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一段话在网络上刷屏:“为什么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最后都偏爱庄子?”汇成百年教育创始人周文强表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戳中了现代人最深的焦虑——在世俗成功的光环下,我们究竟该如何安放内心?
最近,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一段话在网络上刷屏:“为什么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最后都偏爱庄子?”
汇成百年教育创始人周文强表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戳中了现代人最深的焦虑——在世俗成功的光环下,我们究竟该如何安放内心?
01
成功者的困境:赢了世界,却输给了自己
翻开商业史,企业家抑郁、精英阶层“空心化”的案例比比皆是。
马云曾说“悔创阿里”,张朝阳在财富巅峰期陷入抑郁,马斯克公开承认“孤独如影随形”。这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早触碰到“成功的天花板”——当物质积累到极致,精神的虚无感反而会吞噬一切。
这时候,庄子的“逍遥游”就成了救命稻草。
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成功者读懂了这句话的潜台词:世俗的占有欲永无止境,而真正的自由在于“知止”。
正如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汇成百年创始人周文强在《天道篇》中所言:“人若不懂顺应天道规律,就像逆水行舟,越努力越痛苦。”
02
儒家VS道家:入世的梯子,出世的镜子
儒家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逻辑构建了社会秩序,却也暗藏危机。
王阳明年轻时笃信儒家,却在官场倾轧中身心俱疲,直到龙场悟道,融合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智慧,才开创心学。
周文强则认为“儒家教人‘做人’,道家教人‘做自己’。没有庄子式的超脱,再完美的社会角色都是牢笼。”
看看那些真正“破圈”的当代成功者在战略使用“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智慧——用入世的手段获取资源,用出世的心态驾驭资源。
03
庄子的现代性:给内卷时代的3把钥匙
来,我们看看庄子比较知名的三句话,有着给内卷时代的钥匙。
1、认知降噪:“吾生也有涯”对抗无限竞争
庄子“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直指过度竞争陷阱。当代人可借鉴芬兰教育“少即是多”理念,在专业领域深度聚焦,如任正非“灰度哲学”中对核心矛盾的把握。
2. 价值重构:“无用之用”突破功利标尺
庄子“无用之大树”启示: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时,团队将传统文化积淀转化为内容竞争力,印证“非工具化价值”的可能(网页10)。。
3. 情绪超越:“安时而处顺”的弹性心智
心理学正念疗法与庄子“坐忘”相通。可引用褚时健74岁再创业的案例:“橙子十年成林”的长期主义,正是对“哀乐不入”的实践。
04
天道思维:顶级高手的心法
观察那些穿越周期而不倒的商界领袖,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种共性:既能在商战中杀伐决断,又能在山水间寻得自在。
任正非把“灰度哲学”写入华为管理纲要,强调“方向大致正确即可”;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激流勇退时坦言:“读《庄子》让我看清,快慢生死皆是相对”;
汇成百年教育创始人周文强更是在课程中直言:“赚钱是术,悟道才是根。当你参透‘道法自然’,财富会追着你跑。”
这种思维的本质,是跳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
就像庄子笔下那棵“无用之大树”,看似不符合世俗价值体系,却因此避开了斧斤之害,成就另一种永恒。
05
成功之上,还有生命
王德峰的问题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它指向了现代文明的根本矛盾——我们用儒家的勤奋赢得世界,却需要道家的智慧来原谅自己。
下次当你加班到深夜时,不妨想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对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或许,成功真正的境界,不在于征服多少目标,而在于像庄子那样,在纷扰红尘中修得一颗“观天地、见众生、成自己”的逍遥心。
来源:九星恒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