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鹅哥带货爆火,3小时狂赚几百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22:00 1

摘要:在迎来了泼天流量之后,重庆荣昌的素人大叔“卤鹅哥”完成了一场现象级的直播带货首秀。

在迎来了泼天流量之后,重庆荣昌的素人大叔“卤鹅哥”完成了一场现象级的直播带货首秀。

短短3小时内,他创下了3万份订单、总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的惊人成绩。

单场直播点赞量超千万,直播间在线人数峰值逼近500万。

这场直播不仅让“荣昌卤鹅”这一地方特产火遍全网,更让这位曾因经济拮据、房贷逾期而陷入困境的中年大叔,完成了从草根到顶流带货主播的逆袭。

直播当天,卤鹅哥的抖音橱窗里摆满了37件地方特色商品。

图源:淘宝

荣昌卤鹅、铜鼓花椒鸡、重庆酸辣粉、葱香鹅蛋卷......

其中最抢眼的是一款标有“江哥卤鹅专属”的椿林卤鹅,单链接售出1.1万件,销售额近130万元。

这场直播的火爆早有预兆,就在一个月前,卤鹅哥因连续追访海外顶流网红“甲亢哥”而爆红,抖音粉丝从16.8万飙升至91万。

图源:抖音

今年3月,拥有4000万粉丝的“甲亢哥”开启中国行,卤鹅哥敏锐嗅到机遇。

他借路费、穿大花袄,从成都春熙路一路追到香港、深圳、长沙,五次突破人群向甲亢哥投喂家乡美食。

在成都街头,他挤过保镖阻拦,用蹩脚英语喊出“Rongchang braised goose!”;

在深圳湾,他受邀与甲亢哥同乘商务车看无人机表演;

长沙告别时,甲亢哥甚至落泪邀他赴美。

这种“死磕式”的真诚,让网友戏称他“把蹭流量变成了国际友谊”。

这场看似偶然的爆火,实则是地方特色经济借势网红效应的经典案例。

直播后,荣昌卤鹅线上订单量激增105%,部分商家日均销量翻10倍,白鹅屠宰量增长超300%。

当地政府迅速行动,授予卤鹅哥“首席卤鹅推介官”称号,奖励10万元并报销差旅费;

五一期间,荣昌景区免门票、公交免费、停车场全开放,高铁票早早售罄。

当地企业开始改良真空包装、增设冷链物流,将卤鹅保质期从3天延长至15天;

政府推动“非遗+电商”计划,把卤鹅制作技艺申报为文化遗产。

更有商家联合研发“低盐卤鹅”“药膳卤鹅”,试图打破同质化竞争。

这些举措暗合行业趋势:柳州螺蛳粉从街边小吃到百亿产业,正是靠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

卤鹅哥的野心不止于带货。

他在直播中坦言:“去年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都火了,荣昌凭什么不能?”

此前,他拍摄助农视频、捐款赈灾、推广非遗折扇,却始终不温不火。

在各地文旅“卷”出天际的当下,荣昌“卤鹅哥”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暗含一种朴素的逻辑,真诚才是最好的“引流”方式。

林江身着大红碎花袄,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怀揣着“我想带你看看我的家乡”的质朴想法。

辗转五城,只为将荣昌卤鹅等家乡特产,通过“甲亢哥”的直播展示给全世界。

图源:小红书网友

也是直到借助甲亢哥的全球流量,才让荣昌卤鹅冲破地域限制。

这种国际网红+地方特产的跨界组合,就像是李子柒用田园美学带火螺蛳粉的升级版。

林江的热情与真诚逐渐被大众看到,相关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单条视频播放量破1.2亿次,相关话题浏览量超5亿次。

“卤鹅哥”这个称呼,也在网友们的口口相传中变得家喻户晓。

不过就在直播次日,假冒“江哥卤鹅”的产品便出现在电商平台,逼得卤鹅哥委托律师发声明打假。

图源:小红书

地方特产往往陷入“主播带火-模仿跟风-同质内卷”的怪圈。

客观来看,通过电商渠道,地方传统美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市场,吸引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注意力。

一些有能力的带货主播能够以现场试吃、讲述食材故事和地方风土人情等方式引起观众的共鸣,进一步带动销售。

不少我们的熟知的地方美食就是通过线上渠道实现生意的爆发性增长,给当地商家带来机遇。

不过必须要指出的是,与机遇随之而来的也有挑战。

目前,一些地方特色美食的销售,还是比较依赖大主播的带货,缺乏自主流量。

如果主播流量减退,对特色美食的销售可能也会造成打击。

就像卤鹅哥说的:“我认为流量过去是很正常的,没有谁能够长红。我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流量留得更久一些。”

当某款产品爆火后,市场往往在3-6个月内涌现大量仿品。

电商监测数据显示,柳州螺蛳粉品牌从2015年的7家激增至2023年的298家。而重庆小面线上SKU超2000个,同质化率达83%。

这种无序竞争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从2021年的28%降至2024年的15%。

所以综合来看,要想实现生意的可持续增长,地方特色美食产业有必要进行供应链升级,改进产品包装、提高生产标准、优化产品质量,进而形成差异化竞争,完成从“土味”到“精品”的转型。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电商行业的持续发展,地方特色美食商家还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不过在未来,能够屹立不倒、越做越好的,应当是那些积极调整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商家。

董宇辉用文化故事包装东北大米,辛巴以助农名义推销雪梨,卤鹅哥则靠“跨国投喂”的叙事打动观众。

当甲亢哥啃下第一口卤鹅时,屏幕前消费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个普通人逆袭的热血故事。

数据显示,其直播中“非遗+市井”的内容互动率高达普通带货的3.2倍 ,这充分说明这种表达恰好契合了Z世代对“真实感”的强烈需求。

卤鹅哥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非遗美食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卤鹅哥的爆火或许只是开始。

当流量退潮后,真正决定地方特产命运的,是能否从“网红爆款”进化为“长红品牌”。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真诚与乡土情怀依然是最动人的商业密码。

来源:电商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