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必看!直播间卖货的几大雷区,主播要如何自保?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10:32 2

摘要: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是直播间卖货中最严重的法律问题之一。在法律层面,假冒商品指的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产品;伪劣产品则是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品。例如,直播销售标有知名品牌商标却无合法授权的服饰,或者食品存在安全隐

雷区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是直播间卖货中最严重的法律问题之一。在法律层面,假冒商品指的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产品;伪劣产品则是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品。例如,直播销售标有知名品牌商标却无合法授权的服饰,或者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化妆品质量不达标等以次充好的商品,都属于此类违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还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从法律责任来看,主播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需对消费者进行退货退款,并可能面临额外赔偿;行政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有权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甚至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面临有期徒刑及罚金等刑事处罚。

自保指南:主播务必严格把控商品来源,只与正规、有资质的供应商合作,确保商品有合法的进货渠道,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采购链路及相关票据,如采购合同、发票等。在销售前,仔细检查商品质量,必要时可寻求专业鉴定机构对商品进行鉴定,确保所售商品符合质量标准且为正品。

雷区二: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也是直播间常见的法律风险。这包括夸大商品功效、虚假价格、虚假宣传产品来源或材质等行为。比如声称是进口原装商品实际为国内仿冒,宣传产品为纯金、真皮等高档材质,实际为其他劣质材料,或者在价格上进行虚假促销,先抬高价格再声称打折等。

虚假宣传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同时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一旦被认定为虚假宣传,主播可能会面临消费者的索赔,平台的处罚,如警告、限流、封号等,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等。

自保指南:主播在介绍商品时,务必保证信息真实、准确,不夸大、不误导。对于商品的功效、材质、产地等关键信息,要依据产品说明书、检测报告等权威资料进行介绍。涉及价格促销时,要确保价格真实合理,遵循相关价格法规。在直播前,仔细审查商家提供的宣传资料,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核实。

雷区三:侵犯知识产权

在直播间卖货过程中,若主播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就会陷入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雷区。例如,使用未经授权的音乐作为直播背景音乐,在商品宣传中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图片、视频,或者销售侵犯他人专利的产品等。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金额通常根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来确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自保指南:主播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在直播中使用任何素材,如音乐、图片、视频等,都要确保已获得合法授权。对于所售商品,要核实其是否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要求商家提供相关知识产权证明文件。若不确定某些行为是否涉及侵权,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雷区四:违规促销

违规促销在直播间也时有发生。比如开展抽奖活动却不遵守相关规定,设置不公平的抽奖条件,或者在促销活动中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如商品的售后限制条件等。根据《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五万元,且要明确公布奖项种类、参与条件、抽奖规则等信息。

违规促销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误解和不满,引发消费纠纷,同时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如罚款等。

自保指南:主播在进行促销活动前,要仔细研究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开展抽奖等促销活动时,确保活动规则公平、透明,明确告知消费者所有重要信息,包括奖项设置、参与方式、售后条件等。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规则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周军律师提醒,直播间卖货虽充满机遇,但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主播们只有了解并避开这些法律雷区,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开展直播带货业务,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稳健发展,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与良好声誉。

知法守法,希望大家都能充分使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普及法律常识,帮您维护权益。

点赞关注分享,让亲友都得到法律保护!

来源:周军律师聊案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