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香浸润岁月,阅读成就未来。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其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4月23日这一天,恰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生日与忌日。为纪念这些文学巨匠的卓越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
书香浸润岁月,阅读成就未来。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其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4月23日这一天,恰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生日与忌日。为纪念这些文学巨匠的卓越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其核心目的在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阅读与写作,并倡导尊重知识创造、保护知识产权。这一国际性节日不仅是对大师们的致敬,更传递着深刻的主旨: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性别、年龄、贫富与健康状况如何,都能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铭记那些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与科学巨匠。
一
当晨曦初照窗棂,我指尖轻触书页,如揭开一层薄如蝉翼的时光纱幕。墨香氤氲间,千载文明的韵味顺着宣纸纹理缓缓流淌,似春日微风,温柔拂过心田。文字如灵动的精灵,跳跃、交织、重组,编织出诗意的华章,为书籍缀上璀璨的锦冠。西汉刘向在《说苑》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医愚。”高尔基将书籍喻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指引我们攀登科学与文明的高峰;莎士比亚感叹“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直言生活无书便如无阳光,智慧无书则似鸟儿无翼;赫尔岑更视书为“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嘱”。这些精辟之语,道尽书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意义——它不仅是文明进步的助力,更赋予生活以灵动的气息,深刻揭示了书籍推动社会前行、丰盈精神世界的核心价值。
二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箴言在阅读中得到生动诠释。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正是大量阅读典籍文献,让文人墨客得以突破时空与地域的局限,借文字之眼遍览天下万象。阅读如同一扇窗,为人们打开认识世界的通道,让人在思索中沉静,于精神深处获得愉悦,进而以知识为刃,雕琢更美好的世界,成为开拓事业的基石。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读书,就是沿着别人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此语精准点破阅读的真谛——在他人的智慧中,窥见万千世界。
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为我们推开了通向不同时空的大门。这位忠实的伙伴,无论雨夜低落,还是午后慵懒,始终静默相伴。翻开经典名著,司马迁笔下的历史风云,诉说着岁月的厚重;曹雪芹勾勒的大观园,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灵魂的结晶,阅读,便是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
读书亦是一场自我修行,在“慎独”中审视内心、梳理思绪,于浮躁尘世寻得一方净土,让心灵沉淀、滋养。那些如清泉般的文字,悄然冲刷着疲惫与迷茫。从更宏大的视角看,阅读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纽带。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承继智慧、传递文明,更在思想的碰撞中,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阅读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节日。它是我们拓展视野、积累知识的桥梁,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领略祖国的山河壮丽、时代的波澜壮阔——从大江东去的豪迈,到大漠孤烟的苍茫;从“一带一路”的盛景,到潜海航天的壮举,尽在书页间铺展。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认识世界的方式已不再单一。阅读之外,实践探索、网络媒介、人际交往等途径同样不可或缺。
谨以七绝一首结束我的浅见:
书香漫卷越千年,经史子集浩如烟。
且趁春光勤向学,腹藏文墨品如莲。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