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践行“中国好人”责任与担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09:58 2

摘要:“自己的孩子不在身边,身体不舒服都是找‘王孩’。这孩子心眼实,不论下雨天、下雪天,一个电话他准能随叫随到。”梁山县小安山镇水屯村张凤真老人口中的“王孩”名叫王鹏,是一位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医生,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健康“守护神”。

“自己的孩子不在身边,身体不舒服都是找‘王孩’。这孩子心眼实,不论下雨天、下雪天,一个电话他准能随叫随到。”梁山县小安山镇水屯村张凤真老人口中的“王孩”名叫王鹏,是一位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医生,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健康“守护神”。

少年时期的王鹏,面对家庭的困窘,行路的艰难,立志学医,想要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2007年王鹏济宁卫校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小安山镇水屯村,开办卫生室,凭借对家乡的挚爱和精湛的医术,时刻践行着医者仁心的铮铮誓言,为父老乡亲们提供医疗服务,无论狂风雪雨。

2015年冬季,一个大雪天,天冷路滑,村里一位老人因感冒造成肺炎加重,病情危急。接到电话后,王鹏马上背起医药箱出诊了。一路上,风雪交加,白茫茫一片,平时步行十分钟的路程,他一瘸一拐走了半个多小时,路上还多次滑倒。好在他及时赶到,为老人及时用上了药物,缓解了老人的病痛。

像这样,王鹏十八年如一日,拖着残疾的身躯,风雨无阻上门服务,患者需要有求必到,遇到经济困难的村民,有钱没钱先看病拿药。他攒下三十多万的账目,但从未主动开口索要,把奉献两字镌刻在乡村医疗事业中,诠释了医者仁心、人间大爱。2018年,王鹏荣登“中国好人榜”。

“以前我只知道做好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自从获得‘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被媒体报道后,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多,出去看诊时,经常有人说要学习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的人。”此时的王鹏意识到自己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竟然能够激励他人,这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便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正能量,鼓励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公益事业,关心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2019年初,在县里组织的一次“身边好人”交流活动中,王鹏认识了几位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了解到志愿服务的相关情况,萌生了组建乡村志愿服务站的想法。不久之后,以他的名字建立的志愿者服务站正式成立了。在他的带动下,志愿者服务站吸引了40余名志愿者加入。

感恩在心,知恩于行。多年来,王鹏把志愿服务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份事业,在救死扶伤做好医生本职工作之余,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公益事业上。他带领志愿者行程20多万公里,服务8个村庄,定期为43名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提供义诊送药、心理辅导、爱心助学、剪发洗衣等志愿服务300余次,并持续为7名困难学生每月资助500元直到大学毕业;同时,他还积极联系爱心人士,每年为10位留守儿童发放200元助学金、学习用品等,将爱心传递到附近村庄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好人”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热衷乡村公益事业,王鹏还积极加入梁山县“道德榜样宣讲团”,切实发挥道德榜样感召人、影响人、激励人的作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村庄等,开展宣讲30余次,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行医救人和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坚持与奉献的力量,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尚,用点点微光照亮整个城市。

“医者仁心,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我甘愿一辈子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王鹏说。近年来,他还先后荣获山东省学雷锋“四个一百”最美志愿者、山东省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持续放大“好人效应”,成为乡村公益事业的一面旗帜。

来源:掌上沂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