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越穷的人,越喜欢让子女从事这4种工作,结果越来越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20:34 3

摘要:内容很长,大意是说她家条件不太好,她和老公也没什么文化,但还好孩子争气,成绩很好,一直读到了研究生毕业。

前阵子,十点君收到了一条读者留言。

内容很长,大意是说她家条件不太好,她和老公也没什么文化,但还好孩子争气,成绩很好,一直读到了研究生毕业。

但她最近很烦恼,感觉孩子越大越不听她的话。

她们两口子托人托关系帮孩子谋划了几个离家近又稳定的工作,孩子都拒绝了,还说这种工作会越干越穷。

这位读者说,她死活想不通,工作是挣钱的,怎么会越干越穷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具体的家事外人很难插手,十点君也只能建议和孩子好好沟通。

但读者最后的问题,却很值得思考和分析。

我试着向DeepSeek提出了这个问题。

DeepSeek为我提供了一部分可能加剧贫困的工作类型,这里十点君试结合它的回答加以分析。

也许借助AI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帮助子女们多加一点经验,少走一点弯路避开一些选择职业的坑。

父母容易误将“稳定”等同于安全,忽略职业发展潜力,选择一些看似稳定的低收入职业,如乡镇小工厂员工、亲戚公司打杂等。

此类工作失业风险虽然不高,但薪资低、内容重复,难免导致子女能力退化,丧失进取心,形成“穷得很稳定”的困境。

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人找工作时,都是以稳定为先。

但很多工作,其实只是虚假的“稳定”,甚至连工资都不能保证按时发。

就比如,很多父母都以为,去亲戚那打工是个很好的出路。

想法是好的,父母觉得亲戚间多少会互相照顾,而且只要公司不倒,也不会辞退自家孩子,很稳定。

但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

前两天刷到一个短视频,讲的是为什么尽量别给亲戚打工。

视频里的例子不一定是真的,但在评论区却看到了一些真实故事。

那条视频下,很多人都在说,给亲戚打工,可能没那么靠谱,没准会被剥削得更狠。

再比如前阵子的网络爆梗,“大学毕业当保安,少走40年弯路”。

梗本身的确很有意思,但也的确有很多父母误判,觉得回老家当个保安,或者找个乡镇小厂打打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事实上,现在的乡镇日常消费并不低,工资却常年不涨,职业前景大都也很差。

以为住在家里就可以把工资攒下来,也只是父母辈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年轻人随便多一点社交或者恋爱需求,财政上就会捉襟见肘。

长期下去,涨薪逐渐跟不上物价的涨幅,越来越穷只是早晚的事。

当然,十点君不是说这样的工作不能做。

只要社会有需求,任何一种职业总是要人去做的。

特别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多人都在迷茫,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不明白社会的运转机制。

要是刚好没什么的机会,那试着找一份工作过渡,总比待在家里纸上谈兵强。

只要别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总会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工作之余,也可以多留意当地的一些扶持政策。

各地人社局常有低价甚至免费的职业培训,部分课程还包就业。

很多工厂和企业也会有带薪学习技术的学徒培养制度,提供一技之长傍身。

利用好政策和社会资源,不仅能降低学习成本,为家庭减负,更可以谋得更好的发展。

父母盲目跟风,忽略子女兴趣与能力匹配度,选择如电商、餐饮等短期爆发但竞争激烈的领域。

此类行业易因市场饱和或技术变革导致人才过剩,从业者难以立足。

说起这一点,我最近深有所感。

朋友家的孩子成绩不太好,前两年没考上大学,本想着让她复读一年。

但孩子却天天说要上个什么网红培训班,还说“当网红可赚钱了,一天赚个几万,工作还轻松,比读书强多了”。

实在拗不过孩子,朋友便掏空家底、借东借西给孩子报了个培训班,想着至少是个路子。

虽然收费高了点,但培养包装运营上岗一条龙全包,按培训班老师的预计,要不了两年就能回本。

孩子毕业后,也的确安排了上岗,但是是一个很小的电商企业。

工作强度很高,每天要播十几个小时,底薪和提成还很低。

朋友听说后,去问培训班老师。

老师却态度恶劣地回复说:“你以为你家孩子是那谁谁谁啊,人家头部大主播都是自带流量的,就她现在这样,公司没让她付费上班,都是照顾她了。”

孩子也没了当时的傲气,哭着说原来只有金字塔尖那几个才算带货网红,其他的绝大多数人在老板眼里,都只是个“卖货的”,根本不值钱。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的认知跟不上,相关消息也滞后,从开始就选错了路。

前两天看抖音一个专业咨询的博主直播,连线了一个家长,一直说家里条件不好,问自家孩子能不能去学法,听说当大律师很挣钱。

那位博主直言道:“你说的可能是十几年前了,现在的律师,除了头部,已经不再风光了。”

这位家长是被博主点醒了,但还有很多父母,抱着老观念,以为很多曾经红火的高薪职业,如今还很吃香。

殊不知,不论是旧风口还是新机遇,能让多数从业者都挣钱的行业少之又少,千万别看到头部吃肉,就以为遍地是黄金,随便谁都能淘到。

与其一味跟风,想着挣快钱,不如根据孩子的喜好和性格,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慢慢耕耘。

当然,如果已经错过了风口,也别气馁,不妨试着从以下2点破局。

1、思考职业的适配度。

既然风口已经错过,那就业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是否适配。

如果适配,且行业前景还不算糟糕,不妨先试着做一做。

如果不够适配的话,就别再勉强,尽早尝试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2、思考技能的普适性。

有些技能的普适性很窄,但有些技能,如沟通力、组织力等,适配度很广。

如果你拥有的是普适性很广的技能,不妨以此为敲门砖,去进入前景更好的行业;如果你尚未拥有这类技能,也可以尽早学习。

非正规的销售类职业,如街头摆摊、微商等,确实是很多贫困家庭的常见选择。

这类职业不需要学历、技能认证或大额启动资金,适合贫困家庭。

但这类行业往往伴随着高淘汰率,且贫困家庭试错能力低,一旦出现囤货滞销等情况,可能直接破产,导致加剧贫穷。

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人都试过做微商、摆摊等兼职吧。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身边的姐妹们,最成功的是一个微商卖面膜的,辛苦半年,把进货的钱挣了回来,净赚两箱便宜面膜。

如果只是做做兼职也就罢了,本来也没指望能赚钱,赔了至少可以安心上班。

但有些人,可能文化水平一般,社会经验不多,再加上急着补贴家用,乱投医,就会盲目轻信一些自媒体拿来博眼球的小众事例。

再加上所谓“导师”都会说什么保证回本、前景很好,一再忽悠。

听得多了,头脑一热,借钱或者押上养老本去博一个“翻身”的,大有人在。

像这样的“创业”,说实话,真没几个能不赔的。

就更别说还有那种“骗你交培训费”“骗你先压货款”这种纯骗的,还有误入传销后拉着子女一起干的,像这样的,更是注定血本无归。

当然,十点君说的只是多数情况,没有完全否定有人能走成这条路。

但非正规渠道的销售类职业多少都伴随着风险,严重者还有可能误入传销类组织,损失金钱甚至触犯法律,这也是事实。

如果实在想尝试,那请记住:

首先,保持清醒,时刻确定自己面前的是机会,还是别人挖好的“坑”,多问问自己“凭什么无缘无故,突然轮到我发财了”。

其次,无论是自主进货还是分销别人的产品,最好多调查市场,多和同行聊聊,先从自己熟悉的、相对低风险的领域做起。

像水果、海鲜等产品,品控不稳定,易变质腐烂,风险更大,不适合无经验无资金的贫困家庭贸然入场。

最后,多研读各地政策,尽量借助地方扶持的小额低息贷款尝试,不要头脑一热,借灰色贷、高利贷等,以免后悔莫及。

父母受限于认知和对风险的错误评估;或因经济压力较大,迫于现实,会让子女选择一些高危险的临时性工作。

如矿工或化工行业临时工、建筑高空作业、危险品运输等工作。

这类职业的短期薪资的确尚可,但大多无社保和职业保障,抗风险能力低,工伤率高,容易因伤因病返贫。

且大多是凭借体力谋生,中年后往往收入骤降。

去年刷到过一个抖音博主,平时会讲一下自己的身边事。

其中有一期,让我揪心到现在。

博主说,有个年轻人叫小张,成绩还可以,考取了当地的一所一本大学。

大一的时候,在工地打工的小张父亲受了伤,母亲身体不好,只能在家做点零工,勉强补贴家用。

听说此事后,小张辍学回家,要打工帮家里挣钱。

包工头听说此事,主动邀请他,还说小张有文化,每天可以多发50块钱。

小张父亲听说后,也觉得在工地上至少工资不低,比很多大学生强,就同意了。

小张母亲担忧小张会负伤,但小张父亲却说没事,自己干了二十年了,才第一次出事。

可谁也没想到,小张在工地刚做了一年,就因为工作时的意外,离开人世了。

这个故事最让我难过的是,每个人都不是坏人,偏偏遇上了个最坏结果。

任何一个家庭遇上这种事,都无异于天塌了。

如果说上述其他职业,可能只是前景不好或容易赔钱,十点君至多是不推荐。

那这种高危险的工种,却是实实在在可能要命或者对身体造成永久性损伤的。

为了家人去挣钱,却把身体搞垮了,这只会更对不起自己的家人。

当然,人生在世,各有所难,如果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相关工作,也能理解。

求职时和工作中,可以适当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尽量选择缴纳保险的正规工作,哪怕初期工资低,但长期保障更重要。

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太看重保险,更愿意找工资稍高些但无社保的工作,主张“把钱捏到自己手里”。

但其实,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抗风险能力更差,反而更需要保险提供的一点保障。

2、尽量学习可积累的技能,如电工、焊工、机械维修等。

比起纯粹的出卖体力,技术类工种更有发展空间,即使未来体力下降,也可以找到相对合适的工作,避免收入锐减。

十点君大学时,曾趁着暑假,去西北某个贫困山村中支教。

那里的很多父母都是很好的人,但他们的想法,他们对外面世界的认知,都已经落伍太多。

而他们为孩子做的规划,大多也只到“上大学”,上完大学以后呢?没人能说清。

当然,我绝不是谴责他们,我只是在想,贫困的家庭往往更需要孩子有出息去反哺,但却更难为孩子有出息这件事,提供什么助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不能在经济上帮到孩子,也不懂那些新兴职业,那至少可以告诉孩子,哪些工作不宜做,哪些路不该走。

一个普通人花光一生,其实也只能趟出几条弯路。

能帮子女避开这些弯路,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是莫大的帮助了。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