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地回暖,茶香四溢。近期,龙门县地派镇的山茶种植基地迎来春茶采收季。日前,记者走进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古洞村,见证了茶农们忙碌而喜悦的采茶场景。
惠州日报讯 (记者黄宇翔)大地回暖,茶香四溢。近期,龙门县地派镇的山茶种植基地迎来春茶采收季。日前,记者走进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古洞村,见证了茶农们忙碌而喜悦的采茶场景。
在古洞村的山坡上,一垄垄茶树顺着山势生长,嫩绿的茶芽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茶园里,几名采茶工腰挎竹篓,穿梭在茶树间,手指翻飞,熟练地采摘鲜嫩茶芽。
据了解,古洞村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这些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出高品质茶叶,使得当地茶叶长期供不应求。“目前全村茶园面积1000多亩,预计采收春茶3000多斤。主要种植两个品种——本地盛产的可可茶和‘鸿雁’,可制成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类。”古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记祥介绍,今年气候适宜,茶树生长旺盛。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该村前期推行的科学管理与有机耕作模式,也为茶园丰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采茶工采摘鲜嫩茶芽。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在茶园的一角,记者遇到正在采茶的李大叔。他说,自从村里建起了茶叶加工厂,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们收入不稳定,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李大叔笑着说。
据了解,地派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地派镇茶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茶园面积已超1800亩,年产值达2880万元,解决了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此外,地派镇还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和生产线,推动“苗、种、产”全流程科学化、精细化、自主化。这些科技创新和特色资源开发举措,为地派镇的茶产业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地派镇举办采茶节、电商直播等活动,积极探索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项目孵化”合作模式,引进投资约2亿元的地派镇陈洞茶文旅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潘嘉圆”“羽丰山茶”等山茶品牌。通过规模化种植、科技赋能、品牌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等举措,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繁荣,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今日惠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