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才亦凡人,《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揭秘真实的苏轼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23:42 2

摘要:4月19日晚,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新书发布会”于地坛公园斋宫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携新作亮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刘跃进,中国传媒大学艺

4月19日晚,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新书发布会”于地坛公园斋宫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携新作亮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刘跃进,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百家讲坛》主讲人何楚涵展开对谈,并借助AI技术实现与穿越千年的苏轼形象趣味互动。

活动现场

《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以苏轼生平为脉络串联其文学成就与精神世界,是一本别开生面的苏轼传。康震介绍,新书与以往作品不同,它“以作家带作品”,细致剖析苏轼从高光到至暗的所有生命轨迹,展现北宋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抗争。本书不仅解读诗词文章,更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他有旷达也有固执,是天才亦凡人。谈及创作初衷,康震坦言源于热爱,“每个热爱苏东坡的人都有权利书写心中的东坡”,他认为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根源。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吴良柱表示,康震教授以深厚学养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通过12堂诗词课,全景展现、立体还原了文化巨人苏东坡的传奇人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精神恰似一剂良方,他期待读者能从中获得面对人生起伏的精神力量,“让千年文心照进现实生活”,这是本书出版的初衷。

刘跃进教授认为《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是一本出色的文学传记,该书采用“12讲”的结构,不仅展现苏轼的个人命运、时代背景,还深入挖掘其文学贡献,且兼具史学严谨与文学美感。他强调,该书抓住北宋元丰、元祐、元符三个苏轼人生关键时期的政治沉浮,将其人格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原了北宋改革的历史复杂性;而对“赤壁三咏”的专章解读,以单篇折射整体,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的境界。作为文学传记,该书为读者了解苏东坡、了解苏东坡的时代、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

何楚涵博士将《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概括为“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苏轼人生传记,一部从苏轼入手写的北宋文学史,也写出了风起云涌的北宋时代”。她分享阅读体验说,该书以通俗风趣的叙事,通过诗词、朋友圈、人生际遇层层递进,既展现苏轼作为“斜杠青年”(诗人/美食家/书画家)的生动形象,又深入剖析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君子人格,将一位“千年顶流”鲜活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她看来,康震笔下的苏轼“有温度、有锋芒、有笑泪”,其“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人生态度,能为当代焦虑的人们提供心灵的栖息之所。

康震

面对“为何在东坡热中再出新作”的疑问,康震表示:“书写苏东坡是我靠近这位千年知己的唯一方式。”他强调,新书既展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也不回避其性格中的偏执与锋芒。在他看来,苏轼从苏子瞻到苏东坡的转变,本质上是文化人格的淬炼过程。如果说苏轼的博学如深潭,那么逆境便让这潭水化为瀑布,从而成就一个既深厚又活跃的灵魂。尤其苏轼在黄州时期完成的精神蜕变,展现了中国士大夫文化自觉的最高形态,其在低谷发出高音的生命力,使之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兼具思想深度与生活温度的典范。苏轼的魅力在于实现了多重统一:既保持“天行健”的刚健,又不失“乐尽天真”的洒脱;既是文化巨人,又有生活情趣,这种特质让他的作品跨越时空,引发广泛共鸣。

刘跃进教授指出,“东坡热”的背后,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在价值多元的今天,苏轼精神如同一剂良药,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他认为康震成功捕捉到了苏轼作为“文化符号”和“真实个体”的双重魅力,不仅写尽苏轼大起大落的人生,更揭示其“君子人格”的现代意义。康震新书既呈现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洒脱,也不回避其政治失意时的困顿,这种立体的书写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产生精神共鸣。他引用叶嘉莹先生“难忘诗骚李杜魂”的诗句,指出当下重读经典的意义在于:每个人都能从杜甫、苏轼等先贤身上汲取应对逆境的力量,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珍贵之处。

何楚涵博士用“韧、刚、真”三字概括苏轼精神的现代价值。她指出:这位一生被贬五万公里的文人,用“且陶陶,乐尽天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何为真实的自我。通过分析苏轼从黄州“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愤,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转变,何博士认为苏轼最动人的特质是“既承认脆弱,又超越脆弱”的生命力。她引用书中对苏轼的定位——“东坡的身上,有李白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着的忠义气,有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有白居易直言敢谏的批判精神”,认为苏轼比李白接地气,比杜甫乐观,比陶渊明执着,比白居易刚毅,强调这种仙气与烟火气并存的特质,正是当代青年在焦虑中亟需的精神资源。

封面

发布会的高潮,当属AI苏轼的“登场”。AI生成的苏轼形象现身直播间,与观众趣谈生平,解答当代年轻人关心的问题,如面对内卷和职场压力的应对之道等。其幽默又充满智慧的回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康震在与AI苏轼对话时表示,写作此书是对自己的一种修炼。在沿着苏轼足迹的写作过程中,他完成的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先贤相互滋养的范式,人们在阅读东坡人生的同时,既能从中汲取力量,也能反观自身,并以自己的生活智慧反哺对古人的理解,这正是“读东坡,见自己”的真义所在。

来源:好书共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