤生存的智慧(第11年)
现状:肝转移灶与脑转移控制稳定,但骨扫描提示腰椎转移,轻度疼痛。
治疗:每月地舒单抗抑制骨破坏+低剂量卡培他滨节拍化疗。
生活调整:开始慢慢找轻松的手工活打发时间,同时记录治疗日记;“疼痛时用绘画分散注意力,偶尔教小孩画画或做手工”。
家庭支持:丈夫提前退休专职照顾,女儿走上了学医之路,“她说我教会她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关键启示
1、个体化治疗:从化疗→靶向→临床试验,每一步均基于基因检测和耐药分析。
2、副作用管理:建立“症状日历”,与医生共同调整方案,包括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联合用药、定期随访等。
3、心理韧性:正念冥想、艺术疗法帮助缓解焦虑等。
4、医学进步:CDK4/6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新药延长生存期,临床试验提供新机会。
小结
这位患者的11年抗癌故事揭示:转移性乳腺癌正从“绝症”转向“慢性病”,而这离不开患者的主动参与、家庭支持及医学创新。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治疗选择,也许有一天,可以治愈。
来源:yinta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