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了一份100元消费券,在山姆超市消费500元;用以旧换新补贴买了一套洗烘机,除去800元补贴,花了3400元;换了一部华为手机,花了5000多元,各种补贴加一起500元……”沈阳市民关女士算了一下3月份享受的补贴:一共1400元。当然,她为此也消费9000
央广网沈阳4月23日消息(记者李子平)“中了一份100元消费券,在山姆超市消费500元;用以旧换新补贴买了一套洗烘机,除去800元补贴,花了3400元;换了一部华为手机,花了5000多元,各种补贴加一起500元……”沈阳市民关女士算了一下3月份享受的补贴:一共1400元。当然,她为此也消费9000元。
在辽宁,今年一季度,像关女士这样获得家电和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的消费者超过180万人次,合计拉动销售额超过55亿元。
而整个一季度,辽宁消费市场显著升温——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0.6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2.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政策“拉力”足:25亿元补贴带动销售超200亿
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卫东介绍,年初以来,辽宁省政府相继3次出台促消费政策,包括辽宁稳经济1号文件、《辽宁省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提振消费6条政策》,对全省促消费活动、市场主体、首发经济、老字号发展等提出明确支持政策,有力保障消费市场活跃。
今年年初以来,在认真落实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基础上,辽宁新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C产品补贴,家电以旧换新品类补贴范围由12类拓展至20类,新增8类高需求、耐用型家电产品。
在沈阳欧亚联营商场,国补电器被摆在醒目位置(央广网发 康禹祺 摄)
在鞍山市立山区,各类补贴叠加之后,消费者线下购买的一些商品价格相当实惠。立山区商务局局长付煜告诉记者:“比如手机,立山区在国补的基础上,手机再优惠100元,家电再优惠200元,比网上便宜。”付煜说,结合百姓的网购经验,区商务局还说服参加活动的企业推出了“立山保价机制”——促销活动后有一个月的保价期,从三月末直到“五一”之前,在立山领补贴的居民都可以享受这个优惠价格。“也就是说相关企业不管再举行任何活动,都不能低于这个价格。”付煜说。
一季度,辽宁全省累计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过1500场,同比增长28%。全省累计发放消费券超2亿元,带动销售额增长12亿元。截至4月21日,辽宁全省设立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平台企业3000家、1.2万个门店,惠及消费者超250万人次,享受消费补贴超25亿元,带动销售额超200亿元。
聚“首”再强“新”:首发经济激发新动能
今年一季度,辽宁的沈阳、大连、抚顺等9市消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首发经济”功不可没。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永辉超市东北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一开业就受到市民热捧,市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买到胖东来系列的网红商品,还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情绪价值。沈北新区今年一季度还推出“首发经济×文旅潮玩”高校行活动,活动深度融合“首发经济×文旅潮玩”,构建“沈北逛一逛、五天不重样”的立体游玩矩阵,吸引了大批高校师生和周边消费者。
沈北新区“首发经济×文旅潮玩”高校行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沈北新区委宣传部供图)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姜瑞春告诉记者,辽宁省城镇消费群体庞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18%,高于全国7.18个百分点。辽宁在校大学生已突破115万人,这些年轻群体喜爱新鲜事物,热衷“打卡式”消费,对首店首展首秀的追捧度和消费意愿更为强烈。
去年,沈阳市全年共招引首店179家。据沈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冯亚赛介绍,沈阳市积极培育壮大“首发经济”,用“首展、首秀、首店”的创新实践,不断推动商业场景创新、升级,激发消费新动能。沈阳将于4月到6月开展“2025年沈阳首发季”活动。东北首家“体育+”商业综合体——沈阳环球港动感城将于五一期间盛大开业。“百鸟缘”全国首家综合鸟类博物馆,毕加索想象力工场东北首展,《此刻·智在》——智能科技生活节,戴森快闪等一系列首发、首秀、首展活动纷至沓来,让消费者畅享消费新体验。
发挥“网红”优势:逾260家基地辐射全世界
辽宁直播经济优势明显,发展规模领跑东北三省,电商场景丰富多样,培养直播人才的土壤丰沃。近年来,辽宁省通过采取政策指导、典型引路示范、培育直播载体等系列举措,不断创新网络消费新场景,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网红经济已成为全省消费市场保持增长的重要动力。
今年一季度,“2025辽宁网上年货节”成功举办,活动期间全省网络零售额超200亿元。同时,辽宁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商直播基地培育认定工作,培育基地超260家。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实现243.3亿元,同比增长44.5%。
在葫芦岛兴城市,依托跨境电商的平台,兴城泳装搭上了出海快车。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泳装电商销售中80%从兴城出货,兴城的泳装销售网店达3万家,已有17个海外仓投入运营。预计到2025年,兴城有望完成33个海外仓的建设目标。
在兴城英华集团的直播间里,主播在推介泳装产品(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鞍山是国内最大的名优犬猫繁育与交易集散地,全市宠物繁育人近3万人,每年向全国输出的犬猫超百万只,在发展宠物电商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极强的引导效应。“作为快手平台全国宠物类目服务商,目前,鞍山的宠物交易市场对接全国20多个省份及多个国家。”立山区快手电商基地工作人员王一卉介绍。4月29日,辽宁国际宠物产业品质电商合作交流活动将在鞍山市二一九公园启动,将继续有力推动鞍山宠物经济和宠物电商产业发展。
在立山区快手电商基地,主播们正在线上推介宠物(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银发经济”正当时:老人成为消费生力军
老年大学开班爆满、长者食堂逐步推开、适老化装修改造成为风潮……在辽宁,银发市场活力涌现,银发经济发展正当时。
全国老龄委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银发旅游”人数已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银发群体正成为旅游消费的生力军。
丹东站,港珠澳“银发”旅游专列乘客即将登车(央广网发 国铁沈阳局供图)
4月17日18时39分,随着一声长笛,满载着300余名游客的Y464次专列缓缓驶离丹东站,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丹东站今年开行的首趟港珠澳旅游专列顺利启程,本次港珠澳旅游专列为期16天,将游览香港金紫荆雕像、澳门大三巴牌坊等8个城市的近30处景点。丹东站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王燕告诉记者:“为回应丹东区域内游客新期待,满足旅游市场服务需求,我们成功开行了港珠澳旅游专列。下一步将陆续推出高品质旅游专列产品,满足丹东市民出游需求。”
4月20日,第七届海城梨花节在海城市王石镇九龙湖畔开幕,在众多游客中,老年群体占据相当比重。“老伙伴们退休了,身体还好,就想多到各地走走看看。”来自鞍山的老年人刘义告诉记者,现在老年人旅游也舍得花钱了,尤其爱购买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这一次他和朋友们买了不少南果梨酒和鞍山地产大樱桃。
海城梨花节吸引大批老年人旅游打卡(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除了旅游,越来越多的“适老”场景持续涌现。为助力银发经济发展,5月份沈阳全市将组织开展“银发·睦邻市集”系列促消费活动。活动将走进大东区长安社区、沈河区多福社区、皇姑区牡丹社区等第一批10个社区,面向老年消费群体,开展日用百货、米面粮油和“老字号”等产品展销,并现场免费提供剪发、义诊服务,进一步丰富银发消费场景,提升助老服务“温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专家建言:提振消费还有“牌”可打
张卫东表示,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之后,辽宁将持续深挖消费市场潜力,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全面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加快培育网上消费,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推动消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对此,姜瑞春认为,辽宁消费市场潜力大、产业创新能力强、文体旅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提振消费有着强劲动力和广阔场景。特别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两重”“两新”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全面落地,为辽宁提振消费、发展首发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
姜瑞春建议,应积极顺应消费分级分层新趋势,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以创建沈阳、大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以首带面、以新促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场景应用,加快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表示,辽宁应持续优化政策支持,精准调整优惠措施;深化以旧换新活动,简化补贴流程,提高参与度;加强线上线下融合,鼓励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丰富消费场景;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应该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新媒体吸引年轻消费者,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杨怀玉表示。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