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68年入伍,当3年“上士”被提干司务长,经手4000元让我后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16:03 1

摘要:这话一出,战友们都笑了,我也跟着笑了笑。每次聚会,老伙计们总爱拿我当年这事开玩笑。说实话,想起那段经历,现在确实挺好笑的,但当时可真把我吓得不轻。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喂,老王,马上要发津贴了,你这个月准备给家里寄多少钱啊?"

"嗨,能寄多少啊,我这点津贴够干啥的。对了,老张,听说你当年当司务长时候,手里经手那么多钱,吓得晚上睡不着觉,是真的吗?"

这话一出,战友们都笑了,我也跟着笑了笑。每次聚会,老伙计们总爱拿我当年这事开玩笑。说实话,想起那段经历,现在确实挺好笑的,但当时可真把我吓得不轻。

我是1968年入的伍。那年我刚满18岁,是个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农村娃。记得那天,大队广播喊着适龄青年去报名参军,我爹拍了拍我肩膀说:"娃,到部队锻炼锻炼,长点见识。"就这样,我背着缝了又缝的布包,穿着村里唯一一套像样的衣服,走出了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山村。

刚到新兵连那会儿,啥都不适应。早上四点半起床,天还黑着呢,就得爬起来叠被子、洗脸、刷牙。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棱角分明,不然通不过内务检查。第一次叠,我折腾了半天,还是歪歪扭扭的,被班长老李拆了重叠。

"小张,这被子叠得跟你家的小山似的,重来!"

我只好硬着头皮又叠了一遍又一遍,弄得手都酸了。晚上睡觉前,想到第二天还要叠,都不敢睡得太死,生怕把被子弄乱了。

军营的饭菜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每天三顿,不管吃多少都不会挨饿。我们那会儿搞"大锅饭",都是食堂师傅盛好了直接端到桌上。记得第一次看到有肉丝炒白菜,我激动得差点掉眼泪。在家一年到头能吃上几次肉都是稀罕事。

"看把你馋的,跟没见过世面似的。"旁边的老乡小李笑着说。

"那可不,我们村一个月能吃上一两回肉就不错了!"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美滋滋的。

军营里,最难熬的是想家的时候。尤其是过年过节,村里肯定热闹,家家户户贴春联、蒸年糕,大人小孩穿新衣,可我们只能在食堂多吃两个饺子,看个电影就算过年了。

记得有一次,我收到家里来信,说我妈病了。那几天我吃不好睡不着,班长看出来了,主动找我谈心:"小张,有啥心事?"我把来信的事告诉他后,他拍拍我肩膀说:"别担心,你妈有你爹照顾着呢,你好好训练,争取立功回家探亲。"这话让我心里好受多了。

新兵期过后,我被分到炮兵连。每天除了站岗放哨、出操训练,还要学炮兵专业知识。说实话,刚开始真不容易,尤其是背战术参数,那一堆数字,背得我头都大了。晚上熄灯后,我就拿着小手电筒,躲在被窝里偷偷背。

慢慢地,我从一个啥都不懂的新兵,变成了能扛得住苦的老兵。因为表现不错,我被提拔为班长,后来又当上了上士。那会儿当个上士可不容易,得熬资历,还得有真本事。我这人虽然文化不高,但做事认真负责,领导交代的任务从来不含糊,战友们有困难我也尽力帮忙,慢慢地在连队里也有了些威信。

到了1971年初,连队的司务长老赵要转业了,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小张,你在连队这几年,工作踏实,人也老实,战友们都说你靠得住。想让你接替老赵的工作,当司务长。这个位置责任重大,你愿意吗?"

我心里既紧张又高兴。紧张的是司务长要管钱管物,责任大;高兴的是领导信任我,愿意提拔我。想了想,我答应了下来:"连长,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交接那天,老赵把账本往我面前一放:"这是咱们连队的经费账本,里面记着每一分钱的去向。这四千多块钱,看着是个大数目,其实都是按制度用的,你别害怕。"

四千多块钱!我心里咯噔一下。那时候一个工人一个月才三四十块钱,我们当兵的津贴更少,一个月就几块钱。四千多块相当于普通人十年的工资啊!我瞬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这么多钱,都在哪儿啊?"我结结巴巴地问。

老赵笑了:"放心,不是都在你手里。这是账面上的数,包括战士们的津贴、伙食费、办公经费等等。实际上你手里经手的现金不会太多,但账目一定要清楚。"

接手司务长工作后,我那叫一个小心翼翼。每天晚上睡前,都要把账本拿出来核对好几遍。有一次半夜三点多,我突然惊醒,想起白天是不是有笔账记错了,赶紧爬起来,点着煤油灯重新算了一遍,吓得满头大汗。

"老张,你干啥呢?大半夜不睡觉?"室友老王被我吵醒了。

"没事,就是看看账本。"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你呀,胆子也太小了,不就是四千块钱嘛,至于吓成这样?"老王打了个哈欠,又睡了。

他是不知道,那可是四千块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万一哪笔账记错了,或者钱丢了,那可怎么办?想想就害怕。

司务长的工作其实挺繁琐的。每个月发津贴,我都提前一天把钱装在小信封里,按名字排好。发放时一个个点名,看着战友们开心的表情,我心里也挺高兴。

记得有个叫小刘的战友,家里条件特别差。有次他妹妹要结婚,他想买个像样的礼物,但手头紧,偷偷跑来问我能不能借五块钱。按规定战友间不该借钱,但看他那么为难,我还是从自己那点津贴里拿出五块给他。

"记得下个月还啊,这是我自己的钱。"我小声叮嘱他。

小刘感动得不行:"谢谢老张,你真够兄弟!"

后来他妹妹结婚,特意带了喜糖回来:"老张,这是我妹结婚的喜糖,她让我谢谢你!"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当司务长也挺有意义的,能帮战友解决实际困难。

那时候部队条件差,特别是冬天,北方的冷那叫一个透骨。有年冬天特别冷,战友们晚上都睡不好,我就跟连长申请多买些煤:"连长,今年冬天太冷了,战士们晚上睡觉都冻醒了,能不能多买点煤?"

连长皱眉:"预算有限啊,已经定好了。"

我不死心:"要不这样,我把其他开支节省一点,挤出来买煤?保证不超预算。"

最后连长同意了。我把文具费、接待费都压缩了一些,总算多买了几吨煤。那个冬天,大家睡得暖和多了,再没人半夜被冻醒。战友们都说:"还是老张想得周到。"

春节那会儿,我又跟连长商量,能不能让年夜饭丰盛点。毕竟大家都在外地当兵,过年不能回家,心里肯定特别想家。连长还是那句话:"预算有限。"但答应让我去采购,看能不能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东西。

采购那天,我特意挑了个赶集的日子,跑到十里外的集市上。挑啊选啊,讨价还价,居然用原来的预算多买了不少东西。年夜饭那天,食堂里香味飘得老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还组织了联欢会,唱歌跳舞,热闹得很。

有个战友是东北人,会拉二胡,那年夜饭后,他拉了一曲《思乡曲》,拉得我们这些大老爷们眼睛都湿了。大家都想家,可又都不好意思说。我就提议大家轮流说说家乡的过年习俗,聊着聊着,气氛又活跃起来了。

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对司务长的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那四千多元账目也不再让我心惊胆战了。每天按部就班地记账、采购、发放物资,工作越来越顺手。战友们有啥困难也爱找我帮忙,我在连队的威信越来越高。

有一次,连长喝了点酒,难得地夸我:"老张,你当司务长这两年,账目清清楚楚,从没出过差错。战士们都说你公平公正,处处为他们着想。组织上是看在眼里的。"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都是应该做的。刚开始那会儿,看到那么多钱,确实吓得不轻。现在想想,挺好笑的。"

"哈哈,我听说了,你刚接手时,晚上睡觉都要起来核对账目。"连长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这说明你责任心强啊!来,为你的认真负责干一杯!"

部队生活教会了我不少东西。比如说做事要认真负责,遇到困难不能退缩,战友之间要互相帮助。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后来我从部队转业了,回到地方工作。那天离开连队,战友们都来送我,有的甚至偷偷抹眼泪。我心里也挺难受的,毕竟在部队待了这么多年,战友们就像亲兄弟一样。

回到地方工作后,当司务长的经历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那种细心和责任心,让我在新岗位上很快就适应了。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想起当年接手那四千多元账目时的忐忑,觉得再大的困难也没那么可怕了。

有次和老战友聚会,大家又拿我当年那事开玩笑:"老张,你还记得不,刚当司务长那会儿,大半夜起来算账,把我们都吵醒了,哈哈哈!"

我也跟着笑:"那时候年轻啊,哪见过那么多钱,能不害怕吗?"

"就是,现在物价涨这么多,四千块算啥啊,还不够买台像样的电视呢!"大家哈哈大笑。

是啊,时代变了,四千块钱在现在看来确实不算什么。但那时候对我来说,却是一笔巨款,管理好它,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责任。

现在我已经退休多年了,每每回想起当年在部队的经历,心里都暖暖的。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小伙,到能独当一面的司务长,那几年的军旅生活,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更塑造了我的性格。

听说现在部队条件好多了,有空调、热水器,津贴也高了不少。但我相信,不管条件怎么变,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会变。就像当年那个被四千块钱吓得睡不着觉的司务长,虽然胆小,却始终记得肩上的责任。

"老张,你说当年要是把那四千块钱丢了,会怎么样?"战友们还爱问这个问题。

我总是笑笑:"那我可能就不是在这儿跟你们喝酒了,而是在牢里喝西北风了!"

大家又是一阵笑声。其实我心里清楚,当年真要出了差错,组织上会给我改正的机会的。但我宁愿小心谨慎,也不想让那种事情发生。

这大概就是军旅生涯给我的最宝贵礼物: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认真,责任重于泰山。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每当我走过银行看到那些经手大把钞票的工作人员,心里总会默默为他们捏把汗:别害怕,认真负责就好!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