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薏苡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10:24 2

摘要:为因地制宜发展薏苡生产,推进科学栽培,发挥好薏苡“药食同源”和区域特色等产业优势,针对今年汛期降水“北多南少”、极端天气事件偏多的风险预测,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种子处理、合理密植、水肥调控、防控风险、适期收获”为重点的2

核心提示:为因地制宜发展薏苡生产,推进科学栽培,发挥好薏苡“药食同源”和区域特色等产业优势,针对今年汛期降水“北多南少”、极端天气事件偏多的风险预测,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种子处理、合理密植、水肥调控、防控风险、适期收获”为重点的2025年全国薏苡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为因地制宜发展薏苡生产,推进科学栽培,发挥好薏苡“药食同源”和区域特色等产业优势,针对今年汛期降水“北多南少”、极端天气事件偏多的风险预测,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种子处理、合理密植、水肥调控、防控风险、适期收获”为重点的2025年全国薏苡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种子处理,适期整地播种。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可采用3%—5%生石灰水浸泡48小时,也可选用适宜药剂或专用种衣剂包衣。西南区宜春播,一般3—5月播种,10—11月收获。南方种植区可春播或夏播,春播4—5月播种,10—11月收获;夏播6月初播种,12月中下旬收获。北方种植区一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最迟不超过6月下旬,9—11月收获。播前深耕细耘,大面积平整地块可采用机械化播种。

(二)合理轮作倒茬,科学设计密度。薏苡忌连作,前茬作物以豆科、十字花科及根茎类作物为宜,种植模式一般包括净作、膜侧栽培、薏苡—大豆间作等,一般播种量2.5—3.5 公斤/亩,条播、穴播或起垄种植,4—6叶期定苗,留苗密度8000—12000株/亩,2—4株/穴。地势平坦的地块可采用机械化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行距50—60 厘米,窝距30—40 厘米;播种量2.5—3.5 公斤/亩。大粒品种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每穴播种4—6粒保证出苗数。矮秆品种可适当增加栽培密度。

(三)加强水分管理,调优肥料运筹。根据薏苡湿生习性,田间水分管理遵循湿润育苗、干旱拔节、有水孕穗、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收获,其中苗期和抽穗期水分敏感,应密切关注土壤墒情。施肥以满足薏苡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的原则,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提倡使用农家肥、生物肥料等。基肥一般使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 公斤/亩或复合肥40 公斤/亩,结合中耕除草,拔节至抽穗期追肥1—2次,每亩施用尿素20—40 公斤。也可以使用缓释型肥料以减少劳动力,一般50—80公斤/亩于播种期一次性施用。

(四)综合防控病虫,辅助授粉结实。加强病虫害防控,南方和西南地区苗期注意玉米螟、粘虫和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抽穗期注意黑穗病和叶枯病的发生,及时拔除有病植株。薏苡异株风媒授粉,同一花序雄花先成熟与雌花不同步,可在开花盛期上午10:00—12:00,用绳索或植保无人机等工具振动植株,提高结实率。

(五)适期适时收获,注意减损提质。当薏苡植株中下部叶片转黄,在田间籽粒80%左右成熟变色、变硬时收割,一般选择晴好天气上午10—12时作业。可采用机械化收获,要求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作业速度控制在4—5公里/小时,收割机的割台高度应低于薏苡的着粒层,收割时注意检查损失率变化,及时调整作业速度与割台高度。

日期:2025-04-23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