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音机前的您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安全自护自救常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吗?欢迎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当中……”近日,已走出“隔空猥亵”阴影的未成年人阳阳,再次听到《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特别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一时间感慨万千。在她看来,这个节目犹
“收音机前的您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安全自护自救常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吗?欢迎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当中……”近日,已走出“隔空猥亵”阴影的未成年人阳阳,再次听到《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特别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一时间感慨万千。在她看来,这个节目犹如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她的生活。“现在再听案例分析,那些曾让我蜷缩在角落的恐惧,已经变成了保护自己的铠甲。通过这个节目,我才明白原来法律条文里藏着的,是能让我挺直腰板说‘不’的力量。”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特别节目是山西省侯马市检察院“寻真护未”未检团队与侯马市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的一个访谈式青少年普法节目,开播至今已近4年。
“我们始终相信法治教育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成长礼物。节目开播以来,我们也真切感受到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孩子们欢迎,比如有些曾经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的孩子,现在会主动在节目的留言区分享身边的法治小故事。而热线中关于如何应对网络诈骗、校园安全保护的咨询量逐年上升,既反映了青少年法治需求的变化,也说明我们的节目正在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法律伙伴’。”该节目主持人告诉记者。
一声叹息促使家庭教育指导
融入普法节目
2022年6月,侯马市检察院“寻真护未”未检团队办理了一起聚众斗殴案件。未成年人小明为了哥们儿义气参与打群架,并拿砍刀将另一名未成年人砍伤,致对方轻微伤。公安机关将小明以涉嫌聚众斗殴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考虑到小明还是未成年人、系一时冲动伤人,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为一年。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寻真护未”未检团队检察官了解到,小明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得知孩子“出事”才匆匆赶回老家。小明父母在陪伴小明接受讯问时,竟然冲儿子大声吼叫:“以后再也不管你了,你跟那些混混们过吧。”对此,小明无比委屈和愤怒:“你们从小就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教训我?!”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长期缺位是导致小明涉罪的重要原因。侯马市检察院及时向小明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检察官与社工一同对他们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劝他们转变教育理念,将对孩子的科学管教和用心陪伴放在首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明父母这才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主动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决定多陪伴孩子成长,并积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学到许多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
经过一年的帮教与家庭教育指导,小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缓解了,那个曾经的刺头少年变成了会帮母亲做家务的阳光男孩。2023年6月28日,小明顺利通过考验期,被侯马市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家庭教育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我们两口子文化程度低,哪知道教育孩子还有这些门道啊!”在一次回访中,小明母亲无意的一句叹息像一根刺扎进了检察官的心里——多少家庭因为“不会爱”而走向悲剧?
如果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普及,是不是可以挽救更多的家庭?想到这里,检察官先后拨通了侯马市关工委、侯马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希望能在《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节目中融入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引导家长们树立“依法带娃”责任意识,掌握“倾听式沟通”“边界式教育”等实用技巧,从“家庭监护缺位”走向“亲情陪伴到位”。
彼时,《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节目已经播出一年多了,每两周一期,主要通过“案例解析+专家访谈+互动问答”的形式,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点法律进行宣讲。这次“灵光一动”的沟通协作,让家庭教育指导借由电台广播的“声音翅膀”飞向千家万户,不仅打造出可听、可感、可互动的“移动课堂”,更有效填补了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在大众化传播方面的实践空白。
4个月后,“寻真护未”未检团队邀请到了山西省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刘海波做客直播间。父母如何才是真正爱孩子?如何通过做实家庭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结合当下社会关注的家庭教育热点、痛点和检察机关办理的典型案例,刘海波向听众娓娓道来。针对听众的疑问,检察官们变远程“出诊”为现场“开方”,使法治精神“声入人心”。
山西省侯马市检察院“寻真护未”未检团队负责人曹琳(图右)参加《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节目直播。
“寻真护未”未检团队负责人曹琳说:“这场始于一名母亲叹息的普法升级,如同春雨浸润晋南大地,在侯马开出家庭教育指导的新绿。”
一场互动挽救一个困难家庭
“阿姨,我能去打工赚钱吗?”2023年3月,在一次节目互动中,一个叫欣欣的小姑娘的提问引起“寻真护未”未检团队检察官的注意。为了解详情,检察官约欣欣和她妈妈一起到侯马市检察院接待室。
山西省侯马市检察院“寻真护未”未检团队调查了解欣欣(化名)父亲拒不支付抚养费情况。
原来,欣欣的父母在其3岁时协议离婚。之后7年,父亲屡次拒绝支付抚养费,欣欣由母亲柴某一人抚养,母女二人生活渐入困境。看到妈妈日渐衰老,欣欣很心疼也很害怕,她想替妈妈承担一部分生活重担。
检察官告诉柴某,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柴某母女可以通过到法院起诉,要求欣欣父亲支付抚养费。
听了这话,欣欣急切地问:“真能让我爸付抚养费吗?”检察官微笑着点头,无意中却看到柴某摇头叹息。原来,柴某文化程度低,也不太懂法,她担心自己打不赢官司。
“别怕,还有检察院呢!”检察官告诉她们,如果起诉有困难,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支持起诉。这时,柴某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眼神也坚定了。
柴某决定为女儿争取合法权益,同时请求检察机关支持起诉。随后,侯马市检察院向法院递交支持起诉书,建议法院根据离婚协议判决欣欣父亲支付抚养费。法院判决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意见,责令欣欣父亲支付之前拖欠的抚养费6万元,并自2023年3月起按月支付抚养费1000元,直到欣欣成年。
“当这个孩子把打工赚钱当作分担生活重担的选项时,折射出的是其父亲抚养责任的缺位。支持起诉不是简单的文书递送,而是要帮当事人算清‘法律账’,抚平他们心里的‘担忧结’。我们多走的这一步,就是让父母懂得‘离婚不离心,养娃是法定’,让孩子知道‘我的未来有法律托底’。”谈及此案,侯马市检察院分管未检工作的副检察长张佐廷感触很深。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涉及孩子们成长的方方面面。每当接触到困境儿童保护线索,“寻真护未”未检团队总是化“被动受案”为“主动保护”,立足检察履职的“原点”不断延伸司法保护触角,开展多元化帮扶,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灯”。
如今,欣欣书桌上的台灯总亮到深夜。曾想辍学养家的她已立志考政法大学,将来要像检察官阿姨一样,用法律呵护像她一样遭遇困境的孩子。
一次留言催生一本法治教材
“我妈妈在菜场卖鱼,总错过直播,能出本书吗?”在《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节目直播平台上,这条留言引发了“寻真护未”未检团队检察官的深思:广播节目受众范围广,但因为是直播,很多务工家长没法及时观看。
应该编写一本法治教材,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从中受益。为此,2024年3月,团队派人到辖区学校进行调研。“小美爸爸喝完酒就打人……”“涛涛总是欺负我们,还给我们起难听的外号……”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倾诉令检察官们非常感慨:“过往的普法宣传往往取材于检察机关所承办的案件,涉及问题有限,但是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孩子们所面临的实际困惑更多。”
不久,团队主动联系辖区一所小学的负责人,就联合编写法治教材进行沟通。2025年1月,凝结着检校智慧的法治教材《法治护航快乐成长》正式面世。该教材分依法治国、知法守法、家校联动、融入社会四个主题,每个主题设计“法案瞭望塔”“法治大讲堂”“法治留言板”“法治动起来”四大板块,以具有典型性的法治故事为开端,结合法律知识以及同学们日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步设置操作性强的法治游戏,让同学们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法治意识。
2025年3月31日,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侯马市检察院12名法治副校长带着这本法治教材,走进辖区中小学校普法。该市建工路小学的董老师说:“这本教材让学生在游戏中就能体验社会场景中的法律应用,这种将法治思维转化为生活能力的设计,真正实现了‘书本小天地’与‘社会大课堂’的‘无缝对接’。”
以检察匠心打磨普法利剑,用热爱传递法治火种。近年来,“寻真护未”未检团队从线下普法到云端课堂,从单兵突进到协同共治,累计普法130余次,提供法律援助30余次,开展观护帮教40余次,制发督促监护令63份,助力14名罪错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寻真护未”也在山西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一院一品牌”创建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未检品牌”。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来源:忻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