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季防骗指南:家长请握紧钱包,远离诈骗陷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12:09 2

摘要: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初升高升学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家长们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为了孩子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家长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从收集学校信息、准备各种资料,到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冲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升学季防骗指南:家长请握紧钱包,远离诈骗陷阱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初升高升学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家长们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为了孩子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家长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从收集学校信息、准备各种资料,到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冲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家长们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升学节点都承载着家长们满满的期待。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长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理让他们在升学季更加焦虑。

就拿我的邻居来说,他家孩子今年小升初,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重点初中,他从去年就开始四处打听消息,托人找关系。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周末也被各种培训课程填满。邻居常常和我感叹,为了孩子升学,他操碎了心,头发都白了不少 。

然而,家长们的这份焦虑,却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成为他们骗取钱财的 “利器”。这些骗子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利用家长们对孩子升学的急切心理和信息差,精心编织各种骗局,等待着家长们上钩,而一旦家长们陷入其中,不仅钱财受损,孩子的升学也可能受到影响,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升学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骗子们的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揭秘一些常见的诈骗套路,希望家长们能够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骗子往往会抓住家长们渴望孩子进入优质学校的心理,谎称自己有 “内部指标”,能通过 “特殊途径” 帮助孩子办理入学。他们会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缴纳高额的 “指标费”,就可以让孩子轻松进入理想的学校 。

比如在海口,温某涛就谎称自己有 “内部指标”,能帮助办理海口市多家初高中的入学指标,让 “中介” 詹某帮忙散播消息,诱骗 39 名学生家长支付了 “入学指标费”,涉案金额高达 270 万余元 。还有长沙的蔡某,作为某知名培训学校员工,对培训学生家长谎称能帮助学生进入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和 “长沙南雅中学” 就读,收取每人 7 万元至 9 万余元不等的 “好处费” 及 17800 元 “学费”,29 名 “小升初” 学生家长共计被骗 2868345 元 。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了 “内部指标” 骗局的危害,家长们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花钱就能买到孩子的未来。

一些骗子打着 “自主招生” 的旗号,声称可以不看片区、不看分数,只要交钱就能让孩子进入好学校。他们会编造各种理由,比如学校有特殊政策、与学校领导有关系等,让家长们相信他们的谎言 。

然而,真正的自主招生是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特长或优秀的综合素质,并且要经过学校的考核和选拔。骗子们所谓的 “自主招生”,完全是违背招生政策的骗局。家长们在面对这类骗局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多了解正规的自主招生流程和要求,不要轻易相信那些不符合常理的承诺。

在考试结束后,家长和学生都急切地想要知道成绩,骗子们就利用这种心理,发送虚假的 “提前查分” 链接。这些链接往往隐藏着陷阱,一旦家长或学生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准考证号、银行卡号等,骗子就可以获取这些信息,进而实施诈骗,导致银行卡里的钱财被盗刷 。

还有一些骗子会以收取 “查询费” 为由,要求家长转账,一旦收到钱,就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如每年高考后,都有不法分子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 “特殊渠道” 可提前查分,很多心急的家长和考生就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官方的查分渠道是最可靠的,不要轻易相信那些非官方的查分链接和信息。

骗子们还会自称认识学校领导、教育局干部,或者与招生办工作人员有密切关系,能够托关系让孩子入学。为了让家长们相信,他们甚至会伪造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制造出自己 “神通广大” 的假象 。

在四川凉山,瓦某就抓住家长 “望子成龙” 的迫切心态,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谎称自己结识多名教育部门领导人,能够帮助非学区户籍或者分数未达标学生办理入学升学。他利用多个社交账号冒充相关领导,编造聊天记录、通话记录,以截图的方式发送给家长,60 余名家长信以为真,纷纷向他转款,共计被骗 80 余万元 。家长们要明白,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招生工作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不会因为私人关系就违反规定录取学生,千万不要被骗子的 “特殊关系” 谎言所蒙骗。

骗子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如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发布虚假的招生宣传信息,夸大学校的优势和教学质量,声称只要参加他们组织的培训、考试,就可以保证孩子升学。他们还会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让家长们觉得如果不赶紧报名,就会错过机会 。

有些不良培训机构会打着 “名校保过班” 的旗号,收取高额的培训费用,却无法兑现承诺。还有一些骗子会伪造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让家长们误以为孩子已经被成功录取,从而骗取家长们的信任和钱财。家长们在面对各种招生宣传时,一定要仔细甄别,不要被虚假的宣传所误导,多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和口碑,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过于绝对的承诺。

面对小升初、初升高招生季的重重骗局,家长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避免陷入骗子的陷阱呢?以下是为家长们精心准备的防骗宝典,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度过升学季。

家长们务必熟悉当地的招生政策,明确正规的入学途径和要求。每年,各地教育部门都会发布详细的招生政策,包括招生范围、报名时间、录取规则等,这些信息通常会在教育部门官网、学校官网以及官方媒体平台上公布 。家长们要及时关注这些渠道,认真研读招生政策,确保对升学流程有清晰的了解。只有掌握了准确的政策信息,才能辨别出骗子的谎言,不被虚假承诺所迷惑。比如,一些地方实行 “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 的政策,家长们就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片区对应哪些学校,孩子是否符合入学条件,不要轻信那些声称可以突破片区限制入学的骗局 。

对于那些过于绝对的升学承诺,家长们一定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切勿轻信。在升学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孩子一定能进入某所学校,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也需要通过正规的选拔和录取程序 。骗子们正是利用家长们的急切心理,用 “包进名校”“百分百录取” 等承诺来吸引家长上钩。家长们要明白,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是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不会因为金钱或关系就违反规定录取学生。如果有人向你做出这样的承诺,那一定是骗局,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免上当受骗。

在获取招生信息时,家长们要从官方渠道获取,对不明来源的信息一定要核实 。官方渠道包括教育部门官网、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这些渠道发布的信息是最准确、最权威的 。对于来自微信群、朋友圈、陌生电话、短信等渠道的招生信息,家长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一些骗子会通过这些渠道发布虚假的招生信息,误导家长和学生。如果对某条信息存在疑问,家长们可以拨打教育部门或学校的官方咨询电话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保护个人信息

家长们要注意保护孩子和家庭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给陌生人 。在招生季,骗子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家长和学生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实施诈骗 。比如,他们可能会冒充学校老师或招生工作人员,以核实信息为由,骗取家长的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家长们要牢记,正规的招生单位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索要这些敏感信息。在填写各类报名表格时,也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平台和渠道,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修改密码、挂失银行卡等,防止造成财产损失。

及时报警求助

如果家长们发现可疑情况,怀疑自己可能遭遇了招生诈骗,一定要及时报警求助 。不要因为害怕或心存侥幸而拖延,以免给骗子更多的时间转移资金,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报警时,要尽可能详细地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对方的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警方快速展开调查,追回被骗资金。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向教育部门、学校或相关机构反映情况,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升学季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付出了诸多心血和努力。然而,骗子们却在这个时候伺机而动,企图利用家长们的焦虑和急切心理骗取钱财。希望家长们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对小升初、初升高招生季常见的诈骗套路有更清晰的认识,将防骗宝典牢记于心 。

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诈骗套路,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在升学季遭受诈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公平的升学环境,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顺利进入理想的学校,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

记住,保护好孩子和家庭的财产安全,就是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 。如果您有任何防骗经验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成长,一起守护孩子们的升学之路 。

来源:升学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