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万国增税、围攻中国?错,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到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23:59 2

摘要: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体系,还是与中国一起构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继续在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丛林社会中搞零和博弈,还是与中国一起打开人类社会新的发展空间,才是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分歧,也是中美博弈最大的内在推动力。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关于中美博弈的趋势变化,在《校尉讲武堂》的历史发文中,既是第一话题,因而也是说老了的话题。

不过过去的观点分布在针对不同事件、从不同角度写的文章中,借着今天的话题,校尉系统梳理了一下。

归纳起来讲,关于中美博弈的历史观点中,最重要的是如下几条。

一是性质研判

中美博弈并非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国博弈的简单重复,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向之争。

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体系,还是与中国一起构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继续在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丛林社会中搞零和博弈,还是与中国一起打开人类社会新的发展空间,才是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分歧,也是中美博弈最大的内在推动力。

简而言之,就是美国要霸权、要霸权红利,中国要发展、要全人类一起发展。

二是地位研判

随着俄乌冲突正式拉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帷幕,中美博弈,已经取代了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后冷战时期的美俄博弈,变成全球地缘政治博弈唯一的主线。

不是中国非要跟美国对立,而是不管哪个国家,只要综合国力发展到全球第二并接近美国,就会迎来美国人不顾一切的打压、遏制。

俄乌冲突的爆发,不仅戳破了俄罗斯源自苏联的强大幻象,也确认了俄罗斯的衰落趋势,更把中国凸显了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必将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敌人。

这种战略格局的调整,不会因为某些人的美好愿望或是圣母婊而改变。

而这种博弈主体与主线的变化,才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大的变局,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全球主要矛盾、根本矛盾。

三是趋势研判

趋势研判又分两个方面。

首先是结果研判。

正因中美博弈代表着人类发展道路之争,又是全球地缘政治新的主线,因此,中美博弈,属于双重强化的结构性矛盾,双方都没有妥协的余地。

再次强调,要不中国放弃发展,要不美国放弃霸权,否则中美关系不可能缓和。

其次是过程研判。

正因中国代表着人类文明新的发展方向、而美国却站到了历史潮流的对立面,因而中美博弈趋势在我、时间在我。

关于这点,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

四是阵营研判

美国阵营,乃是美国利用霸权优势建立起来的美盟集团。其中最核心的是北约、五眼联盟、奥库斯、美日、美韩等军事、情报集团,其次则是G7等被美国控制的国际组织。

除了各种国际组织,就国家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又是美国最天然的盟友,因为他们也是美国霸权体系的食利者。

因此,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上彻底雌伏于美国的附庸国家,我们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把宝押在他们身上。

中国阵营,则是以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为主构建的反美反霸反犹撒统一战线。其中既包括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也包括中阿论坛、中非论坛、CAFTA(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单对多的双边组织。

这两个阵营,原本美国阵营的结构更加紧密,统一战线则相对松散。但随着时间变化,两大阵营开始出现反方向的变化。

由于美国难以拿出足够的利益拉拢盟友,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频频向盟友挥舞镰刀,甚至提出赤裸裸的领土要求,因此,美国阵营越来越像曾经的苏联集团,越来越依赖武力威慑、道德绑架、外交霸凌来维持表面团结,看似铁板一块,实则裂痕已深。

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共同利益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组建的统一战线看似松散,内部凝聚力却越来越强。

这也就是校尉最近经常说的,美国越来越苏联化,我们则正在取代美苏争霸期间美国的生态位,通过经济带动全球发展,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拥护。

五是阶段研判

在《论持久战》中,老人家提出了著名的抗日战争三阶段,也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也是人类社会任何一场以弱胜强大型博弈的生命周期。

只有准确把握战略趋势的发展阶段,才不会被一时的得失搞乱心态,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方向,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战略、采用灵活的战术。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理解,当中美博弈的焦点始终围绕在中国周边时,我们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当中美博弈的焦点开始向中东、非洲等中间地带转移时,战略相持阶段逐步开启;当中美博弈的焦点向南太、拉美、欧洲等美国传统势力范围转移时,我们就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因此,2023年3月沙伊北京复交之际,校尉就做出判断,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了最为复杂、最为胶着的战略相持阶段。参见《巴以冲突再起之际,回看沙伊北京复交,重新体悟大国博弈内在逻辑》

而战略相持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复拉锯。

理清这点,面对中美博弈在某个局部、某个领域的反复甚至是剧烈波动,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必胜的信心,而不会被某些居心叵测、一惊一乍的言论扰乱军心。

比如2024年12月的叙利亚变局,确实是中东打以的重大挫折,但如果放到战后中东矛盾发展的大局、中美博弈的全局去观察,却依然只是中美博弈战略相持阶段的局部拉锯,趋势并没有改变,天也塌不下来。参见《老子偏要丧事喜办: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再论叙利亚变局》《再论中东打以停不得与叙利亚变局的底层逻辑》

不过到现在,当懂王启动万国关税战之后,校尉认为,关于中美博弈所处的历史阶段,咱们可以得出下一条研判结论了,那就是:中美博弈,正在加速由战略相持阶段向战略反攻阶段转变。

换言之,我们可以准备痛打落水狗了!

前面说了,战略相持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复拉锯。在正常情况下,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比如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到1943年底,持续了5年。相比之下,战略防御只有一年出头,战略反攻也只有一年半多点。

那么,如果以沙伊北京复交作为标志,中美博弈的战略相持阶段,会只有短短的两年吗?

校尉说过,历史需要放远了看,尤其是对于重大历史转折点的研判。

因为我们过于贴近今天的时事,人为放大了对近期时事的感受,对标志性事件的认识并非那么准确,往往需要拉长时间线进行修订、调整。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对战略分析来说,拉长时间线、放大空间尺度乃是最基本的操作。

此外,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大国博弈的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出纯粹的地缘政治层面。地缘政治是战略趋势研判的重要依据,但绝非唯一的依据。

比如在军事层面,至今没有得到官方背书的2016年南海对峙事件,也可以视为中美战略相持阶段的起点。

比如在金融层面,2008年中国出手挽救美国次贷危机、进而挽救了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中国才是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同样可以视为战略相持阶段的起点。

比如在外交层面,在2021年3月的安克雷奇会谈中,面对美方毫无道德底线、毫无外交礼仪的霸凌与刁难,当中方撂下那句“你们没有资格说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对话”之时,同样标志着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因为这句话标志着,今后的中美博弈,我们不会再以忍让为主,而是会发起对等反击。或者再说直白些,在我们的战略决策层心目中,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与美国进行全面战略相持的实力。因为按照中国的行为习惯,当我们决定这么做时,我们的实力早就提前达到了标准的120%以上。

比如在最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联合国层面,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不惧美国压力,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中立态度,团结和带领第三世界国家,顶住了美国的道德绑架,化解了美国的极限制裁,同样可以视为战略相持阶段的起点。

正因大国博弈涉及的领域太多,因此,我们很难如抗日战争一样,单纯从军事层面或是军事实力直接决定的地缘政治层面,判断中美博弈到底走到了哪个阶段,而是必须综合衡量。

如果我们将视野从单纯的地缘政治层面拉开,放到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就会发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更准确地说,大概在2010年前后,中美博弈,就已经悄悄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只是我们被眼前不断闪现的树叶干扰,看不到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如果未来的历史,能够验证上述结论,那么,中美战略相持就已经持续了十几二十年,绝对不能算短。

另外一个导致我们难以准确判断中美博弈趋势变化的重要原因,就是大国博弈远比大型战争复杂、漫长。

二战也不过打了6年,美国反超英国,却花费了上百年时间,美苏争霸,也持续了小半个世纪。

在校尉看来,大国博弈就是马拉松,而大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包括决定性博弈,其实只相当于关键时刻的冲刺。

这样的冲刺,未必能够决定大国博弈的最终结果。日本也曾有过甲午战争的志得意满、全面侵华时期的嚣张跋扈,但从中日两国的文明马拉松角度看,时至今日,谁还会相信日本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这个角度理解,现在的中美博弈,就是中美两国文明竞赛最关键的一次冲刺。

这次冲刺的起点,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从那个时候起,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同等量级的战略竞争对手,加以全方位的遏制、打压。

虽然这次冲刺,大概率不会决定中美两国的生死存亡,但却能决定中美两国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趋势。

更重要的是,中美博弈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决定中美两国的发展趋势,而在于决定全人类的发展趋势,也即前面提到的人类发展道路之争、理念之争、方向之争。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中国从来没有针对美国的意思,我们只想做最好的自己,构建最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你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统治,非要站到全人类的对立面,非要如同三体之中的智子一样,封死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发展空间,又怎么能怪中国带头反抗你的霸权行径?

最后,再说两个推动中美博弈战略相持阶段快速向战略反攻阶段演化的重要原因。

一是美国的内部不够团结。

之所以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很长,是因为日本虽然潜力有限,但国民思想高度一致,能够将有限的战争潜力发挥到极限。

相反,抗日战争之初,中国内部各种必亡论、投降论层出不穷。抵挡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后,中国内部才逐渐趋向统一,才有全国抗日统一战线。

现在的中美博弈,中国内部虽然也有各种杂音,但谈不上社会性的思想分裂。

相反,美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既有代表阶级属性的白上、白下矛盾,也有政客为了转移矛盾而人为制造的白左、白右矛盾。

注:关于白上、白下、白左、白右的概念,感兴趣的朋友,参见今天的次条《盎撒白人的两次分裂:懂王入刑的底层逻辑》。这里就不展开了,否则又是一篇文章。

一个高度团结、欣欣向荣的中国,一个内部分裂、暮气沉沉的美国,他们的战略相持,快速演化并不奇怪。

二是美国的力量并不纯粹。

抗日战争,中日主要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的力量积蓄、日本的力量消耗,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会被拉长。

中美博弈,美国更多的是依赖全球霸权,裹挟、绑架了全球力量来打压中国,这并非中美实力的客观反映,因此中美博弈中国的战略防御阶段会被拉长,侵占了原本属于战略相持阶段的地盘。

或者说,进入本世纪之后,中国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局面,其实只是表象,真实情况是,中美实力早就达成了均势。

我们之所以长期陷入被动,不是因为美国有多强,而是因为美国通过霸权体系,借用了不属于他的力量。

正如西方谚语所云,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美国依靠霸权过度借用外部力量,同样会引发严重的反噬。

不管是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的极限制裁、金融制裁,还是今天懂王发动的万国关税战,都是在霸权的加持下过度借用不属于自己的力量,因而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这个代价,就是美国霸权体系的加速崩溃、盟友体系的加速瓦解。

因为美国不再只是利用霸权对付竞争对手,而是已经陷入依赖霸权强行维持盟友体系的困境,把盟友变成了敌人。

因此,一旦美国霸权开始瓦解,曾经的盟友就会飞速叛离,国际社会就会集体抛弃美国,而那些原本不属于美国的力量,不仅会脱离美国的控制,还会反过来重重地打到美国身上。

下手最狠的,往往是反骨仔,这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到那个时候,中美博弈,就从美国裹挟全球打压中国,先变成中美之间的单挑,再变成大家一起痛打落水狗。

现在的中美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在单挑美国。

老人家说过,美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这主要是从战斗意志说的。

现在我们说,美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却是从战斗实力说的。

一支动用了一千士兵、花费两个月时间、消耗三亿美金却搭不起一座浮桥的美军,不是纸老虎又是什么?

现在的美军,就好比他们自己搭建的浮桥,一阵风浪过来就会解体。

结语:

重复一遍,大国博弈,从来都是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尤其是中美博弈,不仅掺杂了复杂的文化、科技、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它也是金融博弈的集中体现。

因为发展到今天,金融霸权已经成为美国为数不多保持优势的领域,如果美国人不想在军事领域碰得头破血流,金融就是他们几乎唯一可以用来对付中国的手段。

而对中国来说,我们也不希望将中美博弈导入热战模式。类似苏联解体那样的和平交接,才是中美博弈最理想的谢幕方式。

正因如此,尽管我们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在军事领域,中美未必一定会走向战争。

唯有金融领域,中美必有一战。

并且这场战争,至少已经打了十几年。打到目前,战局已经逐渐明朗,中国扛住了最为困难的时刻,正在向最后的胜利进发。

如果说中美金融战是中美博弈的上甘岭,那么,懂王最近发起的关税战,就是中美金融战的上甘岭,是美军最后的反扑。

写国运系列《国运的抉择——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时,校尉写过下面一段文字:

不管战斗有多艰辛,不管过程有多曲折,这场没有退路的战争,我们终归是赢了!

我们的父辈,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在近乎无解的绝境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冰雕连、用上甘岭、用炒面、用坑道,为国家、为民族、为子孙后代,硬生生杀出了一条生路!

此战过后,前路依然崎岖,但却没有了存亡之危!

秉承农耕文明内生性、建设性基因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后,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建设美丽祖国的机会。

这段话,用到今天的中美博弈,依然无比贴切:

此战过后,前路依然崎岖,但却没有了存亡之危!

秉承农耕文明内生性、建设性基因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之后,终于为全人类争取到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机会。

来源:校尉讲武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