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对马铃薯、花生、甘薯等作物危害极大,轻则减产,重则绝收。面对这些“隐形杀手”,选对药剂和科学用药是关键!以下汇总当前主流防治产品及使用要点,供大家参考。
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对马铃薯、花生、甘薯等作物危害极大,轻则减产,重则绝收。面对这些“隐形杀手”,选对药剂和科学用药是关键!以下汇总当前主流防治产品及使用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主流药剂推荐及使用方法
1. 噻虫嗪(颗粒剂/种衣剂)
作用特点: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持效期长达90天,兼具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对蛴螬、金针虫等效果显著。
使用方法:
土壤处理:每亩用5%颗粒剂750~1000克+腐熟有机肥15~30公斤,播种前撒施。
拌种: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500~665毫升/100公斤种子拌种,防虫兼防根腐病。
优点:低毒、耐雨水冲刷,保护天敌;
缺点:长期使用可能产生抗药性。
2. 噻虫胺(颗粒剂/悬浮剂)
作用特点: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谱更广(地上地下害虫通杀),持效期达6~8个月,促根壮苗。
使用方法:
土壤处理:5%颗粒剂1~2公斤+有机肥撒施,或与毒死蜱复配(持效期延长)。
灌根:20%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淋根,快速杀灭韭蛆、根蛆。
优点:抗药性低、内吸性强,兼治蚜虫、蓟马;
缺点:强光下易分解,喷雾效果不稳定。
辛硫磷(乳油/颗粒剂)作用特点:传统有机磷类,速效性强,但毒性高、残留期长,逐渐被替代。
使用方法:
毒土撒施:75%乳油按1:2000比例拌细土,每亩20~25公斤撒施。
毒饵诱杀:50%乳油拌炒香饲料,傍晚撒田间诱杀地老虎。
优点:价格低、见效快;
缺点:污染土壤,对鸟类和人体有害,部分区域禁用。
4. 毒死蜱+噻虫胺复配(颗粒剂)
作用特点:广谱杀虫,持效期8个月,可杀灭蝼蛄、线虫等,增强抗逆性。
使用方法:每亩用15%毒死蜱颗粒剂1~2公斤+1%噻虫胺颗粒剂2公斤+有机肥混合撒施。
优点:杀虫彻底,促根系生长;
缺点:毒死蜱毒性较高,需谨慎使用。
5. 球孢白僵菌(生物制剂)
作用特点:真菌类杀虫剂,无污染,通过菌丝侵染害虫致死,适合绿色种植。
使用方法:
拌种:15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拌种,防效60天。
灌根:与阿维菌素复配,杀灭幼虫并减少农药残留。
优点:安全环保,不伤天敌;
缺点:需高温高湿环境(15~30℃),养蚕区禁用。
二、药剂选择与使用建议
1. 优先低毒长效药剂:推荐噻虫胺、噻虫嗪,替代高毒辛硫磷、毒死蜱,减少环境污染。
2. 轮换用药防抗性: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可交替使用新烟碱类与生物制剂。
3. 结合农艺措施:秸秆还田前彻底杀虫,播种前深耕晒土,降低虫卵基数。
4. 注意安全间隔期:尤其是采收前1个月停用化学药剂,确保农产品安全。
三、总结
地下害虫防治需“对症下药”:
速效杀虫:辛硫磷毒饵(非禁用区);
长效防控:噻虫胺土壤处理;
绿色种植:球孢白僵菌拌种+灌根。
农民朋友可根据作物类型、虫害程度及政策要求灵活选择,科学用药才能保产增收!
来源:老易实话说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