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看到一季度除债基之外,其他资产类别均是有小幅上涨的,但债券基金一季度缩水了小5000亿,导致整体公募的非货规模下降。
昨天公募公布了一季报。
我们看到一季度除债基之外,其他资产类别均是有小幅上涨的,但债券基金一季度缩水了小5000亿,导致整体公募的非货规模下降。
一季度的债市回调,也是一次压力测试,如果未来债市收益率真的向上,会在资产端和负债端造成怎样的冲击,大家也算有个准备。
当然,债基之外,一季报公募还是有很多亮点值得聊的,下面我们会从主动基金、ETF、固收+三大类,展开说一说。
主动基金:行业型主动基金大放异彩
一季度主动基金要分两头看,老基金减亏、回本、赎回三步走;新基金,尤其是重仓机器人业绩大涨的偏股基,规模增长较为明显。
一季度,偏股混增长TOP10如下图——
最成功的自然还是鹏华和永赢,周一我也发小绿书提到了,《新的百亿主动基金已经出现》。
再说几个值得额外重视的点。
第一,范妍跳槽到富国之后,平稳开局,优秀基金经理的规模号召力其实还是在的,一季度,富国稳健增长的规模涨幅仅次于两只行业基排在了第三位,Respect。
第二,科技类高弹性的行业基还是容易上规模,除了前两只之外,景顺长城的农冰立、嘉实的王贵重,都是这波里比较出名的基金经理,嘉实科技创新混合是首批7只科创主题基中表现更突出的,规模也涨了不少。
而且从弹性上看,王贵重的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一季度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第三,永赢的主动基金集体表现亮眼,规模增长前十里占了三席,高楠的代表基永赢睿信、胡泽的永赢低碳环保智选均有上榜。
从整体看,永赢的主动权益规模在一季度增长了163亿元,在全市场排第一位。
一方面,聚焦行业主题型的永赢智选系列耕耘多年之后终于获得回报,另一方面在行业低谷期,永赢也在积极吸纳基金经理加盟,高楠是、李文宾亦如是。
金融其实也是一个周期行业,在行业低谷期的坚守,当然也比较重要。
而除了主动基金之外,永赢在ETF上也不乏亮点。
比如,黄金股ETF,这个黄金弹性的放大器,现在机构都比较看重ETF的首创和首批发行,尤其是行业类ETF,规模上或许比不过核心宽基ETF,但毕竟能做一些差异化,在结构行情时,投入产出比还是不一样的。
ETF:做清晰便捷、业绩犀利的产品首创
而关于指数基金,最近我也有几个观察。
第一,A500,目前因为大资金到底买不买的问题,A500的定位有点纠结。
同时,考虑到A500是去年的项目,也度过了重点运营的关键期,一季度A500规模增长有所参差,被赎回的比较多,规模增长最显著的是嘉实,A500指数ETF,涨了36亿。
第二,赛道ETF的亮点。
和主动基金的逻辑一样,伴随这轮科技主线行情,在C端最受欢迎的还是清晰便捷、高弹性高锐度的行业主题型产品工具。
截至2025/3/31,业绩维度的亮点是科创芯片ETF,近1年收益66.55%,参考银河证券的统计,在同类主题指数股票ETF基金排1/366;科创信息技术ETF近1年48.23%,同类12/366。
从份额变化看,科创芯片ETF近一年增长超百亿份,也可以说是业绩体验与规模共振的例子了。产品最新规模已超过241亿元,为全市场规模最大。
目前,嘉实在科创板行业主题基金的布局,可能是全市场更完备的。
全市场第一只科创机械ETF刚结束募集,看公告4月24日就要上市了。
从成分股构成来看,机械板块和机器人产业链高度重合,所以「科创机械」更接近「科创机器人」,如果叫这个名字,大家的理解应该会更清晰。
科创芯片ETF,也是芯片纯度较高,锐度较好,更能体现自主可控的赛道。
科创医药指数ETF,当前医药板块是大家口中的“三低板块”,几年毒打后估值低、情绪低、机构持仓低,但医药尤其是创新药赛道仍然是科技含量更高,颇有产业空间的方向之一。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今年以来股基榜单上,多只医药基金开始崛起,有追击替代先进制造方向之势。
虽然现在供给层面限制得比较死,但从需求的角度,医药毕竟是一个十几亿人需求的大赛道,未来肯定是要有几个巨头产生的。
参考资深投资老将的观点,未来买方投研最需要关注的赛道主要有两个——
人工智能和创新药。
而医疗保健板块又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
这两大赛道的新锐上市公司,基本都在科创板。比如科创生物指数,从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医疗器械(40.72%)、化学制药(36.36%)、生物制品(16.85%)等三个板块合计占比近94%,妥妥A股纯创新药械20cm稀缺标的。
当然,嘉实也是目前唯一有布局科创生物医药ETF场外联接产品的(联接A类 021060,联接C类021061),说明这个方向是真·左侧看好。期待这一高潜力的困境反转赛道。
第三,场外权益指数基金的持营情况。
在不考虑新发的情况下,场外卖得好的也是行业主题类基金,最明显的就是各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主题,多的也就不谈了。
固收:债基规模大降,重点关注固收+
一季度,由于众所周知的股债跷跷板以及,“择机”降准降息的叙事,去年四季度抢跑的债市有了一定的回吐。
所以各家债基的一季度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东财三级分类项下,短期纯债型+中长期纯债型+被动债券指数型基金的规模合计下降超过6300亿,应该是机构集中做了赎回。
固收+反而是亮点。
偏债混合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一季度规模增长1342亿,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比如华夏稳享增利,华李成的中欧丰利等等。
当然,我们也能再次看到永赢的身影。
永赢添添悦,是Q1偏债混合类规模增长最多的基金,同类里,永赢鑫欣的规模增长也超过了17亿,还有高楠参与合管的永赢稳健增强,表现也不错,算是主动、固收+双丰收了。
其实还没等季报出来的时候,就有不少朋友跟我聊到,说永赢最近的势头不错,从单纯的固收大厂脱颖而出,有往全面大厂发展的趋势。
而对不同产品线的运营,永赢做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概括——
第一,工具型产品保持风格特征不漂移。最有代表性的是永赢智选系列,目标就是敞口明确,能起到工具的效果就好。
第二,相对收益特征产品在发掘下阶段高夏普资产的同时也要提升止盈意识。也就是全市场选股的主动型基金,要考虑持有体验、要做好止盈,让大家买的舒心。
第四,绝对收益特征产品在严格执行公司内部回撤控制目标前提下,把握好赔率和胜率的关系,希望努力实现波动中上行的业绩曲线。这也是“泛固收”类产品的核心要求,让我们买了能比较踏实。
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定位,大家选基金之前,对不同的产品最好先要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就不会错配,面对涨跌也就更自洽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来源:韭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