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玉堂蔷薇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魅力的花卉。中国特有物种,最早源于中国,经过长时间的培育与改良,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美丽形态。其特点是白色重瓣花朵,攀援灌木形态,常被用作月季嫁接的砧木或园林绿化植物。在中国的园艺历史中,蔷薇一直备受喜爱,其种植和观赏历史源
白玉堂蔷薇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魅力的花卉。中国特有物种,最早源于中国,经过长时间的培育与改良,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美丽形态。其特点是白色重瓣花朵,攀援灌木形态,常被用作月季嫁接的砧木或园林绿化植物。在中国的园艺历史中,蔷薇一直备受喜爱,其种植和观赏历史源远流长。
蔷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地质时期。根据化石记录,蔷薇科植物在白垩纪早期就已经出现,大约有一亿二千万年的历史。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蔷薇,是在六千万年以前从亚洲传播开去的,中国抚顺地区发现的蔷薇叶片化石属始新时期,比北美发现的渐新世化石早约1500万年,因此可以说蔷薇的故乡在亚洲,在中国。
据记载在夏朝之前就有栽培蔷薇的传说。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对蔷薇科植物的记载。到了汉代,蔷薇已经在皇家园林中种植,汉武帝时期上林苑中就有蔷薇栽培的记录。南北朝时期,蔷薇种植更为普遍,梁元帝萧绎在竹林堂种植了大量蔷薇。到了唐朝,蔷薇已成为一种广泛栽培的观赏花卉,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蔷薇的诗篇。宋朝时,蔷薇植物盛栽于洛阳、山东、两淮、苏州、扬州等地,品种渐多。明清时期,蔷薇品种更加丰富。
在欧洲,罗马人也很早就栽培蔷薇,并且在绘画、装饰、雕塑中以蔷薇为题材,还以蔷薇为原料提取香料。法国拿破仑一世的皇后约瑟芬爱蔷薇成癖,使得蔷薇在法国受到特别重视。
蔷薇衍生了许多花卉。月季与蔷薇同属蔷薇属,是蔷薇的衍生品种之一。月季的特点是花期长,花朵较大,颜色丰富,有“花中皇后”的美誉。玫瑰也是蔷薇属的植物,与蔷薇在形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玫瑰的花朵通常更加浓香,常被用于提取香料和制作花茶。而白玉堂蔷薇就是野蔷薇的一个变种,也属于蔷薇科蔷薇属。
白玉堂蔷薇的花朵洁白如玉,色泽纯净,花型繁复如殿堂(“堂”),品质高洁。在中国传统的花卉分类中,只要是纯白花瓣没有杂色的白蔷薇都被称为白玉堂。这种洁白的花色在众多花卉中显得格外突出,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也因此,常作庭院观赏植物,其名源于古典园林中“玉堂富贵”的造景传统,以白色花卉象征清雅境界。
白玉堂蔷薇的花瓣为重瓣,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径约2.02.5厘米。其花朵常7-10朵簇生,形成圆锥状花序,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外,白玉堂蔷薇的花朵还带有淡淡的芳香,增添了其观赏价值。
白玉堂蔷薇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它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扦插易生根,繁殖较为容易。这种强大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长,无论是庭院种植还是盆栽摆放都能展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
在中国文化中,白玉堂蔷薇常常被赋予美好的寓意,代表着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名字“白玉堂”也给人一种高雅、祥瑞的感觉,常被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的绿化和装饰,增添文化氛围。
白玉堂蔷薇是优质的园林绿化植物,可作花篱、花柱、花架等绿化观赏。其植株矮小,花繁叶茂,适合丛植或作为花篱使用。此外,白玉堂蔷薇还常被用作月季花嫁接的砧木。
“蔷薇几度花”,野蔷薇的恣意生长,花虽小长得却茂盛,香味也比粉蔷薇浓烈些,蜜蜂是懂花的,花丛间流连忘返,增添了一份生机。
来源:金鱼涂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