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健康科普
有网友发文称
孩子全身发热、起疹子
“像鸡皮疙瘩一样”
手部还出现了脱皮
“一度以为是痱子”
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猩红热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通常5~6月、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期;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因此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家长需做好预防。
图片来源:千库网
二、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菌播散至空气中,易感者与患者近距离交谈或处于同一密封环境时吸入病菌后感染。
图片来源:千库网
2密切接触传播
病菌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沾染到其他物品上,如果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与患者拥抱、共进晚餐等,就可能引起密切接触传播。生活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等环境因素均有助于传播。
图片来源:千库网
3产道传播
如果孕妇患有猩红热,病菌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通过新生儿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入,引起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
图片来源:千库网
三、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猩红热早期症状不典型,主要是发烧和喉咙痛,发烧2~3天后,会出现以下典型表现:
1.全身弥漫性针尖大小皮疹,压之褪色,伴轻微痒感:皮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典型表现为皮肤均匀分布的皮疹,压之褪色,伴痒感,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
图片来源:央视网
2.草莓舌或者杨梅舌:部分患者在病程1~2天出现舌苔厚白,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显著,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味蕾仍较明显,称为“杨梅舌”。
图片来源:央视网
3.面色潮红,口周苍白:孩子脸部充血,而唇周围没有脸部那么明显,唇周看起来像有一个白圈。
图片来源:央视网
猩红热大部分症状较轻,但也有少数可引起心脏、肾脏和关节损害。
四、如何预防猩红热?
目前,猩红热尚无疫苗可以预防,但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孩子患病风险: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家长要教育孩子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准备食物或进食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按规范流程洗手。
图片来源:千库网
2避免进入拥挤场所
疾病高发期,家长应避免带儿童进入人多密集或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图片来源:千库网
3重视物品清洗消毒
避免孩子与患者共用杯子、餐具等个人物品;被患者污染的用具可煮沸消毒,家具书桌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洗消毒;不能擦洗的物品,可以放在户外暴晒1~2小时。
图片来源:千库网
4加强环境通风
家庭居室内注意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
图片来源:千库网
5提高儿童自身免疫
日常保持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和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
图片来源:千库网
五、孩子出现猩红热疑似症状应该怎么办?
1.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咽部红肿疼痛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2.如果孩子确诊猩红热,应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按照医嘱返校上课。
图片来源:千库网
猩红热的某些症状与流感相似
容易混淆
如果孩子出现
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
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或退烧药
应尽快就医,以便正确诊断
转发周知!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期封面:
供稿 | 急性传染病防制所
撰稿 | 王晶 潘燕兰
文编 | 严桐桐
美编 | 严桐桐
一校 | 许雁 龙玉婷 黄美婵
二校 | 严桐桐
三校 | 余宗蓉 李萌
审核 | 黄波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
来源:广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