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是书香能致远,文脉千秋薪火传。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民阅读”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到建设‘书香中国’”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书香浸润三晋大地,以阅读涵
省图举行猜灯谜活动。记者康少琼摄
省图宽敞明亮的读书环境。省图提供
省图学习书房活动开展专区。省图提供
最是书香能致远,文脉千秋薪火传。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民阅读”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到建设‘书香中国’”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让书香浸润三晋大地,以阅读涵养民族精神。我省近年来以“书香山西”为统领,通过持续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五级阅读服务网络,为建设书香社会探索实践“山西方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文化力量。
政策引领
全民阅读蓬勃起势
在波光粼粼的太原市文瀛湖畔,文瀛城市书房静静矗立。这间“最美书店”以1.5万册的藏书,吸引着众多阅读爱好者。4月15日,春色正好,市民们坐在阅览区,静心享受幽幽书香。“真不敢想象,这么美的阅读场所就在我家旁边。以前去图书馆得坐公交车,现在走路五分钟就能享受一场沉浸式阅读。”家住桥头街的市民王蕊馨有些感慨。
“举一纲而万目张”。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连续出台,我省迅速构架起较为全面的全民阅读政策体系。
培育品牌、完善服务——2021年7月1日,《山西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一举措以“小切口”落实了中央及省委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决策部署,为推动书香社会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供了法治保障。2022年,我省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书香山西”全民阅读活动实施计划,进一步培育和巩固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在晋城,城区政府主导发布全民阅读品牌——“爱阅之城”。当地书店、酒店、中小学图书馆,纷纷挂牌“爱阅书房”或“爱阅书角”,构建起“1+N+N”全民阅读服务体系。
高位推动、实践多元——2023年,《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关于成立“书香山西”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的通知》等文件,对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划;省委宣传部成立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主任,23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书香山西”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同时,推动各市、县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基本建立起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全民阅读工作网络。随后,《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出台,一系列丰富的阅读实践应运而生。运城市“河东书房”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太原市“一诗一塑”艺术对话活动将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合,忻州市读书月期间的各类展览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规划引领、全民覆盖——2024年,省委宣传部制定《2024年山西省全民阅读活动工作方案》,提出举办十项重点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纷纷出台全民阅读规划与政策。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山西省促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省司法厅印发《2024年“书香机关·悦读同行”活动工作方案》、大同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同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法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吕梁市印发《2024年吕梁市全民阅读活动工作方案》。教育厅与团省委联合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援建小马书屋”公益活动,探索发挥已建成“小马书屋”的区域中心作用,以落地学校为中心向周边(学校)的少年儿童辐射,以点带面拓展阅读覆盖面。
如今,在科学、全面、细分、多元的全民阅读政策体系保障下,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文化滋养不断深入,正以强大合力助推山西文化建设大步向前,为提升民众精神素养、厚植文化底蕴注入强劲动力。
设施“换装”
开启知识畅游旅程
在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我省既注重硬件设施的均衡布局,又着力提升服务品质,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阅读资源。
3月29日,在大同市图书馆,邢女士和孩子刚刚参加完“忘忧宝姐姐讲故事”活动。对图书馆的设施服务,她表示十分满意:“除了丰富的活动,借书还书也比以前方便多了,还可以一站式享受数字资源,阅读体验越来越好。”
漫步在山西的城市与乡村,各类阅读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共图书馆环境优美,城市书房、职工书屋、农家书屋星罗棋布,实体书店服务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持续推进……
公共馆舍提档升级——我省持续增加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筑牢全民阅读硬件基础,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起了全面覆盖城乡的“馆”“店”“屋”公共阅读空间。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近三年来,图书总藏量从22965千册增长到26581千册,总支出从35284万元增长到42140万元。经过重新修缮的山西省图书馆“两区三馆”,实现了“阅读+”新空间的硬核升级,成为全国首个拥有综合馆、古籍馆、少儿馆独立馆舍的图书馆。
特色书店覆盖城乡——我省各类特色书店、书屋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全省网点达到447个,坐落在太原市的新华南宫书店和文瀛城市书房,均入选“全国最美书店”;省作协在全省创建371个“文学志愿·读书驿站”图书阅览室;全省各级工会建成职工书屋3000余个,其中“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428个;太原市图书馆的马克思书房,吸引了38.5万余人参观学习;运城以“河东书房”建设为核心,构建起四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55座标准化书房,覆盖13个县(市、区)核心区域,服务人口超300万。
数字阅读智慧便捷——2023年,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期间,全省开展新媒体图书直播2000余场,线上累计阅读参与量突破5000万人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打造“晋书房”等新媒体平台,累计开展好书推介6000余次。此后,数字阅读的空间在省内得到越来越宽广的拓展。目前,太原市“太图自助图书馆”实现24小时智能借阅;朔州市率先上马“墨水屏阅读本借阅”系统;长治市的数字农家书屋平台、晋城市的数字资源平台等创新举措,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数字阅读服务。一位经常使用数字阅读平台的读者感叹:“动动手指就能获取海量图书资源,这样的阅读体验在过去难以想象。”
“要增长新知识、找到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把新知识、新理念应用到服务中,掌握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多样态、深层次的智慧服务。”山西省图书馆馆长郭欣萍如是说。
多元推广
阅读热潮持续升温
4月6日上午,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二层雅集室内座无虚席,“文源讲坛·我读经典”系列讲座正在进行,读者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听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建伟讲述“王勃的生命与诗文”。作为一个持续二十余年的阅读活动品牌,“文源讲坛”在全省取得了深远的影响力。
在“书香山西”建设中,“文源讲坛”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在三晋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接一场的阅读热潮。
品牌筑基、影响深远——“书香山西”作为山西省全民阅读核心品牌活动,自启动以来,大大提升了全省阅读氛围和文化软实力。三年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共举办3000余场涵盖图书展览、名家讲坛、经典诵读等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十佳阅读品牌”“十佳阅读推广机构”“十佳阅读推广人”“最美读书人”“乡村阅读推广人”等评选活动接续进行。临猗县教育局的《共读共写幸福行走》项目作为“十佳阅读品牌”之一,构建了区域“阅读生态圈”,通过举办师生“一道共读”、开辟专栏分享优秀文章、在项目平台发文等方式,带动了数万个家庭参与阅读,为区域教育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各地发力、活动缤纷——2023年8月15日,以“相约阳泉·让科幻照亮未来”为主题,首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启动,为广大科幻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全省各地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走深走实,吕梁市举办好书推荐视频征集展播、读书分享系列讲座等“书香吕梁・尚读善行”全民阅读推广公益活动;运城市开展家庭教育主题讲座和《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临汾市组织开展“致敬先进人物”赠书、家庭共享阅读时光、书香临汾进机关等活动;左权县组建“阅满辽州”志愿服务队,开展以推广全民阅读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展览活动等,令书香氛围溢满三晋。
加强宣传、阅读成潮——2024年,山西省全民阅读大会期间,山西日报开设专题报道,共集纳32篇稿件,阅读量达37.8万次;山西广播电视台在重要阅读活动时间节点,积极推发相关重点稿件和新媒体产品;省内新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报道形式,集中制作推出一批通俗易懂的长图、海报、H5、AI、短视频等各类新媒体产品。
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媒体助力”的推广模式,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又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文化氛围。当下,读书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追求,良好阅读意识正悄然扎根心间,这股全民阅读热潮正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多维保障
书香氤氲城市乡村
4月13日,河津市府东社区子夏书屋内,数名社区居民正在翻阅书架上的图书。依托河津市图书馆,子夏书屋致力于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河津市图书馆馆长王世斌认为,子夏书屋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文化阵地,为河津城乡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我省持续强化政策引领和资金保障,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以120余座各级图书馆为骨干,3200余家实体书店为节点,18800个农家书屋为基础,形成了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横向联结职工书屋和社区阅览室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城市书店,文化地标——在城市,造型宏伟的图书馆与特色各异的实体书店成为知识汇聚的殿堂,吸引着行色匆匆的人们停下脚步,沉浸于书海。太原市图书馆的市民李女士说:“改造后的图书馆不仅环境宜人、功能完善,24小时开放的自助服务更是贴心,我们这些上班族再也不会因为时间问题被拒之门外了。”这座融合“书本”建筑外观与“书院”空间布局的文化新地标,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农家书屋,点单阅读——在乡村,阅读推广成效显著。我省创新推出的“百姓点单”图书配送模式,让农家书屋的藏书更符合农民实际需求。“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基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拔1500米的中阳县阳坡村,农家书屋里的书架上各类书籍按类目清晰排列。村民们想看什么书,可以直接“点单”,大家通过阅读既学到了技术,又丰富了生活。
社区建巢,书香入户——深受居民喜爱。通过探索“社区书屋+”模式,推动社区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共建共享,坚持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以社区“小书屋”激发全民“大阅读”。长治市潞州区新华书店潞才社区书屋通过精心策划的月度和周度活动计划,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应。
人文关怀,阅读无碍——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对特殊群体的阅读关怀也是其中重要一环。3年来,山西省图书馆提供的“我是你的眼”视障服务共服务视障读者11600人次,上架盲文新书期刊1660册,借还盲文图书及大字本1607册,外借智能听书机249台;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的“‘书香特教、阅读点亮心灯’——助力盲人阅读”活动被评选为“十佳阅读品牌”;忻州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伍走进当地星星屿康复教育中心开展自闭症儿童关爱活动……残障人士张斌的心声令人动容:“听书机和志愿者的帮助,让我享受到了期待已久的阅读。”
从城市图书馆到乡村书屋,从实体阅读空间到数字服务平台,山西构建的立体化阅读网络真正实现了文化服务的“毛细血管”式渗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百姓点单”等创新机制,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土不服”的问题。随着全民阅读的服务网越织越密,书香渐渐飘向每个角落,惠及基层群众范围日益扩大。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壮阔征程中,山西步履坚定,以政策、设施、推广、保障为笔墨纸砚,绘就了一幅绚丽的书香画卷。未来,山西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优化举措,持续拓展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让书香在三晋大地持久弥漫,为推动中华文化持续繁荣、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西力量。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