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刊于1948年的济南日报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媒体机构,积极打造城市影像数据库,不仅有效整合并深度开发了自身丰富的影像资源,更有力推动了新闻媒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作者:陈长礼
数字化时代的影像作为一种直观、生动且极具感染力的信息载体,在记录城市发展历程、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新闻传播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刊于1948年的济南日报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媒体机构,积极打造城市影像数据库,不仅有效整合并深度开发了自身丰富的影像资源,更有力推动了新闻媒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城市影像数据库的价值
(一)留存城市记忆
济南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城市影像数据库能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济南城市风貌、社会生活场景、重大事件等以影像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些影像资料能为后人了解济南的过去、感受城市发展的脉络提供最为直观和真实的依据,使得济南的城市记忆得以跨越时空代代相传。
(二)传承地域文化
济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如独特的泉文化、民俗文化等。城市影像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文化相关影像的收集、整理和展示,将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表达。例如,记录泉水周边的生活百态、传统民俗节庆中的仪式与表演、历史文化遗迹的变迁等影像,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传播济南的地域文化精髓,促进地域文化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承与弘扬。
(三)提升新闻质量
记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从数据库中获取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度报道,使新闻报道更具历史纵深感和文化底蕴。同时,数据库中的影像也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制作图片专题、视频新闻、互动式融媒体产品等,提升新闻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服务城市规划与研究
城市规划师、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员在进行规划工作和城市研究时,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为参考。城市影像数据库能够为他们提供全面、系统且真实的济南城市影像资料。这些影像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轨迹和空间演变,从而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因素和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延续;有助于学者深入研究济南城市的社会结构变迁、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多方面的课题。
济南日报打造城市影像数据库的实践
(一)内梳外联整合影像资源
1.内部资源梳理。济南日报拥有多年积累的大量新闻摄影作品、专题图片报道以及历史影像资料。对纸质照片、底片、数码照片等不同形式的影像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整理,按照时间、主题、地域等维度进行标注和归档,建立起初步的内部影像资源目录体系,确保每一份影像资源都能够被准确地识别和检索。
2.外部资源拓展。与济南市的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合作采集等方式获取更多与济南城市相关的珍贵影像资料。例如,济南日报与济南市档案馆合作,获取历史上的城市规划图、老照片档案等。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影像征集活动,鼓励市民提供自己珍藏的与济南城市有关的老照片、家庭影像等,进一步丰富城市影像数据库的资源内容。
(二)科学设计数据库,采用智能检索算法
1.数据库架构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架构来构建城市影像数据库。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包括影像基本信息表、影像分类表、影像标签表等。通过建立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对影像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和检索。
2.数字化存储技术。对传统的纸质照片和底片进行高精度扫描,对数码照片进行统一的格式转换和质量优化处理。采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保障影像数据的安全和长期保存。同时,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数据库中的影像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检索与查询技术。开发便捷高效的检索与查询系统,为用户提供多种检索方式。采用智能检索算法,以便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进行语义分析和相关性匹配,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当用户输入“济南大明湖”时,检索系统不仅能够搜索出直接标注“大明湖”的影像,还能够搜索出与大明湖周边环境、相关文化活动等具有关联性的影像资料。
(三)分类存放、详细标注、动态更新
1.影像审核与筛选。为了确保城市影像数据库中影像资料的质量和合规性,济南日报建立了严格的影像审核与筛选机制。对收集到的每一份影像资料进行内容审核,包括影像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否涉及侵权等。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影像资料进入数据库核心存储区域,对于一些质量较差或不符合要求的影像进行标注或另行存储处理。
2.元数据标注与完善。对进入数据库的影像资料进行详细的元数据标注,除了基本的拍摄信息外,还包括影像的背景故事、文化内涵解读、相关人物介绍等。这有助于用户在使用影像资料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影像所传达的信息,提高影像资料的利用价值。
3.内容更新与维护。城市影像数据库需要持续更新和维护。济南日报安排了专门的编辑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数据库的内容更新工作,定期将新采集到的影像资料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整理、审核、标注后添加到数据库中;对数据库中已有的影像资料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更新元数据信息等。
打造城市影像数据库面临的挑战
(一)版权问题
一方面,由于部分历史影像资料的版权归属不明确,可能存在侵权风险;另一方面,如何确保社会投稿者所提供影像的版权合法性,以及如何与版权所有者协商授权使用等都需要妥善解决。
(二)技术更新与资金投入问题
城市影像数据库的完善和升级需要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对于新闻媒体机构来说,资金往往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合理分配资金,确保技术更新与数据库建设顺利进行,是一个需要权衡和解决的问题。
(三)人才队伍问题
打造和运营城市影像数据库既需要熟悉新闻摄影、影像编辑、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来进行影像内容的管理和开发,又需要精通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等技术的人才来保障数据库的技术架构搭建、系统维护和功能开发。在构建城市影像数据库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这些专业人才的挑战。
城市影像数据库的未来展望
(一)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影像数据库将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数据库应具备智能图像识别与分类功能,自动识别影像中的场景、人物、物体等元素,并进行精准分类和标注,进一步提高影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利用算法实现智能推荐,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习惯和兴趣偏好,为用户个性化推荐相关的影像资料,提升用户体验。
(二)跨领域合作提升社会价值
城市影像数据库应加强跨界合作,拓展其应用范围和价值。例如,与学校合作开发教育影像资源库,为学校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影像素材和教学案例;与旅游行业合作打造济南旅游影像推广平台,利用数据库中的精美影像展示济南的旅游景点、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济南旅游观光;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将数据库中的影像元素进行创意开发,制作成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提升城市影像数据库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三)增强社会互动
未来的城市影像数据库应更加注重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建立用户参与机制,鼓励市民不仅做影像资料的提供者,更做数据库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例如,开设用户上传影像作品的平台,经过审核后将优秀的用户作品纳入数据库,并给予创作者相应的署名权和奖励。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影像互动活动,如影像故事分享会、摄影比赛、影像展览等,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城市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和推广中来,使城市影像数据库真正成为济南市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宝库。
(作者陈长礼为济南日报摄影部主任)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3月号,原标题为《构建城市影像数据库的价值、实践与展望》。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