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城南到城北,由城东至城西,再到中心城区,六载春华秋实,河东书房如毛细血管般在城乡肌理间延展生长;55座文化灯塔次第点亮,由点成线、织线为网,将全民阅读的星火播撒至每个街巷转角……当朗朗书声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全民阅读工程正以燎原之势向纵深发展。
记者 赵卓菁
从城南到城北,由城东至城西,再到中心城区,六载春华秋实,河东书房如毛细血管般在城乡肌理间延展生长;55座文化灯塔次第点亮,由点成线、织线为网,将全民阅读的星火播撒至每个街巷转角……当朗朗书声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全民阅读工程正以燎原之势向纵深发展。
捧一卷典籍触摸千年文脉的深沉律动,展一轴长卷感知家国同构的精神基因,执一册方志品读历史长河的文明密码——这般浸润式文化体验,已然成为市民日常与游客探索的新风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河东书房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制定管理办法。按照总分馆制管理运行,实现平台共享、资源互补。在“政府管理+社会运营”的模式下,河东书房管理有序、运行高效。同时,依托我市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市民群众在阅读中感受河东文化的家国情怀、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审美风范,推进“书香运城”建设,不断扩大全民阅读的覆盖面、影响力。
河东书房织密全民阅读网络
在中心城区南风广场,临水而建的文脉·河东书房近日完成升级改造。文脉·河东书房总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共三层。此次提升改造,对一层空间精细划分,涵盖研讨区、关公文创展销区、非遗体验区、七彩盐湖主题展销区等多个特色区域。在展区内,不仅静态的老照片诉说着运城的发展脉络,动态的多媒体展厅更进一步引领着市民群众沉浸在城市发展的时代风采中。据文脉·河东书房店长李璐介绍,研讨区主要用于开展各类读书会、分享会等。
在城东,河东书房·广电示范馆于4月6日举办了一场以廉洁文化为主题的手工DIY活动;在城北,河东书房·北城街道馆前不久开展了“揭秘春晚中的黑科技——中国式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融合的新型文化方式”等活动;在城南,河东书房·印象南湖馆则组织小读者走访芮城永乐宫,探千年壁画奥秘、悟元代建筑精魂等。
散落在城市各个地方的河东书房,“河东文化系列讲座”活动、五子棋竞赛活动、“阅读悦美 共沐书香”读书节主题活动、“全民读经典 书香润河东”《论语》公益大讲堂等的开展已成为常态。如今,河东书房已成为运城一张亮丽的名片。
一步一个脚印。2019年以来,我市围绕“2公里覆盖、15分钟可达”的目标,统筹规划河东书房布局,按照政企合作、社区共享、景区嵌入的方式建设,并在河东书房中植入文创展销、非遗体验等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群众和游客的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河东书房55座(其中,中心城区12个),政府投建34个,社会力量合建21个,覆盖13个县(市、区)核心区域,服务人口超300万人,累计投入财政及社会资金6000万余元,形成“中心城区辐射、重点社区补充、景区商圈联动”的多维阅读空间。
“各书房主题明确、各具特色,不仅构成了文化惠民的公益服务网,更是我们运城富有书卷气息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设施配置提升整体服务品质
穿过青砖灰瓦的仿古小吃街,走过店铺林立的青石板路,来到绿意漫漫的茶馆附近,一座古色古香的木屋赫然出现在眼前——这竟然也是一处河东书房。
这个充满诗意的书房位于盐湖区东郭镇岚山根·运城印象,一台自助借还办证机摆放在墙边,借书、还书、续借、办证等图标集纳在主屏幕上,游客持身份证点击“办证”就能自助办理读者卡。喜欢电子阅读的人群还可以使用电子借阅设备,点击其主页,报刊、文学艺术、经典名著、政治法律等区域分类一目了然。自助借阅符合年轻人的需求。“来这里游玩不仅能观赏美景,玩累了还能坐在书屋沙发区,品读一本好书,下载一部电子书,既让身体得到小憩,又陶冶了情操,真是不错!”在此游玩许久的赵先生高兴地说道。
据介绍,河东书房已实现智慧化管理,市民在一处河东书房办证,即可在其他河东书房自助借阅,通借通还。近年来,我市数十家河东书房逐步完善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服务功能水平,除了提供借阅服务,还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活动,例如读书会、读诗会、辩论赛与文学沙龙等。“我们将不断推陈出新,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一河东书房负责人说。
据悉,河东书房建设实行名称、标识(Logo)、办证系统、基本服务、开放时间、门禁系统“六统一”,实现自助办证、通借通还,一处办证、全市借阅,12小时自助化服务。同时,数字阅读得以大力推进,河东书房全部配备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电子阅览屏等电子设施,增设了电子化借阅平台,市民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电子书,让“一书在手”转变为“一屏万卷”。另外,河东书房还免费为读者提供饮水、复印、雨伞、老花镜、针线、急救药品等服务,真正实现了智慧化书房管理有序、运行高效。
2023年,“帆书·书卷里的中国”全国线下首站巡讲活动采取“线下大型读书演讲”的方式进行,特别邀请樊登、知名作家李蕾、《百家讲坛》于赓哲分享有关运城文化人文经典、亲子教育等方面内容,5000余人现场聆听演讲,为广大群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阅读盛宴,有效营造了群众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数据显示,近年来,相关部门共开展线上活动1万余场,累计参与人数达8000万人次。与此同时,线下打造了“我们的节日”“亲子手工DIY活动”“清廉文化教育”“非遗鲁班锁”“书香研学”等特色项目。此外,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读书群,打造了“国学讲堂”“最美讲书人”“少儿绘本故事”“我为书香运城代言”等读书品牌,每月推送60期。品牌活动的打造,持续升温全民阅读氛围。
组织读书活动,引领全民阅读,同样需要培养阅读志愿者,以促进全民读书推广。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强对全民阅读推广人的培养,招募1000余名志愿者,成立全民阅读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群读书打卡”“腾讯会议共读”,定期统计读书打卡情况,第一时间公布典型家庭并进行奖励,鼓励亲子陪伴阅读,营造书香家庭、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今天,我们为何持续重视读书?“读一本书,在阅读中感受河东文化的家国情怀、历史传统、文化积淀。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前提。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从未间断的文脉,正是因为有着优秀的阅读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源。”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全民阅读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扩大,下一步将聚焦“2公里阅读圈全域覆盖”,完善阅读服务网络,重点向主城区、乡镇文化站延伸,年内规划新增河东书房13座,优先覆盖人口密集但设施薄弱区域;联合教育部门推进“校园共享书房”建设,在中小学校园内设置开放式阅读角,打造“课后阅读1小时”品牌;深化“品牌引领”,打造全民阅读生态,持续深化“书香运城”品牌,打造“一县一品”读书活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举办“非遗故事会”“红色诵读大赛”等特色活动;精准服务重点群体,联合学校开展“阅读积分计划”,通过积分兑换激励青少年深度阅读,开设“银龄数字阅读课堂”,帮助老年人掌握电子书、听书设备使用技能,联合残联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包”,定向配送盲文图书、有声读物至社区;用活动带动全民阅读,今年,将借助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契机,谋划开展“康震讲河东文化名人——柳宗元”大型读书会,书香运城4·23千人阅读推广活动,每周线上线下开展一次“河东名人讲河东”活动等,以“2公里阅读圈”为基础,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化全民阅读体系建设,推动“书香运城”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升级,为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