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深挖特色产业潜力推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奏响十一万亩茶园“采摘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16:28 3

摘要:一年好茶始于春。眼下,丰顺县11万亩茶园进入春茶采摘旺季,漫山遍野的茶树随着山势起伏,吐出丝丝新绿,处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各地茶农、茶企抢抓农时采摘春茶,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

一年好茶始于春。眼下,丰顺县11万亩茶园进入春茶采摘旺季,漫山遍野的茶树随着山势起伏,吐出丝丝新绿,处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各地茶农、茶企抢抓农时采摘春茶,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

龙岗镇江坑村龙丰生态农业基地让荒山野岭变成“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丰顺县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将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勠力同心谋发展,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条,多渠道拓宽产品销路,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持续推进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在茶叶结构“品”优、装备“智”优、业态“树”优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走出了以“新”赋能、提质增效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茶香四溢

沿着盘山公路逶迤而上,烟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丰顺县龙岗镇江坑村连片的茶林若隐若现,行走其中犹如置身一片绿色的海洋。

茶农们三五成群,腰挎竹篮,灵巧地穿梭在层层叠翠的茶垄间,手指翻飞,一提一掐便摘下一片嫩芽。翠绿的茶园、茶农忙碌的身影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动的春茶采收图。

走进茶叶示范基地的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制茶师傅们分工明确,对鲜叶进行摊晾、杀青、揉捻、塑型,嫩绿的芽头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颗颗鲜香的茶叶。

“以前这里山高坡陡、杂草丛生,多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种植生态绿色茶等,昔日荒山变成‘金山银山’。”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公司总经理朱勇腾介绍,生态茶园占地1300亩,每个区域都安装有沼液滴灌系统,还聘请省市茶叶专家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

“生态茶场年产优质茶青9万斤,年产值可达900多万元。”朱勇腾说,凭着独特的品质,高山生态茶成为当地引以为豪的茶叶品牌。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开辟销售市场,在县城设立直销点、代销点、开展电子商务等,推动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累计长期吸纳80至100名村民就业,培训农户300多人次,带动农户500多户。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茶叶种植、精深加工、茶文化体验、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五彩生态体验茶园,让漫山茶树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推动丰顺高山茶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生态增值

村民增收

春风十里茶飘香,又是一年采茶忙。近日,丰顺县留隍镇大坪村百亩茶园迎来春茶开采季,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从山顶俯视,宛如大地“指纹”。身处其间,鼻息间充盈着淡淡茶香,沁人心脾。

早在20年前,外出乡亲翁建民便怀揣对家乡茶产业的热爱,回乡开山种茶,成立大坪顺兴源茅丰顶合作社,将一片500余亩的荒山打造成标准化生态茶园,建成1200平方米现代化生产车间,年加工干茶超8000斤,并注册“茅丰”商标,解决周边100多人就业,带动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成为茶产业的亮丽名片。

在顺兴源茶园,村民翁大姐弓着腰,指尖在茶垄间轻快跳跃,芽叶的嫩尖转眼落入竹篓。“采茶一天能挣150元,还在家门口工作,特别好。”她擦了擦汗,笑得朴实。

在大坪顺兴源茅丰顶合作社基地,数十名像翁大姐一样的村民正忙碌着。与此同时,在该合作社茶叶加工厂,现代化的制茶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着将新鲜采摘的茶青进行摊晾、杀青、揉捻、烘干。

为确保茶叶的新鲜度,茶农们争分夺秒,把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立即送往制茶车间。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原本嫩绿的茶叶逐渐成条索卷曲状,香气也愈发馥郁幽长。合作社采用“基地+农户+网络销售”的经营模式,凭借优异的品质,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的功能优势,让茶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接下来,大坪村计划打造“茶研学基地”,种植樱花,让游客春赏樱、夏避暑、秋制茶、冬品茗,一年四季皆可体验生态之美。同时建设茶博馆,联合周边村镇形成“茶樱产业带”,深化“茶文旅+康养”模式,提升茶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乡亲共享绿色红利。

提升品质

擦亮招牌

清明前后,在丰顺县潭江镇凤坪畲族村高山上,高山茶开始抽出新绿,村民蓝日景进山采摘这些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金叶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蓝日景坚持以生态为理念,致力于种植高品质的茶叶。

凤坪畲族村气候湿润,多年乔木落叶的腐积,使得土壤肥沃深厚,富含丰富的有机物质,为种植高品质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些茶叶不仅成为外出游子留住乡愁的佳品,更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蓝日景介绍,采摘时,特别讲究技巧,要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向上提,并且仅采摘茶树枝条最顶部的嫩芽,也就是所谓的“一芽两叶”。蓝日景边演示边介绍,如果出现破损或不完整的情况,就可能影响到茶汤的品质,使得冲泡出的茶汤在口感、香气或色泽等方面大打折扣。

“今年预计春茶产量较往年增长10%,茶叶品质也因雨后气候条件优越而显著提升。”蓝日景说,靠着这些“金叶子”,高山茶也逐渐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

蓝日景始终坚持生态理念,致力于种植高品质的茶叶。如今,他种出的茶叶原料品质好,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以及硒的含量高,制作出的成品茶外形紧直光滑,色泽翠绿,香鲜味醇,回甘绵长,经久耐泡。

好酒不怕巷子深,好茶制出来自然也不愁销路。“今年茶叶丰产,开园以来,许多茶友慕名前来,就为品尝刚制作出炉的新茶。”蓝日景表示。

有机种植

融合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只见一座现代化茶园铺展在眼前,黛绿的青山雾霭环绕,翠绿的茶垄绵延起伏,齐腰深的茶树苍翠欲滴,采茶工人背着茶篓在园中穿梭,熟练采摘鲜嫩的茶叶。

“今年因为气候原因,马山的春茶从4月3日开采,预计5月上旬就能完成采摘。”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茜告诉记者,自2023年以来,公司对茶园进行松土、平整等有机管护,虽然今年遭遇干旱气候,茶叶产量有所减少,但是茶叶的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乡村振兴茶产业改革区域样板。

多年来,该公司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不断探索村企共同富裕新机制,坚持“二产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工作思路,整合利用好产业优势、茶叶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资源,综合分析谋出路、创新模式助发展、建立机制促效能,完善茶园基地的基础设施,推行有机化种植管理和新媒体营销传播方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茶产业改革区域样板。

“气候环境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良好的种植环境,加上我们采用的生态种植管理技术,丰富了茶园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病虫害自然调控能力,茶叶质量也稳步提升。”梁茜表示,公司在传承“客家炒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改良制作工艺,研发了清香型客家炒绿,大受消费者欢迎。

同样,在位于丰顺县潘田镇新南村的丰顺县新南腾飞农林专业合作社茶园基地,放眼望去,茶林泛起绿油油的波涛,茶农穿梭其间采摘春茶,一派繁忙景象。

合作社以发展生态绿色茶为产业核心,在采茶、制茶等环节大力推进茶叶产业深度加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今后将深挖茶叶文化内涵,探索茶旅融合发展道路,促进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把茶产业打造成为强农富农的富民产业。”丰顺县新南腾飞农林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罗志云说。

2024年,丰顺县茶园面积11万亩,干毛茶产量6483吨,产值14.2851亿元,带动农户约3.6万户,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丰顺县以实施茶叶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以生态茶园体系为基础,以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各类产业新技术为良方,强化清洁化加工体系,结合乡村旅游、休闲康养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塑造“丰顺高山茶”公共品牌,使茶叶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着力打造广东省茶旅融合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示范区。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