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唤醒土地潜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12:17 2

摘要:在冀南平原的沃土上,一位新时代农业企业家用十八载光阴书写着别样的奋斗篇章,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走出了一条融合创新与责任的特色发展道路。近日,《民营经济》导刊对三高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华进行了专访。

三高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华‌

在冀南平原的沃土上,一位新时代农业企业家用十八载光阴书写着别样的奋斗篇章,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走出了一条融合创新与责任的特色发展道路。近日,《民营经济》导刊对三高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华进行了专访。

扎根“三农”的赤子情怀

“农业强国的根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的血脉在农业创新。”谈及创业初心,陈少华的目光透着坚定。陈少华自2006年大学毕业便投身农业,亲历了传统耕作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带着改变现状的决心,他主导组建20支“科技轻骑兵”,走遍了威县397个行政村。通过3.2万份土壤样本检测,建立县域土壤数据库;研发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使化肥使用量降低30%,小麦亩产提高15%。在2023年邢台市“吨半粮”创建工程中,其团队指导的5万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1560斤,创造冀南平原新纪录。

累计捐赠教育基金500万元,惠及2300名学子;建设12个“乡村科技驿站”,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次,捐赠物资价值280万元……三高集团的公益账本硕果累累。最让陈少华自豪的是“产业造血”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带动1.8万农户,每个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在威县赵村镇打造的“金银花产业共同体”,使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这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共富机制,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社会责任是企业最好的护城河。”陈少华说,当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时,必须选择后者。2021年,化肥价格暴涨,他顶着成本压力签订3万吨保供协议,为农民节省支出2600万元。

科技创新照亮转型之路

谈到“农业企业如何突围”,陈少华向我们展示了手机里的智慧农业平台。这个累计投入3800万元的数字系统,集成了物联网、AI病虫害识别等功能,服务范围覆盖18万亩耕地。更令人瞩目的是其主导的“盐碱地改良3.0”项目,通过微生物菌剂+暗管排盐技术,使重度盐碱地亩产从不足300斤提升至800斤。该技术已在黄骅、曹妃甸等地推广12万亩,相关专利获2022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农业企业的产品关系着百姓餐桌安全,合规经营是底线更是生命线。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陈少华推行“三链追溯”模式:从种子培育、田间管理到加工储运全程数字化监控。2020年引入区块链技术后,消费者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查看137项质量参数。这种严苛标准赢得市场信赖,在邢台市市场监管局历年抽检中,产品合格率连续8年保持100%。

面向未来加快布局智慧农业

“未来三年将投入1.2亿元建设数字农业创新中心。”陈少华介绍,该中心将集成精准气象服务、智能农机调度等六大模块,目标实现“万亩农田一人管理”的智能化生产。与之配套的“农业大脑”系统,可通过卫星遥感实时监测作物长势,预测精度达90%以上。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该公司正构建“种植-加工-废弃物资源化”闭环。投资8000万元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即将投产,年可处理秸秆30万吨,发电2.1亿千瓦时。同时,与中科院合作的“农废制氢”技术中试取得突破,有望开辟新能源赛道。

该公司启动“品牌价值倍增计划”,开发功能型农产品系列,如富硒小麦、DHA鸡蛋等;打造“冀南农耕”文化IP,建设集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2023年签约盒马鲜生后,高端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40%。

“我每周至少两天待在田间地头,脚上沾的泥土是最好的市场调研。”陈少华分享的管理智慧质朴而深刻。他要求所有中层干部必须通过“百日蹲苗”考核:在基层岗位轮岗三个月,真正理解农民需求。这种“向下扎根”的理念,让企业始终保持着市场敏锐度。

面对农业转型,他提出“传承担当”:既要用无人机播种,也要保留老把式的耕作经验。在引进智能灌溉系统时,特别邀请20位老农参与调试,将传统“看天浇水”经验转化为算法参数,使系统节水效率提高18%。

夕阳下的试验田泛着金色波光,陈少华弯腰查看麦穗的身影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从青涩大学生到行业领军者,他始终保持着“新农人”的纯粹:用科技唤醒土地潜力,用责任浇灌乡村希望。当被问及人生追求时,他的答案简单而有力:“让每粒种子都有尊严地生长,让每位农民都更体面地收获。”这或许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生动注脚。(邢宣)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