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LG纷纷入局!智能显示器面世,会成电视行业新赛道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11:24 2

摘要:前段时间,红米G Pro 27U显示器正式发布。作为G Pro 27的「超大杯」版本,G Pro 27U改用了4K160Hz高刷新率面板,峰值亮度提升到了1600nits。更重要的是,G Pro 27U还是一款「双模显示器」,除了可以当电竞显示器用,还可以当「

前段时间,红米G Pro 27U显示器正式发布。作为G Pro 27的「超大杯」版本,G Pro 27U改用了4K160Hz高刷新率面板,峰值亮度提升到了1600nits。更重要的是,G Pro 27U还是一款「双模显示器」,除了可以当电竞显示器用,还可以当「电视」使用——显示器自带小米澎湃OS 2,可以不依靠外部输入源,直接播放小米影视VIP资源,还可以和米家全屋智能联动。

图片来源:小米

无独有偶,在红米G Pro 27U发布后不久,LG也发布了UltraGear OLED GX9s智能显示器,同样搭载电视操作系统webOS。

国内海外两大明星品牌近乎同时推出自带操作系统的显示器,不难看出这种「智能显示器」或将成为显示行业未来的新方向。只不过这种和电视「无限接近」的产品,和电视究竟有何区别?

尽管「大显示器」和「小电视」近几年越走越近,但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两者的差异其实非常清晰。

我们先说说最权威的结论:在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电视认证的产品类别为「0808:各种成像方式的彩色电视接收机、电视机顶盒」,而显示器的产品类别为「0903:与计算机连用的显示设备」。

图片来源:雷科技

从认证分类我们也不难看出,电视和显示器的核心区别,在于电视具备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能力。时至今日,国内电视都保留了RF数字同轴接口,绝大多数产品也拥有DTMB机内解码能力,搭配DTMB数字地面波天线就能直接免费收看电视直播。

而智能显示器不允许具备电视接收能力,更没有RF信号接口,可以脱离广电体系。用更好理解的话来说:因不属于广电体系的设备,原则上智能显示器不需要「套壳」GITV、极光云视听等电视服务商,上面的影视App能直接使用手机端的会员。

除了政策法规的限制,智能显示器的硬件配置也和智能电视大相径庭。

除了游戏玩家会给电视接游戏主机外,大多数用户都会只用电视内置的影视资源。即使是听音乐、刷视频或大屏健身的场景,用户也会优先选择电视系统内的App,而不是简单把手机投屏到电视上。

但智能显示器不一样:由于非智能显示器时代遗留下的用户习惯,相比于电视内置资源,用户更依赖外部输入源。以小雷自己为例,改用Mini LED显示器之前,小雷一直把48寸LG C1当成智能显示器来用。但由始至终我都没怎么用过其内置的webOS,即使看电影,用的也是电脑网页版或PS5里的客户端。

图片来源:小米

这种使用方式的差异带来了两者在硬件配置上的差异:显示器不需要对画面进行复杂的优化,只要控制好背光驱动、降低显示延迟就行;而电视对显示延迟几乎没有硬性要求,反而要用复杂的后期算法逐帧、逐像素优化画面。

从这个角度看,在不同模式的硬件需求中找到平衡点,也成了红米G Pro 27U这类「智能显示器」获得市场认可的前置条件。

当然,在如今的技术背景下,让「智能显示器」同时拥有电视的画质与电竞显示器的响应速度并不是天方夜谭:前段时间才推出的LG C5已经支持G-Syns、144Hz VRR、杜比视界、杜比全景声等技术。即使在4年前,创维也用双模方案在G90 OLED电竞显示器中实现了独立的酷开系统。

相比之下,智能电视的内容生态能否延续到智能显示器中,才是各大品牌必须探索的问题。

图片来源:小米

在智能电视时代,因电视牌照和大屏交互的门槛,电视自带的影视App(包括机内安装的App)成为了大多数用户的首选。但很显然,智能显示器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相比于小米影视VIP提供的影视资源,背靠整个互联网的电脑在资源丰富度方面遥遥领先,且Windows、macOS的键鼠操作也更适合27英寸这种小尺寸的屏幕。

相比之下,使用遥控器控制面前的智能显示器,似乎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情。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想,在当前这个移动互联网更占优势、年轻人「只用手机、不懂电脑」的时代,智能显示器这种基于电视、手机的操作逻辑,说不定更适合年轻用户。

从这个角度看,基于电视操作逻辑的智能显示器,其实更像是小屏娱乐(手机平板)和大屏娱乐(电视)之间的中间层,让用户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将小屏影音投射到大屏幕上。

图片来源:小米

以红米G Pro 27U为例,小米甚至给这款显示器加入了NFC手机投屏的功能,极大简化了手机用户的操作流程。在传统显示器市场失去新增长点的时候,这种类似「闺蜜机」的打法,说不定真能带着智能显示器打开新市场。

事实上,除了在显示器品类小有成就的小米外,各大电视品牌近几年都开始在显示器这个赛道发力,以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带来的新风口。比如雷鸟在2024年10月发布的雷鸟U9显示器,就满载雷鸟在电视领域积累的技术:4K165Hz的高分高刷面板搭配2304超高Mini LED背光分区,让雷鸟U9一举进入高端电竞显示器的第一梯队。

海信的海信大圣G9更是把万元电视同款的黑曜屏技术带到了电竞显示器中,刷新了电竞显示器的「画质天花板」。就连三星、索尼等传统电视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电竞显示器产品,过去那种显示器品牌与电视品牌的边界早已不复存在。

而在雷科技看来,这种电视品牌屏幕化的趋势,其实也是传统电视品牌「突围」的一次尝试。根据洛图科技年初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2024年全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的出货量为3596万台,同比2023年下降1.6%,刷新了自2010年来中国市场出货量新低。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对电视品牌来说,自己的生存空间正被手机、平板、闺蜜机等设备抢占;而「电视牌照」的制度又只能自己换来差评。在这种背景下,基于自己的技术积累,换个身份入局智能显示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突围手段:

硬件上,智能显示器可以沿用电视品牌的技术,刚刚提到的雷鸟、海信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生态上,挂靠显示设备品类,脱离广电体系也意味着智能电视品牌可以直接和视频平台合作,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丰富的视频资源。要知道电视会员和手机会员不通用一直是国内用户的痛点,如果能把握住这一机遇,电视品牌在智能显示器品类必将大有作为。

当然,电视品牌究竟能否把握住智能显示器这个风口,这个品类究竟是新品类还是「炒冷饭」,小雷也不敢把话说太死。但有一点小雷可以确定:只要别再让用户花两份钱买同一个会员,智能显示器就一定有存在的意义。

来源:雷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