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跑起马拉松:解码机器人产业投资的 “加速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09:46 2

摘要: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的凉水河畔上演了一场足以载入科技史册的赛事——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这场21.0975公里的极限挑战中,华夏基金牵手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而松延动力N2、行者二号等机器人选手则以“呆萌”的摔

一、全球首秀!当人形机器人踏上半马赛道

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的凉水河畔上演了一场足以载入科技史册的赛事——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这场21.0975公里的极限挑战中,华夏基金牵手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而松延动力N2、行者二号等机器人选手则以“呆萌”的摔倒与顽强的重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机器人ETF的硬核实力。

赛事背后的产业信号

1. 技术突破的试金石:参赛机器人展现的动态平衡技术(如天工机器人的 “步态优化算法”),能在 0.1 秒内完成地形识别并调整关节角度;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 21 公里续航,电池能量密度较三年前提升 40%;自主避障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反应速度达到人类运动员的 3 倍。这些技术突破,让 “具身智能” 从理论走向落地。

2. 产业生态的阅兵式:作为 “全球硅谷” 的亦庄,聚集了 140 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从核心部件(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到九大应用场景的完整闭环。赛事中亮相的国产 RV 减速器,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 60%,精度却提升 20%,标志着中国在机器人 “关节” 领域的突围。

3. 未来生活的预演场:当机器人在赛道上展现 “跌倒后自主爬起” 的能力,其背后的故障自修复技术,已在物流机器人中实现商用 —— 京东物流的分拣机器人,维修频率较传统设备降低 70%。这些技术,正在重塑制造业、服务业甚至家庭场景。

回顾2月春晚的机器人舞蹈,当时的技术难点还停留在 “群体协同”;而4月的马拉松,考验的是 “个体耐力 + 环境适应”。这种进化,暗合产业发展规律:从静态展示到动态应用,从单一功能到复杂场景,机器人正沿着 “感知 - 决策 - 执行” 的链条突破。正如天工机器人工程师刘益彰所说:“今天的马拉松,是机器人从‘玩偶’到‘工具’的成人礼。”

这场赛事不仅是技术的试金石,更是产业化的催化剂。参赛机器人需应对复杂地形、长续航需求与动态平衡的终极考验,例如天工Ultra通过优化算法实现平均7.88公里/小时的稳定奔跑,而松延动力N2凭借轻量化设计挑战硬件极限。正如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所言:“这是一场赛车式的竞技,考验的是机器人团队从硬件到算法的综合能力。”

—— 当机器人以稳定步态跨越 21 公里,当机器犬与无人车构建起智慧安保系统,我们清晰看到:机器人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的 “马拉松赛道”,$机器人ETF也持续获得市场关注。

二、板块投资机会:掘金机器人产业的 “三大赛道”

(一)核心硬件:从 “关节” 到 “神经” 的价值锚

1. 减速器:机器人的 “关节”,成长确定性最高

○ 逻辑:人形机器人单台需要 20-30 个减速器,市场空间随渗透率爆发。预计 2025 年全球减速器市场规模达 120 亿元,年增 25%。

○ 机会:RV 减速器(双环传动、中大力德)受益于工业机器人升级;谐波减速器(绿的谐波、汉宇集团)在服务机器人中需求激增。

2. 伺服系统:机器人的 “肌肉”,国产替代正当时

○ 逻辑:伺服电机占机器人成本 30%,国内企业通过性价比优势(价格仅为进口 1/2)和技术突破(功率密度提升 20%),市占率从 2020 年的 15% 提升至 2024 年的 35%。

○ 机会:汇川技术(通用伺服龙头,布局人形机器人专用伺服)、禾川科技(高功率伺服突破,进入 ABB 供应链)。

3. 传感器:机器人的 “五官”,多维感知成趋势

○ 逻辑:从单一力传感器到多模态融合(视觉 + 触觉 + 听觉),传感器价值量从单台 5000 元提升至 2 万元。3D 视觉传感器在物流分拣中渗透率超 60%,触觉传感器在精密装配中需求爆发。

○ 机会:奥比中光(3D 视觉龙头,布局机器人视觉方案)、华工科技(激光雷达切入机器人避障领域)。

(二)AI 与算法:机器人的 “大脑” 革命

1. 具身智能:从 “感知” 到 “行动” 的桥梁

○ 逻辑:OpenAI 的人形机器人训练模型,让机器人能通过视频学习人类动作,训练成本降低 90%。国内商汤、字节跳动等企业加速布局,预计 2025 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 200 亿元。

○ 机会:商汤科技(大模型 + 机器人算法领先)、科大讯飞(语音交互赋能服务机器人)。

2. 算力芯片:机器人的 “神经中枢”

○ 逻辑:高动态机器人对算力需求达 200TOPS 以上,远超工业机器人的 20TOPS。国产芯片在能效比(单位算力功耗)上已反超部分国际品牌,且不受出口限制。

○ 机会:寒武纪(专用 AI 芯片,布局机器人算力平台)、地平线(征程 6 芯片,支持复杂环境决策)。

(三)应用场景:从 “工业” 到 “生活” 的千亿市场

1. 工业机器人:新能源革命的 “刚需”

○ 逻辑:新能源汽车产线对高精度、高柔性机器人需求激增,2024 年锂电行业机器人销量增长 50%,单 GWh 产能对应机器人需求从 2020 年的 50 台提升至 2024 年的 100 台。

○ 机会:库卡(美的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焊接机器人市占率 30%)、埃斯顿(折弯机器人国内第一,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2. 服务机器人:老龄化社会的 “刚需”

○ 逻辑: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达 2.8 亿,失能老人超 4000 万,康复护理机器人潜在需求超千亿。2024 年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150 亿元,年增 35%;家庭服务机器人(扫地、陪伴)销量突破 800 万台。

○ 机会: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先,布局 AI 导航)、傅利叶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国内龙头,康复场景渗透率 20%)。

3. 特种机器人:高危场景的 “替代者”

○ 逻辑:在消防、矿山、深海等场景,机器人替代人类已成必然。2024 年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30 亿元,年增 40%;石油化工巡检机器人在高危区域渗透率超 30%。

○ 机会:亿嘉和(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占率 60%,拓展石化领域)、大疆行业应用(无人机 + 机器人组合,布局消防场景)。

四、后市展望:机器人产业的 “马拉松” 才刚开始

三大投资拐点已现:

• 技术拐点:人形机器人能耗降至 500Wh/km(接近人类半马能耗 200Wh/km 的 2.5 倍),续航突破 30 公里,意味着户外应用可行性提升;故障自修复技术让机器人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从 1000 小时提升至 5000 小时,商用价值凸显。

• 成本拐点: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 50%,单台人形机器人成本从 2022 年的 100 万元降至 2025 年的 30 万元,物流机器人单台成本降至 5 万元,进入规模化临界点。

• 政策拐点:各地政府出台 “机器人换人” 补贴政策(如东莞每台机器人补贴 30%),2025 年预计新增机器人密度达 500 台 / 万人(接近德国 600 台的水平),产业渗透率突破 15%。

短期催化

2025上海车展:华为、小鹏等车企将展示智能驾驶与人形机器人协同方案,联动汽车零部件板块6。

特斯拉Optimus量产:马斯克宣布2025年产能规划超万台,供应链订单有望密集落地79。

长期趋势

技术收敛:AI大模型(如DeepSeek)加速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任务级交互替代代码级控制9。

人口红利消退:中国老龄化率突破20%,服务业、制造业劳动力缺口催生替代需求9。

生态成型:亦庄、深圳等地打造“核心部件—整机—场景”闭环,产业集聚效应放大

为什么现在是布局机器人 ETF 的黄金时机?

1. 全产业链覆盖:机器人 ETF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核心部件(40%)、AI 算法(25%)、应用场景(35%),避免单一标的风险。

2. 成长确定性强:据高工机器人研究院,2025-2030 年机器人产业复合增长率达 22%,远超制造业平均 5% 的增速,是未来十年少有的 “双位数增长赛道”。

3. 政策与技术共振:“十四五” 规划明确支持机器人产业,叠加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突破,形成 “政策 + 技术 + 市场” 三重驱动。

正如马拉松主播曲怀在直播中所说:“人类跑者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机器人则在诠释‘更稳、更智、更能’。” 当科技与产业的 “双引擎” 启动,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属于自己的 “黄金十年”。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单个明星企业,不如通过机器人 ETF,布局整个产业的 “马拉松赛道”——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科技竞赛中,稳定持仓,静待花开。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

来源:同壁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