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辉:老虎全身是宝,却为何难逃灭顶之灾?| 海洋与湿地·思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13:11 2

摘要:海湿编者按本文是我国资深兽类学家、徐龙辉(1936.6—)研究员在1996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老虎探秘》著作中的作者前言。这是一篇科普佳作,从文化传说到生物学特征、从自然分布到人虎冲突,展现了老虎作为“百兽之王”的真正风采,也深刻地揭示了它濒临灭绝的根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徐龙辉(兽类学家)

海湿

本文是我国资深兽类学家、徐龙辉(1936.6—)研究员在1996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老虎探秘》著作中的作者前言。这是一篇科普佳作,从文化传说到生物学特征、从自然分布到人虎冲突,展现了老虎作为“百兽之王”的真正风采,也深刻地揭示了它濒临灭绝的根本原因。让人在敬畏之余,也不禁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成文于近30年以前,如今再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然是一篇不容错过的兼具知识性与启发性的作品。(编者按:Linda Wong)


图片来源:徐龙辉 马逸清. (1996). 绿野寻踪--老虎的故事. 中国林业出版社.

本文约3300字,阅读约6分钟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徐龙辉:虎岛行

华南虎。(图源:J. Patrick Fischer;CC BY-SA 3.0)

关于老虎

在我国,从古到今,最受人敬畏和推崇的动物莫过于龙和虎。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物,谁也没有真正见过;虎却是活生生的现生动物,不但山林里有,世界上比较像样的动物园里都有虎。虎是动物园的灵魂,没有虎的动物园就像没有灵魂一样,使人感到空洞无物,毫无生气。


人们把狮子称作百兽之王,但真的狮子与虎较量起来,“鹿死谁手”还很难说。我国不产狮子,所以“百兽之王”这顶“桂冠”就非虎莫属了。


虎是食肉目猫科动物,其形象似猫,甚至牙齿和爪都和猫几乎一样,所以俗话有“照猫画虎”之说;但虎的体重比猫大几十倍以至近百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虎是东北虎。


据记载,最长的东北虎长达4.116米,最大体重为384千克;一般雄虎重约200千克,雌虎体重约130千克。至于华南虎,据可查的数据为:体型最长的为2.90米,体重最大的为200千克。与虎比较近亲的种是豹,所以群众有“三虎必有一豹”的说法,意思是说:虎生三子,其中必有一个是豹。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虎和豹是属不同种类的动物,虎只能生虎,豹只能生豹,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

图片来源:徐龙辉 马逸清. (1996). 绿野寻踪--老虎的故事. 中国林业出版社.

虎的名字不少,常在动物园展出的老虎就有华南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等等。古书多称为“大虫”,以后又有“黄斑虎”、“吊睛白额虎”、“王虎”等称呼。前者是动物分类学家根据不同地区老虎的差异而订出的学名,后者是群众根据老虎的某些特征而定的称呼。因此,不少人以为老虎有很多种,实际上都是同一种动物。


世界上的老虎只有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各地区。由于各个地区相距甚远,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别很大,故不同地区产的虎,在体形和毛色方面都有些差异。如华南虎产在中国的南方各省,由于气候炎热,比起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产的东北虎,体形就较小,体毛颜色也较深。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广西南部的老虎,体毛较短,毛的底色较深,条纹较密,且短而狭窄,并向腹下伸延,几乎环绕腹部。这种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又划分为种下一级,称为亚种。因此,虎的亚种较多,有文献记载的就有十多个亚种。

图片来源:徐龙辉 马逸清. (1996). 绿野寻踪--老虎的故事. 中国林业出版社.

历史上,虎在我国的分布相当普遍,除台湾省和海南岛外,各省都有分布,数量也不少。在著名的“北京猿人”发掘地——北京郊区周口店,就曾发现有老虎的骨骼。据历史记载,在山东等省也盛产虎。仅我国就有六个虎的亚种,亚种之多居世界首位。但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大,农牧区的开垦,森林的砍伐等导致各种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使虎的食源缺乏,虎的分布区域逐渐缩小,一些亚种已经绝迹,残存的仅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东南亚虎,数量也极稀少,濒临灭绝。

图片来源:徐龙辉 马逸清. (1996). 绿野寻踪--老虎的故事. 中国林业出版社.

虎,以它魁梧的体魄,斑驳的皮毛花纹,闪烁着凶光的一对大而圆的眼睛而大显神威;老虎以它上下颌各长一对像利剑那样长而锋利的犬齿,四肢五指各有一把似铁钩坚利的爪而英气倍增,俨如一位佩剑的将军;狂怒时发出雷鸣般的声声虎吼,就像古代将士出战前的擂鼓鸣金;体毛倒竖使体形猛然增大,接着是摇动铁棍般有力的长尾,张牙舞爪,纵跃奔跳,真是“虎虎生风”,威镇百兽。即使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极少有敢与老虎单独抗衡者。笔者有位朋友的叔父,某日提枪上山狩猎,在深山忽然与一头猛虎相遇,大骇,但仍举枪将猛虎击毙,人却受惊而精神分裂,成为疯子,不久即逝。野生动物听到虎吼,闻到虎骚,即全身发抖,争相逃命,可见虎的凛凛威风,真是惊天动地!


老虎捕食各种野生动物,尤其喜欢捕杀有蹄类食草动物,像鹿类、羚羊类、麂类和野猪等。据调查分析,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主要捕食野猪,占捕食各种动物总量的56%以上。其次是鹿类,偶尔也捕食豪猪和各种大的野禽。甚至攻击大型食肉动物,如熊、金钱豹和狼等一类猛兽,饥饿时还捡食昆虫(蝗虫、蝼蛄等)。总之,所有野生动物都是它的食物来源。


老虎制服百兽,靠的是锐利无比的爪、牙和强大的力气。爪的功用是抓和撕裂,牙用于切割。根据猎物的强弱而灵活使用,对体弱者,虎只需猛击一掌,即可把对方的头颅击碎或颈椎打断;有时,用前肢按住猎物的头,用爪撕裂喉部,拉断喉管;或用两掌抓住猎物的头,猛力扭断其颈椎。对付强大的对手(如野猎、野牛和熊等),虎除用爪外,还用牙咬,虎牙多落在猎物的喉和颈椎等要害部位,上下颌四枚强大的犬齿,好比四把匕首上下交合刺入猎物喉部,把食道、气管和颈动脉全部切断;或刺入颈部,咬断颈椎,使对方立即瘫倒在地。


但是,虎对大公象或成年野牛等大型强悍的野兽虽不惧怕,却不敢轻易招惹,因为这些体重以吨计的猛兽具有充分打败老虎的体力和武器。然而离群的幼象和小野牛,却常常受老虎偷袭,成为虎大王的盘中餐。在印度,老虎袭击大象和野牛的事也偶有发生,虎对这类强大的对手,只能采取奇袭的方式,乘对方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窜跃上猎物的背部,猛咬其喉颈。此计不成,则从后面扑去,抱住一条后腿,咬断其关节,迫其无法逃脱,以此消耗对方的体力,使其失去战斗力,然后再设法置猎物以死地。由此可见,老虎这顶“百兽之王”的桂冠,并不单靠力气和锐利的爪牙,还靠它的勇猛和机智。


虎全身是宝,虎皮是最珍贵的皮毛,过去被人当作至尊至威的饰物。坐上虎皮交椅就表明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虎骨、虎筋、虎鞭……都属贵重药材,甚至虎屎、虎尿也可以入药。过去偷越国境的人,为避免警犬(狼狗)的追击,也千方百计到动物园里盗窃老虎的屎尿带上,因为警犬一闻到老虎的屎尿气味就畏缩不前,不敢跟踪。

图片来源:徐龙辉 马逸清. (1996). 绿野寻踪--老虎的故事. 中国林业出版社.

老虎种群在各地趋向灭绝,这并不是因为它不适应环境,它不像大熊猫那样因消化系统的特殊化而只适应于吃食竹类。老虎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都非常广泛和丰富,生殖能力也较强,绝不是注定要灭亡的动物。


老虎的濒临灭绝完全是由于它自身价值的高贵、性格的高傲和人类的野蛮猄夺所致。俗语有说“一代人得虎,三代人受用”。价值高贵招来杀手,性格高傲使它不设法躲避杀手,即使它身陷重围,仍不失“虎大王”的风度,在林中大摇大摆地行动,常常给猎人以充分瞄准射击的机会。印度人骑象射虎,就是掌握了老虎高傲的性格,持枪骑象到有虎藏匿的地方搜索。如若老虎见人骑象前来即飞奔逃去,大胖象是绝不可能追赶上的。可是,老虎目中无象,更不惧怕人,不但不逃走,反而与象对抗,大发虎威,甚至扑向大象,便给猎人以充分射击的机会。


世界上的猎虎热潮始于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首先掀起猎虎热的地方是印度,然后从印度波及到缅甸、马来亚及南洋各地,跟着就有各种猎虎经验介绍和专著相应问世,猎虎很快成为王公贵族消遣的运动。印度王公贵族之间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气,谁要是没有几个猎虎记录,谁就算不上“男子汉大丈夫”。引得欧美各国的贵族也纷纷远道前往印度骑象猎虎,似乎谁要是没有参加过猎

虎,就算不上一个“大狩猎家”。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和财势,曾亲手猎杀过159头孟加拉虎。


这是老虎的悲剧,也是我们人类的悲剧!老虎这一稀有珍贵的物种很快就濒临灭绝,我们必须大力保护老虎。现在我国已把老虎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中国虎有救了么。

“关于徐龙辉”

徐龙辉(1936.6—)研究员,动物学家,资深科普作家。曾担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野生动物》编委。长期从事华南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参与编写中国动物志(兽类)研究工作,协助海南岛当地政府划定霸王岺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大田海南坡鹿保护区陵水南湾半岛弥猴保护区,使这三种珍稀动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并为海南岛的坡鹿正名。《华南虎的数量与分布调查》一文对广东的华南虎保护区的划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出席安徽合肥举行的“首次中日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并提交会议论文,主笔出版专著《海南岛的鸟兽》、《广东山区经济动物》、编写《广东野生动物彩色图谱》。参与写作(论文)出版的书籍有十多本。著有“老虎探袐”、“野生动物考察记”、“猎人日记”、“小虎历险记”和“老虎的故事”科普书籍并获多项奖励。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 | 徐龙辉教授

总编 | Linda Wong

编辑 | Yanjun

排版 | 绿叶

徐龙辉:虎岛行

人类要保护老虎?“世界老虎日”的辩论 | 苏格拉底的生物多样性会客厅(二)

虎啸山林,孟加拉虎重返尼泊尔 | 7月29日迎世界老虎日

轻易放倒一头美洲虎!身怀“毒液黄金”的它,为何濒临灭绝?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