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当亚洲老大?先看看历史家底和中国差距有多大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04:55 2

摘要:如果说19世纪是由欧洲主导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崛起,那么21世纪越来越被认为是“亚洲世纪”——全球重心再次发生转移。如果你接受这一观点,接下来的逻辑问题就是:谁将领导亚洲世纪?两个自然的候选者是该地区的历史强国——中国和印度。从公元1年到1820年,在工业

[威廉·达尔林普尔在《黄金之路》中概述,印度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其贸易路线和亚洲内部联系早已蓬勃发展。

如果说19世纪是由欧洲主导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崛起,那么21世纪越来越被认为是“亚洲世纪”——全球重心再次发生转移。如果你接受这一观点,接下来的逻辑问题就是:谁将领导亚洲世纪?两个自然的候选者是该地区的历史强国——中国和印度。从公元1年到1820年,在工业化西方崛起之前,这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如今,它们再次跻身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之列。

从大多数指标来看,中国目前表现优于印度。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5万亿美元,是印度的四倍多,2023年全球贸易额为6.64万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而印度为2.7%(1.64万亿美元)。

但在历史学家威廉·达尔林普尔的新作《黄金之路》(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4月29日)中,他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出,印度不仅有潜力,也有历史记录,可以赶上其东北方的老对手。达尔林普尔指出,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进步源于印度文明,特别是在数学(包括零的概念)、宗教(印度教和佛教)、哲学、天文学、医学、文学和艺术领域。他认为,世界忽视了印度的巨大影响,而源于印度的贸易路线可能对亚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与中国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影响。]

咱先把丑话说在前头,现在看中国和印度,明眼人都知道中国各方面数据碾压印度,毕竟GDP是人家四倍多,贸易额更是甩了好几条街。但这位历史学家为啥突然翻出印度的老黄历呢?说白了,就是想给印度找存在感,告诉大家:“别小看印度,人家祖上也阔过!”

要说印度的历史家底,确实有两把刷子。就说数学这一块,现在全世界都在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根儿在印度,零的概念也是印度人先搞出来的。没这个零,现代数学体系根本玩不转。还有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东南亚,甚至影响了整个东亚的文化和价值观。医学方面,古印度的阿育吠陀体系,跟中医一样,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这些东西确实牛,但问题是,历史归历史,现在咋没见印度在这些领域接着发光呢?

你看中国,虽然也有辉煌的历史,但从没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就说丝绸之路,现在搞“一带一路”,直接把古代贸易路线升级成现代版,玩的是全球合作。印度呢,号称有“黄金之路”,但现在连国内的基础设施都没整明白。你去印度看看,很多地方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更别说啥国际贸易通道了。历史上的优势没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就有点尴尬了。

再说经济这块,中国为啥能甩印度几条街?人家制造业体系完整啊,从螺丝钉到高铁,啥都能造,而且质优价廉。印度呢,天天喊着“制造业崛起”,结果连手机组装都得靠外国公司,核心零部件全得进口。前阵子不是说苹果在印度生产iPhone吗?结果良品率低得吓人,好多还是中国造好了零件运过去拼装的。就这水平,想赶上中国制造业?还差得远呢。

不过话说回来,印度也不是完全没优势。他们人口多啊,平均年龄比中国低,理论上有“人口红利”。但红利得变成劳动力才行啊,你得有足够的 jobs 对吧?印度现在失业率高得吓人,好多年轻人没受过像样的教育,就算有岗位也干不了。反观中国,职业教育搞得红红火火,技工人才一抓一大把,这才是把人口变成生产力的正确姿势。

还有地缘政治这一块,西方国家现在老想拉拢印度,又是给投资又是给技术,为啥?说白了就是想让印度在亚洲制衡中国。但印度自己也不傻,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边跟西方眉来眼去,一边又不想完全得罪中国。不过最近几年,中印边境闹了点不愉快,印度老想在边境搞事,结果自己吃了亏,现在又跑去跟美国搞军演,这不是玩火吗?真以为抱上西方大腿就能当亚洲老大?别忘了,亚洲国家心里都清楚,中国才是实实在在能带动大家发展的主儿。

说到带动发展,中国这些年搞“一带一路”,帮周边国家建港口、修铁路、搭电网,实打实的基建投资,哪个国家不欢迎?印度呢,天天喊“印太战略”,但除了跟美国、日本搞点联合演习,给周边国家撒点小钱,根本没干成啥实事。就说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本来印度想掺合,结果自己没能力投,最后还是中国接手,现在成了印度洋上的重要枢纽。这就是差距,光靠嘴皮子吹没用,得拿出真金白银和执行力。

再回到这位历史学家的观点,他说印度的贸易路线曾和中国丝绸之路一样重要。这话咋说呢?历史上印度确实通过海上贸易和陆上通道跟亚洲各国做生意,尤其是东南亚和中东。但有个关键问题:印度历史上长期是分裂的,一堆小王国各自为政,根本没形成统一的贸易体系。不像中国,不管哪个朝代,只要统一了,就全力打通和维护丝绸之路,靠的是中央集权的执行力。现在印度号称是联邦制,但地方邦权力大得很,中央政令出不了新德里的情况比比皆是,还想复制历史上的贸易辉煌?先把国内各邦拧成一股绳再说吧。

还有文化影响力这块,中国的电影、电视剧、网文现在在亚洲各国越来越火,TikTok更是席卷全球。印度呢,除了宝莱坞歌舞片在南亚有点市场,其他地方谁看?虽说佛教起源于印度,但现在佛教文化在泰国、缅甸、中国发展得更好,印度自己反倒没多少存在感了。文化输出这事儿,光靠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可不够,得有现代的创新和传播手段,这点印度还得跟中国好好学学。

最后咱得客观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中印都是文明古国,现在又都在崛起的路上。但领导亚洲世纪这事儿,不是靠历史情怀就能实现的,得看谁能给地区带来稳定、繁荣,谁能真正带动周边国家一起玩。中国现在干的是实实在在的事,修路、建厂、搞贸易,而印度呢,还在忙着搞政治博弈和内部斗争。历史可以给人自信,但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博学多才的船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