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家 大竹茂夫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00:10 2

摘要:大竹茂夫,1955年出生于日本神户,1974年进入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美术系,1976年加入油画壁画班,在山添耕治的指导下学习湿壁画(affresco)与蛋彩画。得益于当时京都艺大对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热忱形成的风潮,追随前辈的脚步,大竹茂夫自1976—78年

大竹茂夫,1955年出生于日本神户,1974年进入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美术系,1976年加入油画壁画班,在山添耕治的指导下学习湿壁画(affresco)与蛋彩画。得益于当时京都艺大对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热忱形成的风潮,追随前辈的脚步,大竹茂夫自1976—78年,在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游学之旅,后分别在1979年和1981年获得了京都艺大的学士学位和研究生学位,毕业后作为日本文化厅的国内艺术家研修员,师从前田常作。

在人类历史中,人们一直被由几种生物所复合的怪物所吸引,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飞马,奇美拉(拥有狮子的头,山羊的身躯,蟒蛇的尾巴),美人鱼,日本神话中的妖怪鵺(拥有猴子的脸、浣熊的身躯、老虎的四肢与蟒蛇的尾巴)...大竹茂夫绘画世界的「居民」与日常生活混杂一处,又隐于现实。他的创作最初由自然界昆虫和海栖动物启发,1985年在工作室所在区域挖出一株蝉花虫草,被菌丝寄生的蝉幼虫身体中冒出未完全成熟的子实体,将大竹茂夫从可食用真菌引入更为奇特的虫草世界。被真菌感染的蝉、蜘蛛等幼虫覆盖了人形,在他的作品中轮番登场。

叙事性是大竹茂夫创作中极为明显的特征,对某一主题的连续创作伴随着启示或寓言的短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大竹茂夫在京都西部山区,对虫草菌进行了近四十年的采集和研究,他绘画中的「居民」也被真菌散发的孢子所侵染。“移动真菌园”“菌生代”与“真菌塔罗牌”以不同的面向呈现着这个王国的内在结构。“移动真菌园”描绘了真菌进入城镇与人类文明融合共生的进程;“菌生代”借鉴了但丁《神曲》之《地狱篇》的叙事方式,表现未来被真菌统治世界的画卷,充满警示意味;“真菌塔罗牌”将纸牌的角色属性与真菌的特征相互贯通,呈现出不可思议的交融。

来源:lybeyond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