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智能辅助驾驶"被压缩成"智驾",当"自动驾驶"被简化为"自驾",汉字在科技狂飙中悄然埋下认知陷阱。近期新能源汽车智驾事故频发,撕开的不仅是技术安全的口子,更是语言符号与生命重量的残酷对撞。
当"智能辅助驾驶"被压缩成"智驾",当"自动驾驶"被简化为"自驾",汉字在科技狂飙中悄然埋下认知陷阱。近期新能源汽车智驾事故频发,撕开的不仅是技术安全的口子,更是语言符号与生命重量的残酷对撞。
汉字天生具有"意会"基因。
"智驾"二字自带科技光环,消费者脑补的是科幻电影里的无人驾驶;"辅助"二字却在传播链中悄然脱落。车企海报上"智驾领航"的炫目标语,用户手册里"需全程监控"的蝇头小字,构成当代最危险的认知差:方向盘后放松的双手,后座上刷手机的乘客,都在为汉字的模糊性支付代价。
自动驾驶
语言暴力正在重塑安全边界。
当车企将L2包装成"准L3",当销售话术用"解放双手"替代"随时接管",汉字便成为技术短板的遮羞布。某新势力车主在高速开启NOA后追尾卡车,行车记录仪里那句"系统已退出"的冰冷提示,暴露出科技叙事与现实落地之间,隔着一整个未被言说的责任真空。
这场生死博弈没有代偿方案。
消费者需要清醒:智驾系统仍在用人类驾驶员当"终极传感器",每一次车道保持都是概率游戏;行业更需警醒:用汉字玩文字游戏收割市场,终将被反噬。当"自动"与"辅助"的界限在传播中消融,我们正在亲手模糊生与死的红线。
汉字本无辜,人心不可欺。
把"智能辅助驾驶"六个字完整刻进每块车机屏幕,让"自驾"彻底退出宣传话术,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最珍贵的生命。毕竟在生死面前,任何语言游戏都是对文明的亵渎。
来源:IDC香港美国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