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涛 |《洪涛<金瓶梅>研究精选集》后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3 10:01 2

摘要:我念硕士时开始钻研红学,我发现《红楼梦》的一些写法可能是承袭自《金瓶梅》,例如,《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灵牌疏应写上「贾门秦氏恭人」还是「秦氏宜人」呢?红学家对这点有不同的解读。

我想在这里谈一谈《洪涛金瓶梅研究精选集》这本书的来历。

起初,我不大喜欢《金瓶梅》。现在,我能交出一部二十五万字的精选集,实由三大因素促成。

第一,我钻研的《红楼梦》问题和《金瓶梅》有关系;

第二,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书,自然就注意到《金瓶梅》的外译本;

第三,金学家梅节先生对我有影响,友人朱伟光兄也不时襄助。

第一个因素与小说的源流有关。

我念硕士时开始钻研红学,我发现《红楼梦》的一些写法可能是承袭自《金瓶梅》,例如,《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灵牌疏应写上「贾门秦氏恭人」还是「秦氏宜人」呢?红学家对这点有不同的解读。

原来,《红楼梦》庚辰本、己卯本、梦稿本、甲戌本、蒙府本、戚宁本、舒序本、列藏本并作恭人。「俞平伯(1900-1990)」,

但是,有四个版本(戚序本、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作「宜人」,认为「宜人」二字是校订者按照官制来改订原著,校改后虽然在官制上与贾蓉的五品官衔对应,但是「恭人」才是作者的「特笔」,这样写暗示了不伦关系。

另一位学者启功(1912-2005)却从「恭人」一词推断出另一种「作者意图」。

启功认为作者一直都避忌露出清代的特点,他说:「作者用意正是要使品级和封号差开,才露不出清代官制的痕迹。改为『宜人』,于清代官制虽对了,而于作者本意却错了。」

其实,「恭人」「宜人」这个异文问题未必反映「作者意图」。

贾蓉是五品官,秦氏本来应该封为「宜人」,但旧俗为了丧礼体面,可以在旗幡、灵牌上将死者的品级提高一级。

《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有一个实例。此回写西门庆小妾李瓶儿去世,西门庆位居五品,却要在旌上写「诏封锦衣西门恭人李氏柩」,应伯爵认为不妥,最终,西门家还是用了「恭人」二字(见第六十五回)。《红楼梦》作者或仿此例。

再有一例:《红楼梦》中薛蟠提到男人「要当忘八〔王八〕」,这个说法匪夷所思,其「灵感」也许来自《金瓶梅》。

《金瓶梅》的韩道国正是「要当忘八」:韩道国知道老婆王六儿跟西门庆有染,他为了赚西门庆的钱,竟对王六儿说:「等我明日往铺子里去了,他〔西门庆〕若来时,你只推我不知道,休要怠慢了他,凡事奉承他些儿!如今好容易赚钱,怎么赶的这个道路!」

韩道国如此无耻,所以第六十三回潘金莲讥称韩道国为「明忘八」。第七十八回,她又说贲四「也是明王八」。

总之,我认为,研《红》者也应该熟读《金瓶梅》,所以,我硕士毕业后就开始做《金瓶梅》的研究。

《红楼梦与金瓶梅》 孙逊 陈诏 著

第二个因素涉及工作和事业。

我在大学任教翻译科,自然就比较注意《金瓶梅》的外译。

起初我多看美国学者 David Roy 的英译,并和 Roy 偶有书信来往,后来才兼顾其他译本。

据说,有名气的译者多半不喜欢评论者,也不大理会评论者说些什么。可是,Roy竟给我这个陌生的评论者回了信。

我曾将讨论「胡博词」「扠儿鸡」的拙文寄给 Roy,请他批评,蒙他的拨冗回信(事在 2007 年 10 月 5 日),信上有几句话令我心下大慰: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ending me a copy of your paper. I have read it, and find it to be both fascinating and highly informative.

The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that you discuss, are very real, and translators stand to benefit from any helpful suggestions they can get from studies such as yours.

I am an admirer of your work, and hope that you will continue to share it with me in the future.”

这自是 Roy 的自谦之词,礼貌背后兴许寓有鼓励后辈之意。Roy 见多识广,拙文只算是野人献曝吧。

但自己似乎患上了「职业病」,其后,我不敢多打扰 Roy(到 2013 年他终于出齐五大册英译本),所以多年来一直关注《金瓶梅》的翻译动态。

本书上卷诸篇,主要是讨论微观的翻译问题。

本书「流传篇」则略探各种《金瓶梅》外译本的特点和命运,属于较宏观的考察。

《金瓶梅》翻译研究向来颇受世人冷待。

其实,从翻译和诠释角度看小说,我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文化交流现象。

英译本《金瓶梅》书封集锦

最后,是友人的襄助。

我和梅节先生大约是 1998 年相识的。

起初我和梅先生一同出席《红楼梦》研讨会,后来梅先生又传来《金瓶梅》学术活动的信息,所以,2000年10月我开始参加《金瓶梅》研讨会(那是在山东五莲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并认识了魏子云先生、陈诏先生、陈庆浩先生、陈益源老师等前辈学人。

梅节先生又赠我梦梅馆校本《金瓶梅》多册,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

另外,友人朱伟光常常跟我谈论英译问题,相与切磋。对于梅、朱二位,我一定要在这里表达谢意。

最近几年,我因为致力撰写《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女体和国族:从红楼梦翻译看跨文化移殖与学术知识障》《从窈窕到苗条:汉学巨擘与诗经楚辞的变译》三本书,没能集中精神钻研《金瓶梅》,全赖师友因缘(例如寄来研讨会邀请函),我才没有中断自己的《金瓶梅》研究。

最后,感谢主编先生青眼相看,邀我把散见各处的拙文汇成一书;感谢学生书局的编辑先生;感谢 Yinty CHU 和 Heidi WONG 帮忙做一部分校对工作。没有他们,本书不可能以现在这模样和读者见面。

《洪 涛研究精选集》 台湾学生书局出版(2015)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收录于《洪涛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来源:金学与明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