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有肿瘤,包括乳腺癌,都表现克隆异质性,这些异质性克隆反过来又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肿瘤微环境,这就需要肿瘤细胞不断地重组它们的代谢途径,因此许多肿瘤显示出高度的代谢灵活性。
所有肿瘤,包括乳腺癌,都表现克隆异质性,这些异质性克隆反过来又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肿瘤微环境,这就需要肿瘤细胞不断地重组它们的代谢途径,因此许多肿瘤显示出高度的代谢灵活性。
MYC 是一种原癌基因和多效转录因子,在一系列癌症的恶性进展中,具有高表达水平的克隆以亚克隆的形式出现,通常与较高的分级和较差的生存率相关。尽管 MYC 被认为是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但在多克隆性的病理生理学背景下,这些恶性亚克隆的真正代谢特征仍不清楚。
近日,来自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Metabolism 发表了题为 Vitamin B5 supports MYC oncogenic metabolism and tumor prog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的文章。该研究发现,癌症驱动基因 MYC 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严重依赖维生素 B5 来生长和存活。通过饮食限制维生素 B5 会引起许多 MYC 介导的代谢改变的逆转,并导致肿瘤生长受阻。
因此,这项研究确定了维生素和辅助因子作为肿瘤进展的潜在干预靶点,将来或可用于肿瘤治疗。
图片来源:Nature Metabolism
近期,英国权威学术期刊《生物医学中心-营养》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膳食营养补充剂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6过量,引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
超量服用维生素C(超过1克)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发表在美国《内科学年鉴》上的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长期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期食用维生素E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
抽一根香烟会损耗25毫克维生素C;喝酒、熬夜、吃甜食会加速B族维生素的流失;持续使用3小时电子屏幕,机体就开始消耗维生素A;户外活动缺少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在“掏空”维生素。
不久前,一则“男子每天吃8粒维生素补充剂导致肝衰竭”的新闻引发热议。养生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营养补充剂成为不少人的“刚需”,维生素更是“热门补品”,甚至成为一种健康代名词。然而在营养领域,摄入维生素补剂的好坏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境地。
如今,市面上的维生素产品琳琅满目,有泡腾片、软糖、粉剂等各种剂型,适口性强;“功效”定位多元,比如促进儿童生长、提高女士代谢、增加银发族抵抗力等;为迎合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甚至细分出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单一、特定补剂。
普通人没必要“盲补”
维生素是维持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的必需营养素,但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只能通过饮食或补剂获取。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营养科主任龚雄辉表示,各种维生素的需求量约为每日几十微克或几百毫克,只要保证合理膳食,健康人群都可足量摄取,无须额外补充,只有部分人可能存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但摄入不足不代表机体缺乏,如果盲目进补反而有健康隐患。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国人目前摄入不足的维生素有四种,分别是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其中,维生素B2日均摄入量只有推荐量(男性为1.4毫克、女性为1.2毫克)的一半。“实际上,国人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也很普遍,九成就诊患者都有这个问题。”龚雄辉补充道。
这可能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没吃够——不少人三餐不规律、热量高但营养低、食物过于精细,或爱吃零食、习惯高温烹饪等,在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大大减少,老年人还存在咀嚼、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问题。
流失加速——不良生活习惯是罪魁。抽一根香烟会损耗25毫克维生素C;喝酒、熬夜、吃甜食会加速B族维生素的流失;持续使用3小时电子屏幕,机体就开始消耗维生素A;户外活动缺少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在“掏空”维生素。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可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毒性相对较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为脂溶性,易在脂肪细胞、肝脏大量蓄积,毒性潜能很大。
在营养科门诊,每年都有“乱补伤身”的病例:有绝经后女性每天补充大量钙和维生素D,引发高钙血症或肾结石;有些人每天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6,出现手足麻木,已有神经系统损伤,也不乏因过量补充维生素C出现胃黏膜受损的患者。
张士红补充道,“维生素之间其实是有相互作用的,只是大众不太熟知,比如补充过量维生素C会流失维生素B9(叶酸),维生素B1与叶酸也不宜联用。”
而且,维生素补剂属于保健品,相关监管不如药品严格,质量与价格也不成正比,甚至有部分产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含有重金属或非法药物,反而会伤肝伤肾。
有专家表示,补充维生素最好的方法是食补,其中的天然维生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代谢。比起单一的维生素补剂,全食物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可互相搭配,达到1+1>2的健康效果,尤其是针对平时饮食结构不合理的人群。
临床应用维生素补剂的情况大致有两种:必须补充的人群,比如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需额外补充叶酸;新生儿需补充推荐剂量的维生素K;特殊情况,比如节食人群、长期素食者需补充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疾病会干扰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需进行针对性补充。
但某些维生素会降低药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比如高血压或服用环孢霉素的患者忌过量补充维生素E,以降低心衰风险,建议服用前咨询医师。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