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澄城“三个三”模式解锁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新路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23:45 2

摘要:自省、市部署“千村点亮、千村宣教”三年行动工作以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深入实施协同合力、因地制宜、守正创新、精准宣教的交通安全宣传举措,积极营造“大宣传、大警示、大教育”浓厚氛围,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注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通讯员 姬磊磊

自省、市部署“千村点亮、千村宣教”三年行动工作以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深入实施协同合力、因地制宜、守正创新、精准宣教的交通安全宣传举措,积极营造“大宣传、大警示、大教育”浓厚氛围,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下降75%、11%、64%、80%。

夯实“三个责任”

工作中,澄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积极构建联动宣传机制,明确“县、镇、村”三级责任,推动落实政府主导、包联村镇、督导考核等工作措施,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

具体来看,大队将“千村宣教”行动纳入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要内容,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各镇办、部门在交安宣传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同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倒逼属地镇办和职能部门主动担责,形成“党委领导、镇办主抓,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格局。

澄城县建立“中队交辅警包联行政村”制度,实行“1+3+N”,即镇办牵头,中队、派出所、城管,交通劝导志愿服务队联勤执法模式,确保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以安里镇东富庄村为试点,该县因地制宜实行“村委会+小组+农户”三级责任链条,由村支书担任第一责任人,“一月一研判、一季度一部署”,对农忙时节三轮车违法载人、面包车超员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研判,发动党员干部、劝导员组建“交通安全劝导队”,推动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更有力度。

打造“三个亮点”

澄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围绕多受众、多形式、多主题的交通安全文化理念,采取“有趣、有用、有效”的方式,让农村交通安全可亲、可学、可传。

第一书记讲交安,推出了10期“第一书记讲交安”系列视频,用通俗的语言,亲切的面庞,真诚的劝导,让第一书记安全宣传课在群众中“讲”起来,群众安全意识明显提升。跨界联动说交安,积极联合尧头窑管委会、县星瀚语言成长中心等专业公益工作室,录制交通安全广播剧,同时创作出了一批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黑瓷”作品,以更接地气、更沾泥土的方式,让交通安全“实”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深受群众好评。积分兑换促交安,在城关街道办雷庄村试点开展“安全出行积分兑换”活动,将交通安全纳入村规民约,村委会购买了洗衣液、围裙、抽纸等物品,以志愿劝导服务活动场次累计积分,逐月兑换相关礼品,激发群众参与、遵守交通安全的热情。

截至目前,共兑换各类物品数量113个(件),切实打通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搭建“三个阵地”

澄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围绕重点场所、抓住重点集体、聚焦重点路段,积极打造交安办统筹策划、基层镇办齐心协力、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宣教阵地。

为筑牢宣教阵地,大队结合“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活动,针对农村“一老一小”群体,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快板、情景剧等形式精准推出“60、70、80银发守护行动”和“小手拉大手童行安全”两大行动。第一季度累计开展现场劝导23场次,纠正轻微违法420余起,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同时,大队创新“六小”宣教阵地,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各村口警示“铁五条”,协调推进29个加油站、13辆公交车尾屏、53辆出租车、城区76家的LED屏幕滚动播放交通安全提示语,采取喷绘漫画、悬挂标语、设置警示牌、设立宣传栏等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宣传阵地打造,打造镇村级宣传橱窗180余处。

除此之外,大队每季度收集市县典型事故案例,加工制作宣传展板完成后下发,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新开展“扫码识交安”活动,将以往“我说你听”变为“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的宣传方式,真正做到融情于法、润物无声。同时,建立“县交安委—镇办—行政村—村民小组(小区)”四级微信群,保证每家每户有一人在村组群内,通过“微信群”共发送提示信息103条,覆盖人数1033万人。抓实新媒体矩阵传播,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暖新闻”,让澄城交警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下一步,大队将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持之以恒深化‘千村宣教’活动,不断在宣传机制、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宣传载体上创新,全力打好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攻坚战,让安全之花开遍千村万户。”澄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赵国庆说。

来源:乡村生活小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