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对华服软,莫迪尴尬了:前脚刚对中国钢铁加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3 15:09 3

摘要:就在同一天的早些时候,印度政府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而这个决定,是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期间作出的。莫迪亲自接见了来访的万斯,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印度在向美国释放对华强硬的信号。

特朗普站在记者面前,说:“对中国的关税不可能真的达到145%。”

这句话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只是因为特朗普身份特殊,更因为这番话的时机实在“巧妙”。

就在同一天的早些时候,印度政府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而这个决定,是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期间作出的。莫迪亲自接见了来访的万斯,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印度在向美国释放对华强硬的信号。

然而,这份“投名状”还没来得及生效,特朗普就突然下调了调门。莫迪的举动瞬间变得突兀而尴尬。

在国际外交中,时间点决定话语权。而这一次,莫迪显然没踩准节奏。

实际上,仔细分析美国当下的国内形势,就能看出特朗普为何“拐弯”了。

自2024年年中以来,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中产阶层对生活成本上升抱怨连连,中小企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频频叫苦。对外贸易受阻,让美国农产品滞销,制造业也难以重拾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若继续维持高额对华关税,不仅无法改善经济状况,反而会进一步推高企业成本,引发民众不满。

特朗普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敌对冲突,以便腾出手应对其他挑战,比如美欧贸易争端、美墨边境问题等。

在这背后,美国财政部的态度同样值得注意。财长贝森特在同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对中国征收145%的关税不会持续。”这说明白宫内部已达成共识,对华政策需要调整。

而印度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从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但考虑到时机和背景,国际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莫迪政府在向美国示好,希望在中美对抗的缝隙中,为印度争取更多战略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斯访问期间,还被媒体曝光:印度国内有航空公司正在考虑购买被中国拒收的美国波音客机。

这些动作被外界普遍解读为“配合美国”,甚至是“接盘中国拒绝的订单”,以此拉近与华盛顿的距离。

但问题在于,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远比表面复杂。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尤其在高科技制造、新能源设备、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印度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外界认知。

以钢铁为例,中国出口至印度的高强度钢材广泛用于汽车制造、桥梁工程与高铁项目。

一位印度工程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坦言:“我们很多重点项目都在用中国钢材,突然加税,损失的还是我们自己。”此外,中国还是印度在太阳能电池板、电子元器件、原料药等多个产业链上的关键供应国。贸然动手,只会导致成本上涨,项目延误。

莫迪此举在国际博弈中显得“操之过急”,他希望借助“对华强硬”换取美国更多支持,或是在金砖机制中凸显自身独立姿态,但这种策略前提是美国持续对华施压。

一旦美国自己转向,印度的战略立场就会陷入尴尬。

更何况,在莫迪宣布对中国钢铁加税后,印度国内智库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和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均发表批评文章,质疑此举是否经过充分风险评估。

有评论指出,印度政府近年过于依赖“对外强硬”来增强国内政治支持,尤其在经济表现不佳、就业压力突出的背景下,外交成为内部问题的“替代品”。

但外交不是表演,也不是斗气。

特别是当国际形势快速变化时,一步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越南总理范明政

泰国政府宣布推迟与美国就关税问题的谈判。越南总理范明政则公开表态:与美国的合作不会影响与其他市场的平衡。日本更是明确保持与中国的沟通渠道,避免正面摩擦。

这些国家都在做同一件事:观望局势,不轻易表态。用一句大白话讲,大家都懂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莫迪这次的失误,不只是因为“得罪中国”,更关键在于——没沉住气。

本可以再等等,只要特朗普的态度先亮出来,印度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被动。

结果现在倒好,话刚放出去,局势就翻转。想收,又难收得住。

这场“表态风波”,不至于让印中关系完全破裂,但无疑让印度在亚太博弈中丢了阵脚。

而特朗普这边,既表达了对中国的让步,又没有彻底否定强硬姿态。

这一场外交交锋,留给莫迪的,不止是尴尬,还有警醒。

来源:小萱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