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遭遇“倒春寒”:药香也怕巷子深,有行无市困局何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21:19 2

摘要:谷雨后的阳光照在堆满党参、黄芪的仓库里,药商老李的算盘却越打越心凉:"前两年疫情时抢货的客户,现在电话都不接了。"这一幕正在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同步上演——喊价虚高的牌价单背后,是半数以上品种"有报价无成交"的尴尬。药通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药材市

一、药商仓库积灰,市场"叫好不叫座"

谷雨后的阳光照在堆满党参、黄芪的仓库里,药商老李的算盘却越打越心凉:"前两年疫情时抢货的客户,现在电话都不接了。"这一幕正在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同步上演——喊价虚高的牌价单背后,是半数以上品种"有报价无成交"的尴尬。药通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药材市场整体走货量同比下滑38%,而库存周转周期却延长至87天,创下近五年新高。

二、供需天平失衡,价格战打到"骨折价"

在亳州市场,300多个固定摊位前"挥泪甩卖"的招牌格外扎眼。三七统货报价跌破90元/公斤大关,连翘水煮货较年初跌去25%,白术、白芍等大宗品种更是陷入"今天降价明天跟"的恶性循环。一位从业二十年的采购商坦言:"现在报价就像坐过山车,早市报120的品种,午市就能砍到105。"

三、"题材炒作"难救市,天气牌还能打多久?

虽然极端天气频发为市场保留着最后一丝期待——云南连续暴雨导致草果受灾面积超2万亩,甘肃陇西党参种植区墒情告急——但这些"天气题材"带来的脉冲式涨价往往撑不过半月。某私募基金中药材板块负责人透露:"资本现在只敢玩'快进快出',去年重仓山茱萸被套牢的教训太深刻。"而2025版药典修订带来的质量标准提升,正在把中小种植户逼向"要么升级要么退场"的十字路口。

四、冰火两重天:明星品种遭哄抢,冷背货变"僵尸库存"

市场分化比天气更无常。酸枣仁、天然牛黄等品种依旧保持15%的周换手率,而重楼、白及等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种已成"市场弃儿"。在玉林市场,某商户积压的5吨淫羊藿放了整整18个月,"现在连问价的人都没有,只能等着虫蛀"。

五、破局之道:从"赌行情"到"种需求"

面对持续的市场寒流,头部企业已经开始转型。某上市药企在武陵山区建设的10万亩定制药园,通过"土壤检测-种苗优选-全程追溯"体系,把中药材卖出有机蔬菜的溢价。而年轻一代药商则把直播间搬进种植基地,用"溯源直播"打破中间商壁垒,三七粉单品单场带货突破200万元。

这场中药材市场的"倒春寒"或许正是行业蜕变的契机。当"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遭遇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唯有把药香酿成真金白银的创新者,才能熬过这个特别的"苦夏"。毕竟,老祖宗早就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市场阵痛何尝不是一剂祛除虚火的良方?

来源:高鹏中药材产业服务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