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连”接产业路 “翘”开致富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12:17 2

摘要:仲春时节,连翘花开,走进太行山深处的石家庄市井陉县,层层叠叠的金色铺满山间、绵延天际。20多年间,井陉这个纯山区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让连翘成为大山里的“主角”。“连”接产业路,“翘”开致富门,一朵朵连翘的金色花瓣下掩映着荒山变“金山”的振兴密码。

刘灵娣(左)与崔永恩查看连翘长势。 黎炜杰 摄

盛开的连翘花。黎炜杰 摄

洞阳坡村漫山遍野种植的连翘。 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本报记者 吴苗苗 李佳琦 实习生 黎炜杰

仲春时节,连翘花开,走进太行山深处的石家庄市井陉县,层层叠叠的金色铺满山间、绵延天际。20多年间,井陉这个纯山区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让连翘成为大山里的“主角”。“连”接产业路,“翘”开致富门,一朵朵连翘的金色花瓣下掩映着荒山变“金山”的振兴密码。

千树万树摇钱树 金坡银坡洞阳坡

4月10日,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记者来到了海拔600多米的井陉县苍岩山镇洞阳坡村。进村的道路两旁郁郁葱葱,连翘花装点其中。

“连翘是每年最早开花的植物,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洞阳坡村仿佛‘淹没’在金色的海洋里,10700亩山地的连翘不仅致富一方百姓,还让昔日的荒山野岭,变为如今的国家森林公园。”井陉县洞阳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勃站在村口的观景台上,指着漫山遍野的连翘告诉记者,这里连翘种植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第一个把野生连翘进行人工生态栽培的示范基地。

时间回到2001年,当时石家庄市卫生局扶贫干部吕日新来到洞阳坡村,被百姓贫困的生活所震惊:村里地势陡峭,岩层裸露,农民无法种粮食,几乎没有收入,年轻人都离开村子外出打工,全村只有留守的80口人艰难度日。怎么才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学医出身的吕日新第一时间想到——种连翘。

连翘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性,在土层非常薄的山地也能成活,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连翘一年种植可多年收获。种连翘既能有生态效益又能有经济效益。

“我们小时候,村前村后的山坡上就长满了野生连翘,谁也不知道这是好东西。等到吕老师来到村里要带着我们种连翘,大家伙都不相信这东西能致富。”井陉县洞阳坡村村民牛彦明回忆。

面对质疑,吕日新顶住压力,四处筹集资金、争取项目,他在村委会的大喇叭里对村民喊出承诺:“今天我们种下千树万树摇钱树,明天就会收获金坡银坡洞阳坡。”随后4年的时间里,吕日新带领全村百姓栽种80万棵连翘,再加上已有的近20万棵野生连翘,洞阳坡村长起了“百万连翘大军”。昔日的荒山不断变绿,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然而,树种活了,乡亲们却没有收到期盼中的效益。最初几年,虽然万亩连翘在太行山上扎根“安家”,却出现了连翘只开花不结果、枝条交叉混乱、连翘药用成分含量低于《药典》标准等一连串的问题。

2005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经作所’)药用植物研究中心谢晓亮博士带领团队深入太行山区进行中药材调研,得知消息的吕日新辗转联系上谢晓亮。“种连翘和会种连翘是两回事,洞阳坡的发展需要你们专业的技术支持呀。”一见面,吕日新就握住谢晓亮的手感慨地说。

就这样,省农科院经作所在洞阳坡村建立了连翘生态示范基地,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攻克连翘生产发展三大难题,查明连翘自花不孕,需要长柱花和短柱花混合种植相互授粉提高坐果结实率;通过修剪培养成多主枝开放型树型解决通风透光、枝条交叉紊乱问题,提高产量;查明药用成分积累规律,明确最佳采收期,解决药用成分不符合《药典》标准问题,并研究建立了“三不一剪”连翘生态栽培技术。

“‘三不一剪’即不施肥、不浇水、不打药,只通过修剪来改善连翘的树形,提高连翘的产量和质量。”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温春秀介绍,通过科学的冬剪和夏剪技术,可有效提高连翘的结实率,使连翘的产量和质量提高30%以上。

“目前我们基地连翘亩产能达到200斤,一年能收获100余吨连翘,年收入达200多万元。每到采摘季基地需要二三百工人,本村村民不够就得把周边村的人都拉过来一起采摘连翘,日工资都在200元以上。”周勃介绍说,如今连翘树真正成了洞阳坡的“摇钱树”,一朵朵连翘花印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轨迹。

据了解,去年洞阳坡连翘基地与屠呦呦团队建立联系,谋划连翘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洞阳坡连翘将会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地。

基地1.0升级2.0 “翘”动产业振兴路

离开洞阳坡村,记者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了井陉县南陉乡的井陉翘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入口处是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连翘仓库,旁边立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太行山连翘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的标牌。

“如果说洞阳坡是我们连翘基地的1.0版,这个基地就是我们打造的2.0升级版,这里严格实施人工管理,实现生长周期全程监控,是全省连翘生产的标杆基地。”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经作所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主任刘灵娣边查看连翘的结果情况边对记者说。

井陉翘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合作社负责人马千海将撂荒的山地流转集中,开始种植连翘树。目前种植面积近万亩,进入结果期的连翘近5000亩。有了洞阳坡村连翘种植的经验,太行山连翘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成立之初就以高标准进行打造,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要求实施。

“我们通过与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合作,安装了‘连翘智能管护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安装喷灌设施。”马千海指着连翘基地监测设备说,科技赋能更让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机。

据介绍,连翘果中的连翘苷、连翘酯苷、挥发油的含量与果实的采摘时期有很大关系。为保证基地连翘果的品质,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在基地推广适时采收技术,特别是临近采摘期,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检测,确保达到《药典》标准才能采摘。

为了提高连翘的产量,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在连翘花期推广用蜜蜂授粉,提高坐果率。通过实验选择了耐低温的中华蜜蜂、壁蜂等蜜蜂种类来进行授粉,去年使用蜜蜂授粉的地块儿,连翘坐果率提高了48%。

“由于我们基地的连翘品质好,前几年就与以岭药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的连翘根本不愁卖。”马千海说。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目前我们集成建立了连翘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形成了太行山岗坡山地连翘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20多万亩,连翘生态种植经济效益达到2000-4000元/亩,成为‘不与农田抢地、不与虫草为敌、不惧山高坡陡、不负青山常绿’的生态产业。”刘灵娣说。

产业要发展,品种是关键。刘灵娣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要逐步对基地的连翘品种提档升级。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选育出了‘冀翘1号’‘冀翘2号’‘冀翘3号’‘冀翘4号’等系列新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质量好,通过基地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的推进,带动太行山区连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跨界融合 从“经济作物”到“文旅IP”

井陉县作为河北省首批中药材种植大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近年来,井陉把发展连翘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主导产业重点扶持、重点打造,成立连翘产业协会,推进道地药材认证,注册了“陉之有礼”商标,开发出了连翘茶、连翘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目前我们全县野生和种植的连翘面积达33.2万亩,形成了翘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藏龙山国家连翘公园3个集种植、观赏为一体的万亩连翘中药材园区。”井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崔永恩说,未来计划全县连翘种植达40万亩,井陉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连翘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连翘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连翘育苗基地。

日前,井陉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促进连翘产业发展的决定,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明确了该县连翘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培育扶持一批有实力的连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当地连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新亮点。

“春看连翘花,满目黄金岭。未来我们还要把连翘打造成‘美’的产业。让老百姓除了可以卖连翘挣钱,还能形成风景引客来。”崔永恩说,井陉县已举办数次连翘花节,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县里的农家乐、民宿也多了起来。

土特产的蝶变之路是政府、企业、农户、科研院所四方合力的生动实践。太行山上,漫山遍野的连翘将连绵起伏的山丘覆盖,满山金黄与太行山脉相互映衬,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链动三产富万家”,井陉连翘产业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连翘不仅是井陉人的“致富花”,更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