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长得像珊瑚、颜色似黄金,还“躲”在湖南八面山海拔千米的深林中。近日,湖南师范大学科研团队来到郴州桂东县,在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115米的森林中,采集到两份珊瑚状真菌标本。经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认,这朵外形似珊瑚、颜色鲜艳如金的真菌被确认为
(三湘都市报)
它长得像珊瑚、颜色似黄金,还“躲”在湖南八面山海拔千米的深林中。近日,湖南师范大学科研团队来到郴州桂东县,在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115米的森林中,采集到两份珊瑚状真菌标本。经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认,这朵外形似珊瑚、颜色鲜艳如金的真菌被确认为全球首次发现的新物种,并命名为“金色暗锁瑚菌”。相关研究已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期刊《Phytotaxa》上发表。
珊瑚?不,这是真菌!但你肯定没见过这样的“金灿灿”真菌。
这株“金色暗锁瑚菌”不仅名字高级,颜值也相当在线。它通体呈橙红色,带有淡红调,整体造型宛如山林间盛开的金色珊瑚,视觉冲击感极强。其菌柄单一或假簇生,与分枝颜色一致,基部生有白色菌丝。细节之处更是令人着迷:受伤不变色、分枝多歧、老化后颜色转为暗红褐,菌肉洁白、气味平淡,显微镜下可见“火山状刺突”的担孢子,科技感拉满。
“这个新种隶属于钉菇目、钉菇科,是暗锁瑚菌属下的一个重要补充。”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平介绍,这种真菌目前仅在八面山地区发现,属于典型的地方性特有物种。其鲜明的颜色特征使其在同属中显得独树一帜,也为我国暗锁瑚菌属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究不仅首次记录了“金色暗锁瑚菌”,还同时建立了中国暗锁瑚菌属分种检索表,为未来的系统分类研究与野外调查提供了科学工具。
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何能“孕育”这种罕见新物种?答案藏在它丰富的生态底色中。
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带的八面山,拥有超过4000公顷的原始次生林与完备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罗霄山系山地植被的代表性区域。这里不仅栖息着我国东缘最大面积的银杉群落,也是南方铁杉、穗花杉等珍稀植物的重要分布地带。根据现有调查数据,区内已知维管束植物多达2259种,野生脊椎动物240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植物共计61种,可谓“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我们未来将继续加强对暗锁瑚菌属及其它未被认知真菌的调查工作,结合分子数据与形态学分析,进一步填补我国真菌多样性研究的空白。”张平说。
本文来自【绿色湖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