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条消息让中国老百姓炸开了锅:美国专利商标局竟然批准了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的饺子外观专利申请。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愤怒。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美食,饺子怎么就被韩国申请了专利?这背后到底隐藏
韩国获批饺子专利,中国老百姓不答应!
最近,一条消息让中国老百姓炸开了锅:美国专利商标局竟然批准了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的饺子外观专利申请。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愤怒。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美食,饺子怎么就被韩国申请了专利?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饺子,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可不只是一种食物,它是深深融入生活的文化符号。在北方,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是再温馨不过的场景。那一张张薄皮,包裹着精心调制的馅料,再捏出形态各异的褶子,包进去的是家的味道,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从春节阖家团圆时的必备美食,到日常餐桌上的常客,饺子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情感记忆和文化传承。在南方,饺子虽不像北方那般普遍,但也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食用习惯,无论是广式的虾饺,还是四川的钟水饺,都展现了饺子在不同地域的魅力。
据考证,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为救济百姓,发明了“祛寒娇耳汤”,这便是饺子的雏形。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饺子的种类不断丰富,做法也日益多样,从简单的水煮,到油煎、蒸制,每一种做法都有其独特的风味。饺子不仅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还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走向世界,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美食的一张名片。
而如今,韩国企业在美国申请的饺子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明确限定了14至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等核心特征。这一专利的获批,无疑让许多中国老百姓感到难以接受,在大家心中,饺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财富,怎么能被一家外国公司以专利的形式“霸占”呢?
从法律层面来看,虽然这一专利只在美国有效,且有律师指出该专利存在缺乏新颖性等法律漏洞,但如果中国在美国销售的饺子完全符合上述特征,仍可能触发美国关于专利权的规定,面临侵权风险。这对于中国的食品企业和中餐馆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有实力的商家或许可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无效,但高昂的诉讼成本和复杂的法律程序,让许多小企业望而却步。
对于韩国企业申请饺子专利的动机,不少人认为背后有着商业考量。韩国的必品阁(bibigo)饺子品牌在海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通过申请专利,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与其他饺子品牌区分开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竞争对手形成打压,为产品打开市场、提高销量保驾护航。这种将文化元素商业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益。
在社交媒体上,中国网友纷纷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不满和质疑。有人发起线上签名活动,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也有人深入挖掘历史资料,用考古发现的两千年前的酸菜缸、东汉至三国时期庖厨俑制作花边饺子的场景等证据,有力地回击了韩国在美食文化方面的抢注行为。海外的华人华侨也积极行动起来,纽约的中餐馆老板在橱窗贴出“专利饺子教学班”的海报,吸引众多老外前来学习包元宝饺等中国传统饺子,美食博主们则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展示饺子背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饺子的真正起源和发展。
这次饺子专利事件,也为中国企业和文化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整理、挖掘相关的历史证据和文化内涵,以便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文化权益;另一方面,企业和相关机构在拓展海外市场时,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布局和保护,提前做好功课,避免因他人抢注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其文化地位不容置疑。韩国企业申请饺子专利的行为,或许只是一场闹剧,但它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相信在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饺子这一文化瑰宝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那些试图抢夺他人文化成果的行为,最终也将得不到认可。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