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一位知乎网友在网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一个85岁的瑞典老太太狂飙山西五寨话,这段长达4分多的视频里,瑞典老太哈娜向我们介绍了她和山西五寨的渊源。
2018年,一位知乎网友在网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一个85岁的瑞典老太太狂飙山西五寨话,这段长达4分多的视频里,瑞典老太哈娜向我们介绍了她和山西五寨的渊源。
重播
暂停
00:01/01:49直播
0
原来,哈娜出生于山西五寨,13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五寨。所以她也说自己不是中国人,但她是五寨人。尽管已经70多年没怎么说五寨话了。但在过85岁生日这天,哈娜还是怀念起了童年的往事,因此录制了一段视频,之后这段视频的被中瑞文化大使卡尔松先生带回到了五寨。那么大家就好奇了,这个瑞典老太为何会出生在山西五寨呢?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进哈娜的中国情缘。
1933年,哈娜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父亲尼尔斯是一位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基督教牧师,母亲耶林也是虔诚的基督教教徒。
尼尔斯和耶林在瑞典相识相知,结婚后,这对夫妇一心想要到中国传教,而他们将目的地选择到了中国山西。
其实瑞典传教士早在19世纪就来到中国传教了。据说,太平天国的某个领袖就接受了瑞典传教士的洗礼。这些瑞典传教士也在山西建立了很多医院和学校,不过后来这些传教士也遭到了义和团运动的打击。
后来清政府赔了一些补偿款,这些瑞典人并没有将赔款带回瑞典,反而将这笔钱捐了出来,以此建立了山西大学。
1925年夏天,尼尔斯和耶林来到了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当时的五寨县贫困落后,这里的人们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更何谈宗教信仰呢?但尼尔斯夫妇还是决定要在这里扎根下来。二人在这里建立了教堂,后又捐赠修建了医院和学校。
他们一边传教,吸收基督教徒,另一边又给当地的人们传播西方文明。与此同时,在战争期间,他们还支援抗战,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
五寨基督教信徒
到了五寨后,尼尔斯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王给林,并且他和耶林也开始尝试学习五寨话,用了不到几年时间,两人的五寨话也非常熟练了,平时在家的时候,夫妻二人也用五寨话沟通。
女儿哈娜出生后,尼尔斯给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王哈拿。此后,哈娜就和五寨的中国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长大。
哈娜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生活在山西五寨县,虽然生活条件落后,社会也比较动荡,但尼尔斯却坚持要留在当地传教。
哈娜一家四口
在哈娜的回忆视频里,小时候的一幕幕都记忆犹新。因为平时父母工作比较忙,这个外国小女孩就经常到信徒家里吃饭,莜面馍馍、饺子、山药蛋,都是哈娜记忆犹新的五寨美食,她当年也是吃这些长大的。
她甚至还有一个中国干爹,她把他叫赵达达(达达在山西甚至在陕北,其实就是对父亲的称呼)。在哈娜的印象里,小时候的她非常调皮,晚上经常睡不着觉,这个时候,赵达达就抱着她,给她唱当地流传已久的摇篮曲——哦哦,娃娃睡,拉到带,灶上烧了个胡萝卜······
很长一段歌谣,过了70多年,哈娜仍然能哼唱出来。
小学时,哈娜也是在五寨上的,那个时候,她除了样貌和同学不一样,说话做事大差不差,在这一时期内,哈娜交往了很多朋友。她也将自己视作一个五寨人,后来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哈娜还和同学们一起唱日本歌,意思就是希望日本人赶快回家。
哈娜小时候
再后来,当八路军来到了山西五寨县,五寨县人民载歌载舞地欢迎我军。哈娜还和大家一起唱着《东方红》,歌颂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在尼尔斯的回忆录里,他们非常欢迎八路军的到来,因为八路军赶走了日本人。
而尼尔斯也和妻子帮助了很多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替他们清理伤口,甚至还帮助孕妇接生。总之,尼尔斯和八路军相处的非常融洽。
在中国的回忆大多都是美好的,但也有痛苦的经历,因为哈娜的母亲和弟弟在五寨县去世了,根据尼尔斯的回忆录来看,儿子应该是患严重的痢疾去世的,当时五寨县正被日军占领,想去就医十分困难,因此年幼的儿子去世了。妻子的死因尼尔斯并没有记录。
尼尔斯回忆录机器翻译 中间的妹妹其实是姐姐
1946年5月7日,在经历了妻子和儿子的离开后,倍感伤痛的尼尔斯带着女儿哈娜离开了山西五寨,离开了中国,回到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离开当天,哈娜哭的很伤心,而五寨县的乡民们也有数百名前来送别哈娜父女。
回到瑞典后,哈娜并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她吃不惯西餐,也不会说瑞典话,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缓过来。之后,父亲再婚,哈娜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尽管继母待她视如己出,但她的内心还是感觉到非常孤独,那个时候,她就更加怀念在中国的日子,毕竟中国有很多热情的人们,有陪伴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
哈娜和中国的朋友们
伴随着成年结婚,哈娜在瑞典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可多年以来,她始终忘不掉五寨,她也渴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五寨。
1983年,此时的哈娜已经50岁了,她也已经退休了。这个时候,她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了一些资金,并和丈夫带着儿女来到了山西省太原市。可是来到太原后,她却被政府告知,外国人不被允许前往普通县城,只能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停留。
哈娜回到五寨
就这样,哈娜花了很多钱,距离五寨县已经不远了,却还是无法亲临五寨。
回到瑞典后,退休后的哈娜每天都很闲,她时常想念五寨县的童年时光和昔日的伙伴们。因此她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相关方面的政策变化。
1995年夏天,62岁的哈娜再次来到了中国,这一次她终于来到了五寨县。经过了49年的变化,五寨县和往日已经大不相同,不过哈娜的故居仍然没有被拆除。尽管只被允许在这里停留4个小时,但哈娜还是见到了昔日的好友,并在离开时带走了一小袋五寨的泥土。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哈娜又先后五次来到了过五寨,可以说,只要经济允许,只要有时间,哈娜都会到五寨来。
2005年9月,72岁的哈娜又一次来到了五寨,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来到五寨。到了五寨后,她原本还想再看看昔日的闺蜜好友。谁知几个朋友都搬到了太原生活。
71岁的哈娜到五寨探亲
之后,哈娜又来到了太原,和小时候的伙伴郭玉珍(郭汉庭之女,71岁)和徐淑芳(80岁)相聚。徐淑芬的女儿李丽(化名)负责三位老人的团聚安排,在和哈娜沟通时,李丽还用普通话交流。谁知哈娜直接用五寨话说:“别说普通话,我听不懂,就说五寨话”。
哈娜不知道的是,随着中国普通话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沟通时摒弃了方言,大家一致使用普通话,也让方言在中国的生存越来越难,就拿如今的00后、10后甚至是20后,会说方言的人少之又少。
这些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也会主动地用普通话沟通,所以小孩子们从说话开始,就是用普通话沟通的。如此一来,方言失传也会成为必然。
好在李丽和几位老人还都会说五寨话,大家用五寨话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障碍。
真就应了那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三位老人坐到一起后,大家聊得很开心,回忆起童年的往事后,大家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幕幕简直太温馨了。
哈娜和三位好友团聚
这次离开五寨后,哈娜因为年事已高,也没有再来到中国。
2018年,中瑞文化大使卡尔松先生即将到五寨县探访。在离开瑞典前,他特意拜访了哈娜。当天,哈娜正在女儿的陪伴下度过85岁生日。哈娜特意给五寨县的老朋友们录制了一段视频,希望卡尔松能将这段视频带回到五寨。
整个视频长达4分钟,哈娜全程用五寨话叙述的,她回忆了童年的往事。在视频里,她用五寨话说道:“我心里还是个五寨人,中国人我不是,你知道我是在五寨出生的,五寨是生我的地方,我爱五寨”。
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哈娜对着昔日老友说道:“我想我们再不能遇见了,但是我们在天上要遇见了”。接着哈娜一字不差地说出了几个昔日好友的名字。
这段视频后来被卡尔松带回到了五寨,与此同时,视频也被传到了网上,一时之间,无数网友被瑞典老太的故乡情感动了。一些五寨网友们也表示,哈娜说的话很地道,也承认哈娜就是五寨人。
如今,哈娜已经91岁了,因为疾病的折磨,她已经无法下地走路了。对于她而言,生命也许就要到终点了。这个时候,她也希望能够在天上和昔日的好友们重逢。
来源:悠楠聊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