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1日,乐山市对外公布“嘉”十条人才政策,以服务支撑乐山“24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晶硅光伏、核技术应用等特色优势产业类人才成为定向激励对象,落地乐山的创业实体和创业项目也成为激励对象,对乐山现有各类人才政策进行集成优化,坚持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土
4月21日,乐山市对外公布“嘉”十条人才政策,以服务支撑乐山“24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晶硅光伏、核技术应用等特色优势产业类人才成为定向激励对象,落地乐山的创业实体和创业项目也成为激励对象,对乐山现有各类人才政策进行集成优化,坚持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并重。
吸引更多人才来“嘉”,近年来,乐山大力实施“嘉才计划”,陆续出台“嘉”十条、“文旅八条”等,人才政策不断迭代升级,为高层次人才引育注入动力。
引才 三大变化体现政策升级力度
记者梳理发现,与此前的政策相比,此次“嘉”十条人才政策主要有三大变化:企业人才被新纳入支持对象;新引进博士后、博士安家补助分别增加40万元、20万元;对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5万元、1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些变化呈现出人才激励范围更广、人才激励门槛更低、安居资金补贴更多的特点。
乐山在人才安居、成长和安心方面尤其用心。“嘉”十条人才政策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放“嘉州英才卡”,在便捷就医、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专属服务。
看到“嘉”十条人才政策的内容,定居乐山数年的周啸回忆涌现。几年前,他作为博士人才被引进到乐山,得到了乐山市政府和用人单位共20余万元的人才激励支持,在乐山迅速安家。他坦言,新发布的“嘉”十条人才政策对人才的激励更丰厚、安居的支持更友好了。
“人才政策是招引‘催化剂’,更重要的是,乐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环境优良,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如此安居乐业的氛围,值得被更多人才看见。”4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从北京远赴乐山,准备参加24日举办的嘉州英才大会。他认为,乐山为了引进各类人才下足功夫,这是因为城市发展的需求扩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求贤若渴”说明城市要迎来新发展。
育才 产教融合提供人才发展空间
4月18日17点,23岁的宋思呈从位于夹江县的某研究所下班,乘上接驳车返回位于乐山主城区的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与同学聚会。
这是宋思呈入职的第3个月。今年1月,借高校人才定点招聘机会,从核相关专业毕业的宋思呈顺利与该研究所签约入职来到夹江,“这里生活环境舒适,岗位与专业也对口,很安逸。”
帮宋思呈找到这份“安逸”工作的,是乐山市搭建的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此前,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在乐高校与市内重点企业签订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三方合作协议》;今年,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正式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乐山市人社部门将整合地方产业资源,联合学院共建合作平台,定向输送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借助这一合作平台,乐山构建起常态长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合作机制,让育才与留才更加顺畅。据介绍,顺应乐山打造“中国堆谷”的发展趋势,仅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就有75名核技术人才顺利在乐山就业。
记者获悉,4月24日乐山举办嘉州英才大会,意在拿出更多诚意为人才落地乐山铺好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艺茂)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