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揽才 筑巢引凤激活发展新引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7:27 2

摘要: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端人才,更是城市在激烈竞争赛道中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关键变量。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兰州的答案是:建机制、搭平台、给激励。2024年,人才新政2.0颁布以来,兰州市针对高端人才制定出台了《兰州市高端人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端人才,更是城市在激烈竞争赛道中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关键变量。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专心干事创业?兰州的答案是:建机制、搭平台、给激励。2024年,人才新政2.0颁布以来,兰州市针对高端人才制定出台了《兰州市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围绕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服务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吸纳了一批为汇聚前沿知识与丰富经验、在科技创新及产业革新等领域披荆斩棘的高端人才,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礼包引才 发展动力满格

2024年以来,兰州市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制定了极具吸引力的政策,大幅提升了战略科技和领军人才支持力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宗省围绕“变化环境下祁连山水循环加速的生态水文效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祁连山同位素生态水文观测采样网络,建成了祁连山同位素生态水文与国家公园观测研究站,其研究成果为祁连山生态变化的科学归因和生态保护新格局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祁连山生态环境科学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确定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因此于2024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根据兰州市人才新政2.0中关于高端人才的定义,李宗省被认定为本土新培养入选的高端人才,并获得了50万元的个人奖励以及2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其中,个人奖励一次性发放,科研经费资助将分3年发放。

“这笔科研经费将用于开展祁连山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屏障功能互馈机制研究。”李宗省表示,研究方向涉及水循环加速背景下祁连山生态屏障功能的演化过程、水循环加速对祁连山生态屏障功能的影响机理、基于水循环加速的祁连山生态屏障功能优化方案等方面。“可以预见的是,研究结果将为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提供科技支撑。”

大力度扶持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反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样一场兰州市与高端人才的“相互奔赴”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兰州市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广纳天下英才的胸襟和生动实践。

政策明确,对从市外全职引进的“两院”院士,给予100万元(税后)一次性奖励和5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对从市外全职引进的其他高端人才,给予50万元(税后)一次性奖励和2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科研经费资助按照4:3:3的比例分3年发放。本土新培养入选的高端人才同等享受以上政策。

同时,对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的,每年给予50万元建设运行经费补贴。对柔性引进其他高端人才建立专家工作站的,每年给予30万元建设运行经费补贴。对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方式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按照约定薪酬总额或单个项目报酬的30%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过去一年,我市引进高雄厚、唐菊兴、戴景瑞、杨维才等院士专家新建创新平台7家,新增省部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人选64人,全市现有在兰和外聘两院院士41名,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助推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蓬勃生长。同时,全力支持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足额拨付2022、2023年度“市长萃英人才奖”及院士专家科研经费补贴6400万元。

今年一季度,我市又新建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专家人才工作站、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专家人才工作站。这些专家人才工作站的建立将通过汇聚高端智力、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助力兰州在诸多前沿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兰州市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人才奖励变现 科创硕果满仓

兰州市人才新政2.0以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为后盾,激励高端人才产出处于行业最前沿、具有标杆意义的一流成果。

政策明确,对高端人才以兰州市域内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奖励,获特等奖的按“一事一议”给予奖励。

此外,对高端人才在兰创新研发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给予500万元奖励,获得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

去年6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此,兰州市向郑海学兑现全市首个高端人才支持奖励200万元。

据悉,郑海学带领团队经过10年联合攻关,研发了猪用高效疫苗种毒和国际首例猪用重组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填补了猪用A型疫苗的空白,从源头上解决了疫苗种毒制备的核心技术难题。研发的高产能疫苗种毒生产用细胞株和高效培养基,创新了口蹄疫疫苗制造技术体系,提高了疫苗生产效能和质量,支撑我国口蹄疫防疫,实现了从“疫情频发”到“A型免疫无疫、O型有效控制”的转变。

“我们团队是我市人才政策2.0版的第一批受益人,这对我本人和我们团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郑海学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迸发更加厚重而坚定的力量。“我们将继续专注非洲猪瘟等重大科研攻关,更好地支撑行业发展,为科技强国贡献兰州力量。”

首个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奖励的兑现,标志着兰州市人才政策2.0版的迅速落地,也是兰州市以“真金白银”筑巢引凤、礼遇人才的生动缩影。

今年一季度,兰州市再次兑现了一批高端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来自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曹笃盟研发团队便是受益者之一。

由曹笃盟主持研发的“高效PERC电池片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用超细银粉”产品荣获2024年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他个人也获得了高端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奖励资金20万元。“政策释放出尊重创新价值的强烈信号,这种以奖促研的机制可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投身科技创新。”曹笃盟感慨地说。

据了解,目前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金川光伏电池用超细银粉产品生产,产品性能优良、技术重现性好、成熟度高,产品已部分替代进口产品应用于光伏电池领域。“面对当前技术快速迭代,我们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曹笃盟说,我们将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在新能源、电子材料等高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激励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方面,兰州市也是毫不吝啬。对高端人才在兰创办的独资或控股企业(含技术入股),且以该企业为主体投资建设产业化项目的,在项目开工、投资完成率达到60%、竣工达产后,分别按照项目核准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2‰、5‰给予高端人才最高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资金补助。对高端人才在兰参股(含技术入股)但不控股的企业,在完成新增股权确认后的3年内,分别按照股权年终分红的20%、10%、5%给予高端人才最高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补助。

此外,对高端人才的科技成果通过出让在兰州市进行产业转化,完成产品中试生产的,按照技术合同交易额的10%,给予高端人才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在兰州市实现产品量产,年产值首次突破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给予高端人才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档补差奖励。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兰州产业的创新发展。

安居服务暖心 揽才服务满意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究竟体现在哪里?环境打动人才,服务温暖人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为了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兰州市强化高端人才安居保障。全职引进和新培养入选的高端人才,在兰购买首套住房可享受最高15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可免租入住专家公寓,让人才在兰州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兰连续工作满5年,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可申请无偿获得房屋产权,进一步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此外,我市将高端人才全部纳入兰州市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由市县(区)两级领导“一对一”直接联系服务,以便及时了解人才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高端人才在市内机场、火车站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参照保健服务对象享受医疗优惠,其配偶、子女可享受定点医院优先安排、专家预约等服务,其直系亲属可按个人意愿选择优质学校就读。这些贴心的服务举措,让高端人才在兰州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创新创业中。

自人才新政2.0颁布以来,兰州市高端人才支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选择来到兰州,在这里施展才华、实现梦想。人才的集聚,带动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兰州正逐渐成为西部地区人才汇聚的高地和创新创业的热土。在未来,兰州市将继续完善高端人才支持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扎根兰州,共同书写兰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文/图

来源:观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