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爱琴|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人生----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03:31 3

摘要:初遇这部文学巨著时,我正在象牙塔中求知若渴。课业间隙,用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将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逐字咀嚼。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里再次传来熟悉的篇章,我又如朝圣者般虔诚聆听。时隔三十余载,当指尖再次抚过泛黄的书页,那些饱含黄土地气息的文字依然能叩击

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人生

----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毛爱琴

初遇这部文学巨著时,我正在象牙塔中求知若渴。课业间隙,用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将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逐字咀嚼。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里再次传来熟悉的篇章,我又如朝圣者般虔诚聆听。时隔三十余载,当指尖再次抚过泛黄的书页,那些饱含黄土地气息的文字依然能叩击灵魂。那些熟悉的文字依然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这部百万字的巨著,以黄土高原为背景,用最朴素的笔触勾勒出改革开放浪潮中普通人的命运交响曲,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沉浮,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没有横刀立马的英雄传奇,有的是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正是这些平凡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每个读者在孙少安沾满窑灰的掌纹里、田晓霞浸透墨香的笔记中,看见生命最本真的光芒。让我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劳动,是平凡人生的尊严与价值。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双水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劳动生存是唯一的出路。孙少平蜷缩在工地窝棚就着煤油灯读书的身影,孙少安在砖窑废墟中重燃希望的火种,田福军顶着风雪丈量土地的脚步,无不诠释着劳动最崇高的意义。路遥笔下的劳动,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书中的孙少安、孙少平,他们曾经挣扎、选择、拼搏、渴望,他们经历了一段不平凡人生的苦难之路。因为贫穷,他们青涩、自卑、敏感,却勇于面对生活的苦难,也没有因此堕落而放弃自己,他们都是勇于挑战命运的青年,不惧苦难、坚持不懈,进而走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当少平在百米井下挥汗如雨,当少安的砖窑腾起第一缕青烟,这些被贫穷打磨得粗糙的生命,却在苦难的砧板上锻造出璀璨的灵魂。正如高尔基所言:“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这种对劳动的赞美,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追求一夜暴富,忽视了劳动的价值,但路遥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成功,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

通过阅读,感觉路遥在《平凡的世界》描写的爱情都很纯美。我想起一位作家曾说过:“走在生命的路上,将这一路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凄凉。这爱情、这亲情、这友情,便一定使你的生命之树不会凋谢。”爱情是照亮平凡生活的光芒。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超越了阶级的界限,展现了精神层面的契合。他们的爱情,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是源于对知识的共同追求,对理想的共同向往。这种纯粹的爱情,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田润叶与李向前的爱情,则展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坚守。尽管开始于政治婚姻,但润叶最终被向前的真诚打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需要理解和包容,需要时间的沉淀。这种平凡而真挚的爱情,或许没有少平和晓霞的浪漫,却同样动人。

路遥通过这些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不是简单的激情,而是精神的共鸣;不是物质的交换,而是心灵的契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追求显得尤为珍贵。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爱情观值得我们深思。正是这些精神追求,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超越现实的力量。

掩卷沉思,书中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构成了最动人的篇章,他们的生命韧性令人动容。孙少安三次砖窑起落的创业史,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缩影;田润叶从政治婚姻的桎梏中破茧成蝶,演绎着女性觉醒的时代变奏。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让我想起丘吉尔的战争宣言:“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非末日,唯有继续前进的勇气才是永恒。”当少平在铜城煤矿的巷道里挺直脊梁,当兰花守着满目疮痍的婚姻仍不灭心中善念,这些平凡生命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比任何传奇都更震撼人心,都体现了普通人内心深处的光芒,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得有句名言曾这样说过:“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这句话用在孙少平再合适不过了,孙少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家庭虽然贫困,他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丙菜,面对这个世界,他并没有抱怨这个世界对他的不公平,他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他是一条铁汉子,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反观当下,锦衣玉食的年轻一代常陷于“精致利己主义”的泥淖,穿着品牌衣服,吃着山珍海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在网上购物,但都不感到满足,抱怨这,抱怨那,路遥笔下的精神图谱恰似一剂清醒良药。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少平们在极端困厄中展现的生命尊严,恰是对“躺平”思潮最有力的回应。当我们抱怨外卖配送延迟时,可曾想过少平连丙菜都要精打细算?当我们在星级影院挑剔观影体验时,可还记得少平在工地窝棚里如饥似渴的阅读?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重读《平凡的世界》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外在的光环,而在于内心的坚守。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平凡的人生都值得铭记。当我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我们就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

这部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历经四十载岁月淘洗,愈发闪耀真理之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从不在聚光灯下,而在田间地头挥锄的弧线里,在矿井深处流淌的汗水中,在陋室窗前不灭的灯光下。正如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自述:“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这种扎根大地的创作哲学,让《平凡的世界》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灯塔。

合上书卷,耳畔回响着罗曼·罗兰的警世恒言:“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重访双水村的精神家园,我们终将懂得:生命的价值不在逃避平凡,而在平凡中开掘永恒;人生的意义不在规避苦难,而在苦难中淬炼光芒。这或许就是路遥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简介:毛爱琴,中学高级教师,喜欢文学。在《张掖日报》,《黑河水》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