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子元器件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涵盖了从立项到报废回收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本文从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电子元器件友商在不同阶段的入局方式和市场位置,供大家参考。
在电子元器件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涵盖了从立项到报废回收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本文从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电子元器件友商在不同阶段的入局方式和市场位置,供大家参考。
我们做电子元器件的,我想应该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要有所了解,对于我们做电商应该是有好处的,从立项开始到报废回收,这其中设计的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服务,在做这些生意,大家都是聪明人,都在想法设法的能在其中插一只脚,实现自己的企业价值。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电子产品生命期的各环节内,友商们是怎么入局的、目前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位置。
立项是我们电子产品生命的起始点,可能是做好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也可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我们就说要做一个项目,于是各种创意想法就开始,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的人想法也总是有限的,多跟别人交流,多看看别人的一些想法也总是不错的。于是拥有庞大数量工程师群体的电子发烧友就成了十分受欢迎的一个地方。所以有着百万计的电子发烧友如果能转化成购买能力,那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场面?华秋商城自然也很清楚,所以在这里入局也十分合理,只是结果如果我们先不谈论。
有了创意之后就要落实到一些细节上,比如核心器件的选型。那这就需要查询这些核心器件的产品参数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findchips、芯查查这样的优秀企业在为这个环节服务,他们方便了许许多多的工程师,对于许多工程师而言,可以十分快速方便的得到了产品规格书,这比他们去找原厂要省事得多,而且不会给人问这个什么项目、预计多大的量、什么时候开始量产,大多数时候这些工程师更希望安安静静地做个项目。
额外提一下传统的代理商十分希望能在客户的这个阶段就介入到客户的项目里面,特别是做处理器的。有些客户不具备自己的开发设计能力,那就只能把要求给到代理商,让他们来帮助完成这个工作,这样一来这个项目就基本把握住了。
接上面所说的,创意设计完成后就是要进行原理图设计了,还有后面的layout、打板、测试等等,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相应的硬件、软件测试人员,因为这些都是要成本的,而且要想做得好还得有时间成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一种为客户做方案设计的企业应运而生,你只需要把你的创意想法告诉它,就能帮你把事情都做了,而且可能比你考虑的东西还要多一些,只需要花钱就可以实现,就如世强这样的公司。他们也有自己电子元器件商城,至于做得如何这里不再过多的描述,只是想说明我之前对的那个观点,在每个环节上都有企业在做服务,我们把这些经典的企业做一些描点定位出来,最后再来看看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
不管是设计公司还是终端企业,都还是要对想法进行落地的不是,都还是需要做原理图设计的,原理图设计这个就很明显了,就是工程师承接了创意之后,需要根据要求设计原理图、画PCB图,我当时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用的还是protel99、AD,经常会遇到版权的问题,所以会经常去下载绿色版本来用,对于正规的企业来说购买正版还是有必要的,只是这里又要花一笔钱了,对于国内公司而言这似乎不太能接受,所以我们看到了嘉立创EDA的出世,完全免费而且是在线的,不用下载安装就可以用。在这个环节上帮助广大工程师解决很一个很大的难题,特别对学生而言,省钱省事帮助极大。
输出BOM之后就是要进行元器采购了,对于大部分采购而言,一个BOM里面有时候上百的型号要给供应商下单都需要花不少的时间,最希望的就是有人能够帮忙把所有的元器件都搞定,省时省事。
所以有需求就有人服务,我理解的具有比较强“BOM配单”标签的是硬之城,当然这家公司我没有接触太多,如果有说错了也请别见怪。但是这个BOM配单的蛋糕很大呀,必然会有许多人在抢着站位。华强北原本就有很多专门做这个服务的企业,这是一个很讲究配单能力的服务,如果没有大量的供应商在背后支出也是很难做的下去的,毕竟配单的配齐率是一个很难提升的指标。
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玩电商的就没有做这个业务,实际上是很多公司都是有这个业务,而且都在往这一块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个蛋糕真的很大难点就是刚才我说的配齐率,因为工程师编辑BOM的习惯有很大的区别,有些人会把型号、封装等都写出来,有些人就随意很多,只写一些参数,如果是经验丰富的人还好,能去帮忙把型号补全。但是人工的效率太低了,需要做成算法自动取识别,这是很有难度的。
BOM确立的同时一般也就需要进行PCB打板了,这个事情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是自己手搓的(当然没搓过几块),没觉得打板的难处,后来经历了一些项目才知道原来打板没有1个星期根本落实不下来。不是因为这个难做,而是别人要忙着生产大批量的,哪有时间给你安排样品板。而且还有开机费这个说法,开机200块少不了。后来嘉立创开启了PCB打板的电商化,把价格和时间都大大的节省了下来,对于许多人来说嘉立创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公司,而且你说立创商城的时候,很多人会说:“哦,知道呀,嘉立创嘛”。又一个环节有友商占了位,我们继续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说下去。
上面介绍了BOM配单,这个是要在电路设计软件上导出来的,再由采购人员发给供应商或者自己去配齐,但是对于嘉立创EDA和立创商城而言,这个动作被省略了一部分。使用嘉立创EDA的工程师可以直接把BOM导入立创商城,实现小批量的匹配购买,同时也可以直接链接到嘉立创进行打板和贴片,最后回来自己进行调试和修改,这才是妥妥的一站式服务。这在前面也介绍过立创的使命愿景了,他们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立创商城“样品购买”的这边标签也明显,当然人家也不只是做样品购买服务,量产的供应能力也没有问题,只是这个标签被人贴得太紧了。
试产就已经到来了一个项目进行的中段了吧,姑且这样给它安上这个时间标签,这是所有电商都想要争取被贴上标签的环节。试产的量也有多有少,而且紧跟这个之后就是量产,能在这个时候拿到客户的订单,后续大批量的订单也很有机会。这里其实本来不应该被谁贴上标签的,只是按照我的这个逻辑和规律,我还是给它补上就补靠前的两位同学吧,他们现在也是公认的的TOP2,而且第三现在还看不到有谁冒尖。
只是在这个环节很多电商的前期订单就被线下的代理或者原厂抢去了,在服务客户服务上,这些公司一般都要比电商的要好一些。而且货源也基本不在电商的手上,毕竟每转手一次价格就会涨一些,作为客户而言当然不喜欢高价购买。
量产环节呢,其实不想说太多,就姑且给一家定了一个标签,毕竟同行里面也大多是这样人为的。云汉在这一块上走得还是比较远的,而且它也是最早走互联网电商的企业之一,有足够浑厚的积累。
量产的订单往往只有少数真正被电商获取,特别是一些稍有规模的终端,他们的量产订单基本还是会走到代理或者原厂那里。有些国内的原厂在这个方面的管控又不是那么的严格,他们亲自下场去抢这些订单的话,其他人基本也没什么机会了。
即便是原厂没有直接参与下来,最终订单还是下到了原厂手上,只是这些原厂是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的,也不知道他们从属于哪个行业,其实对于原厂而言这个把控是不明朗的,如果有很多这样的订单,可能会导致自己对行业方向把控出错。
虽然是已经量产的项目,但是我们也能常常看到一些项目还是会更改一些细节,作为出到不同国家地区的产品,或者重要器件缺货等原因就需要对这些器件进行替换。元器件替换的这环节目前也同样有一些优秀的电商企业走在前头,比如半岛小芯,比如芯查查。当然在这里引出替换这个话题也不是说只在这个时候才会有替换,在疫情的时候就因为芯片短缺引起了大量的国产替代事件,这让国产替代这个事情被大家快速的提上日程,也让这两家公司能够快速的被人所知。
维修和回收环节,这里我不做更多的描述,主要是对这个环节的市场也不清楚,不乱说话。
介绍完了电子产品的生命流程以及各个环节上的一些优秀企业,我们在回顾一下,试图总结出一些东西。
第一,在生命周期内,每个环节都是可以去入局的,也是可以做好的。原因之前也说过过了,只有有需求就有生意。TO C的电商已经把市场教育得很好了,很多行业以及行业内的各个环节都是有机会去做成电商的。我本人还是比较看好电商的,虽然还是有很多挑战,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互联网的万物互联的属性。
第二,从生命周期的环节来看,有些企业也做的不错的,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能够完成客户转化,这其中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就是不能距离交易环节太远,或者说距离交易环节越近越有益。毕竟客户每经历一个环节就会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权利,这跟传统代理还是不太一样的,这是电商很多关系不牢固引起的。
第三,其实在各个环节中优秀的企业都有,但是真正能稳稳占据市场的也就那么两家,客户在购买元器件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我之前也说过B端的客户是相对理性的,所以价格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品牌影响力。可能在生命周期的前期很多优秀公司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最后却往往是头部品牌得益。
本文由 @青山郭员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