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天津的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第五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07:18 2

摘要:娄成后(1911年12月7日—20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植物生理学家、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32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34年获得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

娄成后(1911年12月7日—20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植物生理学家、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32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34年获得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清华大学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并担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校长等职。其在植物的感应性与信息的电波传递、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间的交通与细胞内含物的再分配再利用、植物根冠间信息传递的研究、生物调节物质作用机制与农业应用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

邢其毅(1911年11月24日—2002年11月4日),出生于天津市,原籍贵州贵阳。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多肽化学研究方向的开创者,在有机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33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随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从有机化学家R.亚当斯,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H.维兰德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回国,先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和昆明从事研究工作。1944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皖北解放区,在新四军华中军医大学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和药物研制。1946年起,受聘于北京大学,历任农化系和化学系教授,兼任辅仁大学化学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他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刘翠霞 (1911年一1941年7月5日),天津武清区敖嘴村人。评剧女演员、艺术家、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17岁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又称为“山华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演出,名震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年三十岁病逝。

孙毓棠(1911年4月9日—1985年9月5日),原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天津。中国历史学家,著名的“新月社”现代诗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随后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35年,前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攻读中国古代史和文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放弃获得学位的机会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1948年回国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并于1952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最终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职,直至去世。其在历史学界有着显著的贡献,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史领域。他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中较早出版的作品之一,对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昝凌(1912年9月6日—1967年9月10日),出生于天津。中国航空仪表领域的杰出专家和飞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被尊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四君子’之一”。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在国民政府成都航空研究院任职。1945年赴英国学习,1947年回国后担任航空研究院电气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航空工程研究室仪表电气组组长、空军工程部工程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工程师等职务。1957年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航空仪表设计室,并担任总设计师。1964年,他领导设计并成功制造我国第一套飞机自动驾驶仪,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德(1912年10月—1996年06月30日),直隶蓟州(今天津蓟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教员,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1943年起任山东军区司令部教育参谋、作战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参加了沂蒙地区的反扫荡战斗,指挥了北沂蒙地区的突围战斗和临沂攻城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参谋处副处长、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与指挥了宿北、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与组织了解放大陈列岛和一江山岛的战役。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光超(1912年2月—2003年7月),天津人。著名的皮肤病、性病学家。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至194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皮肤科及该校附属西奈山医院微生物系学习。1946年到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历任皮肤科讲师、副教授,皮肤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解放初期,参加北京市治疗女支 女及赴少数民族地区防治梅毒工作,开展以新药青霉素抗梅毒疗法取得了显著成绩。1994年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叶笃义(1912年1月-2004年2月19日),原籍安徽安庆,出生于天津。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1930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随后进入燕京大学政治系学习,并于1934年毕业。1936年,他与兄弟叶笃庄在天津合办知识书店,该书店成为传播进步思想和爱国人士聚会的场所。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小民革),并于同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民盟华北总支部委员兼宣传委员、民盟中央发言人、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历任法律出版社社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马骥(1913年11月12日—2002年6月5日),天津蓟州区人。1932年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曾任冀东第七地区队区队长,冀东八路军12团团长。参加冀东大暴动,在滦东游击战中重创日、伪军,为临抚昌青一带传奇式抗日英雄。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奉命攻打山海关,他带领突击队强攻天下第一关,打开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装甲兵第一编练基地副司令员,东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功勋荣誉章和“坚持中坚”奖章。

罗沛霖(1913年12月30日—2011年4月17日),天津人。电子学与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先后在广西南宁无线电厂和上海中国无线电业公司工作。1937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参与创建了延安盐店子通信材料厂,成功造出属于八路军自己的通信电台,极大地支持了抗日战争。194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进入电信工业局,参与指导抗美援朝战场骨干电台的设计和制造。1954年,主持建成中国首座大型电子元件工厂——华北无线电器材厂,为中国电子工业的自力更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指导了中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系列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对雷达检测理论、计算机运算单元等领域有创造性发现。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天津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本文所写杰出人物出生地,是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编写)

来源:冬小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