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电缆隧道通常处于地势较低的位置,在雨季或遇到城市内涝等情况时,容易发生积水现象。积水若不能及时排出,可能会浸泡电缆,导致电缆绝缘性能下降、短路等故障,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采用水浸传感器对隧道内的积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保障电缆隧道的安全运
地下电缆隧道通常处于地势较低的位置,在雨季或遇到城市内涝等情况时,容易发生积水现象。积水若不能及时排出,可能会浸泡电缆,导致电缆绝缘性能下降、短路等故障,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采用水浸传感器对隧道内的积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保障电缆隧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水浸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水浸传感器主要基于不同的检测原理来感知水的存在和水位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电极式: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导电性变化来检测水浸。当电极接触到水时,水的导电性会使电极之间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触发传感器产生信号。这种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光电式:采用光学原理进行检测,如红外线反射或折射原理。当传感器发射的光线遇到水时,光线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也会相应变化,以此来判断是否有水浸发生。光电式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安装位置选择关键区域:在电缆隧道内容易积水的区域,如隧道底部的排水口附近、地势低洼处以及电缆穿在干燥管中部分等位置安装水浸传感器。这些区域是积水最先出现和最容易积聚的地方,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水浸风险。
间隔布置:根据隧道的长度和结构特点,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合理布置多个水浸传感器,形成全面的监测网络。这样可以确保在整个隧道范围内都能实时掌握水浸情况,避免出现监测盲区。
实际应用方案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水浸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位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被传送到附近的数据采集终端。
数据传输: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有线通信方式如RS485总线、以太网等,具有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无线通信方式4G/5G等,则更加灵活方便,适用于一些布线困难的场所。
功能实现
实时监测与预警实时监测: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对接收到的水浸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直观的图表或数值形式显示各个监测点的水位变化情况。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软件随时查看隧道内的积水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预警功能:当水位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信息,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预警方式可以包括声音报警、短信通知、弹窗提示等,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收到警报并做出响应。
联动控制排水设备启动:一旦检测到积水且水位达到一定高度,系统可以自动联动启动隧道内的排水泵等排水设备,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位进一步上升。同时,还可以根据水位变化情况自动控制排水泵的启停,实现智能化排水管理。
其他设备联动:除了排水设备外,水浸传感器还可以与其他相关设备进行联动,如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当发生水浸时,通风设备可以自动调整通风量,加速水分蒸发和空气流通;照明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开启或关闭,为抢险维修工作提供便利。
应用效果
提高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能够在积水初期就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因积水导致的电缆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地下电缆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提升运维效率:水浸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对隧道内积水情况的自动化监测和管理,减少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联动控制功能能够自动启动排水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运维成本。
增强决策科学性:准确、实时的水位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汛预案和应对措施,提高防汛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来源:无界有方科技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