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加成熟完善,在长期的思政育人工作探索中,“大思政”教育格局已然形成。课程思政全覆盖方针要求高校将思政育人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相结合,实现协同育人效应,促进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作为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科内容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愈加成熟完善,在长期的思政育人工作探索中,“大思政”教育格局已然形成。课程思政全覆盖方针要求高校将思政育人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相结合,实现协同育人效应,促进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作为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科内容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联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平台。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简称“学院”)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系甘肃省第二批高校课程思政师范项目“投资学”(〔2024〕16 号)。
围绕课程思政实施根本任务重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传统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侧重西方经济学理论阐述与经济研究工具应用,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经济理论模型推导和工具应用方法,然而其在学生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不够突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学院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维度与育人维度相结合,构建“知识—能力—价值观”多维教学目标,以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中,知识维度目标延续西方经济学教材大纲要求,引导学生在掌握西方市场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理论、市场结构等核心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自行比较和理解西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和差别,并进一步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能力维度目标设置将西方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应用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工具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提高对中国经济现象的辨识力、理解力;价值观维度目标设置为培育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认同感与自信心,着重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背后的制度逻辑,进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判断和坚定信念,坚定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嵌入多元且深刻的思政育人元素。立足课程思政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须围绕课程内容有机导入各类思政育人元素,让学生在接收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层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积极挖掘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隐性思政元素。例如,在“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芯片创新、新能源创新等中国新时代发展格局中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间的比较优势和辩证关系。教师可以基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构建“中西对比”教学板块,将中西方经济发展举措的对比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科学看待西方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制度的时代适应性,构建扎根中国实践、具备国际视野的经济分析模型,始终以科学认知看待中国经济发展举措。此外,教师可以设置案例课,即围绕教材部分章节设置涵盖多个知识点的案例专讲课程,以案例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垄断与市场竞争”知识内容之后设置案例课,选取中西方反垄断经典案例,包括美国谷歌公司对中国搜索引擎的垄断案例、阿里巴巴企业对电商经营者“平台二选一”的垄断案例等,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中西方大型企业在市场垄断中的具体执行逻辑及各国对于反垄断标准的具体实施举措,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中西方经济格局形成清晰认知和科学判断。
聚焦打造生动课堂,创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科课堂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须善用多元教学法打造富有精神引领效果的课堂。教师在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搭建虚拟场景,以知识点为核心设计情境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搭建“世贸组织谈判”虚拟情境,要求学生按组分别扮演中、美及其他国家代表,聚焦“数字时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与转让”等议题展开模拟辩论,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立场陈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导入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与转让中的倡议和举措,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所肩负的国际发展责任以及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践行。此外,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先抛出一个问题,如“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然后播放与中西方经济发展主题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中的经济现象利用经济分析工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分析,同时引入中国义务教育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实践内容,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打破“市场决定论”,中国能够让经济发展成果受惠于民。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意识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并不断提升对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视,推动从知识传授的“中立立场”向价值引领的“中国立场”的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将学生培育成为兼具扎实经济理论基础、开阔国际视野和坚定国家立场的经济人才。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23日第14版
作者:陈学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