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强调,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确立、价值观念塑造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以深化理论武装为引领,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方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校思政课建设、基层治理、新型消费、农业现代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许涛: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强调,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确立、价值观念塑造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以深化理论武装为引领,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方向,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一方面,针对党的创新理论构建系统化的理论教学体系,从基本原理讲到最新发展,从理论渊源讲到实践应用,形成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并通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形式,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避免表面化、片面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讲清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和哲理的基础上,强化理论教学的思辨性,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辨析各种社会思潮,提升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能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
【龚维斌:创造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环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龚维斌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造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环境,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在高效服务中实现有效治理。解决民生难题、提高服务水平,首先要掌握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把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发挥好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搞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困难群众倾斜。
摘编自《人民日报》
【董超:丰富新型消费产品供给】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超表示,近年来,我国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涌现。数字消费较快发展,品牌店播、知识型直播、内容型直播等直播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线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在线旅游增长48.6%,在线餐饮增长17.4%。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新型智能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绿色消费产品和服务更加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家装等走进百姓日常生活。首发经济驱动消费创新升级,一系列首店、首展、首秀、首演等提升消费体验。对标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新需求,我国新型消费供给水平仍有待加强。下一步,要丰富新型消费产品供给,完善标准认证体系,优化管理,推动我国新型消费发展迈上新台阶。要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投入,利用智能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拓展新型消费产品应用场景,满足消费需求。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优化产品研发设计,提升新型消费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鼓励企业用好相关数据,收集消费者对新型消费产品特性及优缺点的反馈,挖掘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改进消费品性能,不断提升新型消费品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打造未来消费体验区,开放公共空间测试低空配送、元宇宙商店等新消费业态。
摘编自《经济日报》
【胡向东:聚焦关键领域,精准施策,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农业强国的内涵远不止于产业的繁荣,更在于乡村全面振兴与和谐发展。同时,仍需要聚焦关键领域,精准施策,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这不仅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关键实践路径。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头等大事。我国将继续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同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此外,我国还将推动农业向“大食物观”“大农业观”转变,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农林牧渔”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物质需求。科技创新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利器。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将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我国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农机装备升级,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我国还将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摘编自《学习时报》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