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括减少那些“更专注于激进主义而非学术研究”的教师、职员和学生的影响力,允许政府监督学校招生和招聘,乃至学生和教职员的意识形态。
本文转载自:菁kids上海(ID: Jingkids_Shanghai )
以哈佛大学为带头先锋,美国顶尖大学们燃起来了!
11日,联邦政府致信哈佛提出10项改革要求,
包括减少那些“更专注于激进主义而非学术研究”的教师、职员和学生的影响力,允许政府监督学校招生和招聘,乃至学生和教职员的意识形态。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发公开信拒绝“整改”,
表示:“无论哪个政党执政,政府都不应决定私立大学可以教授什么、可以录取和雇佣谁,以及可以研究哪些领域。”1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冻结对哈佛总额为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威胁将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
16日,国土安全部威胁取消哈佛招生国际生的资质。
18日,特朗普政府表示已要求哈佛大学提供过去十年来的外国资金及部分外国关系的记录。20日,有媒体披露川普政府计划进一步冻结哈佛大学约10亿美元资金。
21日,哈佛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联邦诉讼。
哈佛并不是唯一“受害者”,特朗普政府近一个月来频频拿大学开刀,目前为止已经冻结或取消了至少7所大学总计超110亿美元的资助,哥大、康奈尔、西北、布朗、普林斯顿、宾大都在被威胁之列。
有媒体认为,特朗普的“清除反犹主义”只是由头,其实质是右翼政府和左翼高校的斗争,强势试探权力能触达的地方,以达到最终改革高校的目的。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美国犹太人力挺哈佛大学并向其捐款。
而在特朗普引发的高校动荡中,首当其冲遭殃的就是国际生,近期有超600名国际学生的F-1签证遭吊销或永久居留身份遭取消。
在MIT,仅一周内就有九名学生被撤销签证,校长Sally Kornbluth指出这样的行为会对全球“顶尖人才”造成寒蝉效应。
哈佛的公开硬刚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信号。
同样遭遇威胁的哥大上个月滑跪答应整改,而哈佛公开信一出,哥大又站起来了,原校长辞职,代理校长希普曼发布新声明,表示不会接受“强行干预”。
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大学校长都表态支持哈佛,耶鲁大学超过800名教职员工发表联署信,呼吁学校“与其他高校积极主动合作,共同捍卫教育自由”。
在“言论自由运动”的发起地——加州伯克利大学,退休教授Robert Reich重返校园公开演讲,呼吁团结与勇气,不畏强权,保护国际学生。这段演讲视频已经获得2.4万点赞。
大学能撑多久?
哈佛为什么有底气硬刚?一大部分源于其雄厚的财力。截至2024年,哈佛大学捐赠基金高达532亿,为全美第一。
从哈佛的收入比例来看,捐赠占45%,基金回报32%,政府拨款11%。如果政府资金冻结,虽然肉痛,但还不至于致命。
在哈佛公开硬刚后不到48小时内,就收到了近四千笔在线捐款,总额达到1400万美元。
来自哈佛校报的统计
顶级富豪吉姆·埃尔曼一口气捐赠的数额是过去十年总数的2倍。超半数捐款来自小额捐赠者,其中包括从未捐款过的校友甚至是其他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知道作为普通人自己的捐赠数额杯水车薪,但都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哈佛的支持。
当然,在复杂的环境中不可能全是支持的声音,哈佛大学共和党俱乐部在一份声明中谴责校方拒绝配合联邦要求。特朗普政府中的很多人已明确表示,包括哈佛大学这样的机构如果无法从内部改革,就要彻底摧毁并从边缘开始重建。
事实上,哈佛大学并非游刃有余。尽管坐拥天文数字的捐赠基金,但其中80%为限制性用途,可灵活支配的仅96亿美元。遭冻结的22亿美元相当于三年研究预算。如果真的失去免税资格,每年更将新增数百万美元的支出。
为了弥补财政缺口,哈佛大学计划向华尔街发行最多7.5亿美元的应税债券。普林斯顿大学也在4月初宣布正考虑在本月晚些时候出售约3.2亿美元应税债券。
从1950年代以来,美国顶尖大学形成以私募股权为核心的资产配置模式。哈佛近四成的捐赠基金配置于私募股权,耶鲁更是全球排名第27的大型私募股权投资者。
原本大学的捐赠基金是“长期投资”的典范:缺乏流动性、享有税收优惠、免受政治干扰。然而如今后两者正遭遇打击。
在资金压力下,有报道称耶鲁开始被迫出售高达6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投资组合,相当于其414亿美元捐赠基金的15%。哈佛也正在考虑出售投资组合中的流动性资产例如股票。
有分析称,这么大规模的出售在教育捐赠基金史上极为罕见。数据显示全美大学捐赠基金共持有约5000亿美元私募股权资产,两所顶尖大学的抛售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糟糕的情况下,甚至成为“新次贷危机”的潜在爆点。
美国人才流失潮来临?
金融市场风云莫测暂且不提,大学或许还能靠财力继续支撑,但个人就不一定了。
目前哈佛公共卫生学院(也是该校最依赖联邦资金的机构,预算46%来自政府拨款)已暂停部分项目、退出两栋大楼租约、缩减博士项目招生规模;哈佛医学院宣布裁员计划,多名教授收到了来自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的停止工作令。
裁员、项目停止、招聘暂停、offer撤回……这些情况越来越普遍。
面对充满未知数的局面,布朗、康奈尔等名校都明确告诉持有签证或永居的学生——不建议出国旅行。
入境审查上,甚至出现了多起“猎巫”般荒谬的拘押案例。持有美国绿卡的德国公民Fabian Schmidt3月返回美国时被扣留,被审问了“数小时”;一名赴美开会的法国空间科学家因入境时被美国边检人员发现手机内有批评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聊天信息,便被没收设备、禁止入境、遭驱逐。
这种氛围下,有人惶惶不安,也有人选择愤然离去。
欧洲多地高校表示,近期收到越来越多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求职申请。
多名耶鲁大学教授宣布离开美国,前往多伦多大学任教,其中包括学术重量级人物、《法西斯主义如何运作》的作者Jason Stanley。他3月时于《卫报》撰文称:“特朗普正在让美国走向教育极权主义。”
《自然》杂志3月底发布一项调查,1600多名参与调查的美国科研人员中,75%正考虑离开美国,欧洲和加拿大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欧洲、澳洲、加拿大也都摩拳擦掌,试图开启挖人模式。
法国负责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部长级代表菲利普·巴蒂斯特致信该国研究机构及大学,希望为考虑离开美国的科研人员提供接纳方案,并要求相关机构就优先引进的技术和研究领域提出建议。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表示,已有对迁移感兴趣的美国顶尖科学家与他们取得联系,该学会正在研究各种可能性。
二战期间,美国凭借相对安全的地缘政治、开放的氛围、大力的扶持,吸引欧洲许多知识分子、科学家、艺术家逃到美国、留在美国。人才汇聚、高等学府迅速壮大所带来的影响力也持续到了今天。
那么现在,会局势颠倒,开启人才流失的闸门么?
哈佛这所见证过数次历史动荡、成立时间比美国还早的大学,在这次对抗中的结局也将预示着美国顶尖大学的方向,尽管我们最朴素的愿望只是——希望所有留学生、国际生都能有学上,依然能安心地追逐理想。
近期活动推荐
近期可预约直播场次如下,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5月10日周六,美本留学盛典香港站,顶流业内大咖们来了!面对面分享一手美国本科留学资讯,欢迎来听大咖们的支招,建议带娃参加!留学全知道和你不见不散!👇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