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显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的注册性三期临床研究(AK112-306/HARMONi-6),头对头试验显示强阳性结果,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获益和重大临床获益。
康方生物双抗药物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又一次在头对头试验中战胜了PD-1,这次挑战的对象是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疗法。
消息显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的注册性三期临床研究(AK112-306/HARMONi-6),头对头试验显示强阳性结果,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获益和重大临床获益。
肺鳞癌占所有肺癌病例数的25%~30%,由于肺鳞癌驱动基因突变较少、没有对应的靶向药,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制剂是这一领域的最优疗法。这一临床研究结果对于肺鳞癌治疗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而在全球市场,中国创新药正在肺癌诊疗上挑起大梁。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新药开发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部分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领跑全球。
康方生物再次在头对头三期临床研究中战胜PD-1疗法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研发厂家是默沙东,2024年K药销售额达294.82亿美元,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药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
去年9月8日,依沃西就像一匹黑马,在与K药的头对头试验中以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翻倍的成绩取得胜利。
在医药领域,这场较量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有媒体将它比做“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依沃西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个在单药头对头三期临床研究中证明疗效显著优于K药的药物。半年之后,它又再次在与国产PD-1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疗法的较量中胜出。
替雷利珠单抗是目前国产PD-1中的“销冠”,2023年和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38.06亿元、44.67亿元。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和王志杰教授,公布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的三期随机对照研究RATIONALE-307的长期随访结果及长治疗人群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患者的生存可达4年甚至更长时间。
尽管康方生物4月23日没有披露详细数据,但其“强阳性结果”“统计学显著获益”和“重大临床获益”的表述,已经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兴奋,当日早盘康方生物上涨超过10%,股价一度触及100港元/股,最终报收92.90港元/股,创历史新高。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康方生物累计涨幅超过40%。
夏瑜也关注到资本市场的回暖。她表示,实际上,产业界对创新药的发展始终都是满怀信心的。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一是大家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创新药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二是创新成果、企业发展状态和产业生态越来越好。
市场兴奋的原因,是预期依沃西可能替代现有的最优标准方案。HARMONi-6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表示,依沃西疗法突破了贝伐珠单抗无法应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瓶颈,再次提升了N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为晚期鳞癌患者带来了免疫联合抗血管协同抗肿瘤的全新更优选择。依沃西挑战最优标准疗法取得成功,不仅仅推动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向前迈了一大步,也是全球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款好药必须通过头对头才能胜出上位从K药到替雷利珠单抗,康方生物选择的都是头对头试验。医药魔方数据显示,依沃西有6项与PD-1/L1疗法头对头研究。
康方生物董事长夏瑜4月23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个新疗法的价值的核心是临床价值,只有比现有疗法具有更好疗效的疗法才具有开发意义和价值。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头对头主要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自身药物的特点,以及适应证的治疗现状和格局决定。
“如果企业的目标是全球市场,那么就需要与国际最优的标准治疗进行头对头,以证明自身产品疗法具有更佳的临床价值,从而具有商业价值。”夏瑜表示,康方自主研发的依沃西、卡度尼利等产品都是“全球新”的药物,在国际市场上,一些适应证的最优标准疗法已经是PD-1/L1疗法,因此与这些疗法的头对头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头对头”是一项耗时、烧钱且结果难以预见的高风险挑战。夏瑜说,创新就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必然存在失败的可能。“但不能因为这种可能,而不做创新,否则企业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产品也不可能推陈出新,不断迭代。核心是怎么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掌握和布局、对创新的认知以及整合资源能力,从而规避失败的风险,提高成功的机会。”
说到头对头,就不得不提此前战胜伊布替尼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2024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总计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占百济神州产品收入的比例接近70%。
但在当时,百济神州仅购买对照药物就需要花费数十亿元。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汪来曾谈起这段经历,“做这一类头对头试验,不光得有勇气,真得要有过硬的药物才敢做这个事情”。
在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看来,放弃赚me-too(同类产品)的小钱、去追逐头对头获胜的大钱,才能让一家创新药企实现爆发式增长。一款创新药通过头对头成功挑战原有的最优疗法,为患者带来更优异的解决方案,市场会给予真正丰富的创新回报。在他看来,开展头对头临床试验是中国任何一家优秀药企的必由之路。
中国创新药在全球肺癌诊疗上挑起大梁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种,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首位。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的病例超过106万,死亡数超过73万。目前我国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从化疗时代的5%提升到20%~30%,但也远低于目前癌症43%的整体生存率。
不只是康方生物,越来越多中国本土创新药正在肺癌领域挑起大梁,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在多个细分领域有了实质性突破。最新医保目录的91款新增药品中,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达到了28款,其中用于治疗肺癌的就新增了12款新药。
在此前多家跨国药企明星药物折戟的小细胞肺癌领域,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汉斯状(H药)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在获批短短一年之内便抢占该适应症超过50%的市场份额。
目前,H药已在中国、欧洲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对外授权覆盖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和北非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惠及超过10万名患者。2025年2月,H药于欧盟获批上市,成为首个且唯一在欧盟获批上市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PD-1抗体。
复宏汉霖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朱俊表示,复宏汉霖聚焦“价值导向型”出海,通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明星产品来提升定价权。面对全球竞争,中国创新药企需要从“跟随者”进化为“规则制定者”,主动博弈至关重要。在他看来,美国是必须得开拓的市场,但恰恰是最难的,公司希望接下来四年,在美国市场至少实现有8个产品获批上市。在欧盟市场,H药拿到orphan drug designation(ODD,孤儿药认定)获批,获得的好处很大,可以获得10年的独占期和独立的定价权。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有高达64%的腺癌和75%的鳞状细胞癌可观察到TROP2高表达。2024年8月19日,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治疗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 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新药申请获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按照既往药品审评中心的优先审评流程,如果进展顺利,芦康沙妥珠单抗有望成为国内肺癌ADC领域的第二员“猛将”。
此外,4月17日,翰森制药的B7H3 ADC管线HS-20093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获得第三项突破性疗法认定,预计将在近期启动三期临床。
康方生物今年在海外市场也有一个预期——其合作伙伴Summit将在2025年中发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个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的临床顶线数据,该研究是依沃西单抗治疗三代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的nsq-NSCLC的三期临床研究。如果取得阳性结果,将向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申请。
夏瑜表示,创新药永远的核心就是更前沿、更科学、更高效地创新。现在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崛起势不可挡,中国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新药开发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部分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领跑全球。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